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
前几天,国办1号文件出来了,第一次涉及到了一个13万亿的大行业,对未来大钱的流向,说的很清晰。
这个1号文件说了啥呢?主要就是把政府投资基金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可以称之为全新的科技大基建。
政府投资基金,简单说就是很多有钱的地方政府出钱设立的投资基金,有的做产业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有的是创业投资,投早投小,重点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现在有13万亿规模。
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要强调这个事呢?
因为这两年我们的投融资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募资很难,好不容易投出去了,退出又很难,所以现在是出资人起诉投资人,投资人起诉创业者,都要求还钱,最后创业者就非常惨,一堆老赖,很多项目就这么完蛋了,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人也都没钱可赚。
而且因为这种恶性循环,现在完全没有创业的氛围,说创业,其实就是找不到工作了。
这个危害性非常大,过去这几十年,重要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创业型公司,特别是科技领域,英伟达七姐妹、华为、大疆都是如此,如果针对这些企业的投融资行业死了,那我们的科技实力会不知不觉的被甩开一大截。
所以这时候,还能挽回局面的,就得靠国资了。
政府投资基金以前也有,但很多都是招商引资的工具,最早招商引资靠土地,后来靠税收,再后来就是靠政府基金投钱。
所以从省市县,基本都有配置,但这些基金的使用很无序、内卷得厉害,什么热闹投什么,至少不犯错啊,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的财政收入就一两百亿,结果能被人骗走50亿,你说这能叫投资吗?
现在这个一号文件,说的很清楚,聚焦就是科技,聚焦新质生产力,而且明确提出,要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
这都是有量化标准的。
比如一般市场化的基金,周期就是5+2,最多七年,以前是互联网、消费、模式创新比较火,五六年能跑出来,但现在的投资基本都是硬科技,7年根本发展不起来,投资也退出不了,所以产生了很多的纠纷。
现在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政府投资基金年限基本都10年起了,最近三个月设立的不少地方基金,很多都达到了15到20年,年限拉长了,才能和科技周期匹配上,大家才不会鸡飞狗跳的,这就是市场上最缺少的长钱。
在欧美,一般是养老基金、大学基金和家族财富基金来做这种长钱投资,我们这都是要挣快钱的,所以最后就是靠政府基金兜底了。
长期资本比较好理解,但政府投资基金要做大胆资本,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其实这说的是创业投资,创业这事完全没谱,失败率极高,那现在有些新设立的政府基金,可以允许不超过80%的亏损,这样具体干事的人才敢投。
所以这个文件,其实就是把以前的基金招商这类事情做了规范,给13万亿的政府投资基金指定了方向,明确了政策,核心就是一个,要追求新质生产力。
其实这也是国策的一个大变化。
比如要把经济拉起来,快的话就是直接发钱、减税,刺激消费,慢一点的就是搞大基建,最慢的就是投科技、投产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用科技带动产业发展挣钱。
新质生产力显然就是个慢活,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资金,给地方指明了花钱的方向。
这对未来的就业、教育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从北京的政府投资基金就能看出未来的钱会流向什么地方。
前两天,北京的政府投资基金增资了,从1000亿增加到了2500亿,分了八个基金,主要关注八个方向:
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低碳、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
你看,这都是以后资金和智力最密集的行业,未来想挣钱,还是要在这些行业投身、投入和投资,投身理工科,投入科技企业,最不济的,投资科技股,只能说,文科生确实越来越被时代抛弃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