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一个朋友说,他带的一个学员,是一个基本上没有写作基础的家庭主妇,这些天靠着DeepSeek迅速起号,开通了公众号流量主,有一天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000+。
这样的事情想必让文字工作者们很是崩溃,借助人工智能的加持,大批的人可以做出质量还不错的“文字产品”,流量可能还要比你的好。
那么在今天,“古法写作”,好好打磨文字,还有意义吗?

网上写作课那些教的套路化文章,分分钟就能生成一大堆。
我试了用下面这个步骤,10分钟就能用DeepSeek写一篇爆款文章:
第一步:确定选题
“我是一个个人成长方向的博主,要写一篇《哪吒之魔童闹海》对普通人的影响,请帮我列几个选题方向”
DeepSeek列出的选题方向,包括“对抗命运:普通人如何掌握人生的主动权”“自我接纳: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家庭教育的力量:爱与规则如何平衡”等,还都挺有启发的。

第二步:确定选题,成文
接下来告诉DeepSeek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希望用怎样的结构,一篇文章就生了。

第二步:修改优化
最后再对文章的标题、细节等进行修改优化,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文风,就可以写一篇丰满的文章,可以完全不像AI生成的那样千篇一律。

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充斥了大量AI写成的各式文案,AI的文风还是很容易看出来,花里胡哨的堆砌,机械的表达,更何况,有些人在复制粘贴时甚至连DeepSeek生成的星号都懒得删。
过度依赖DeepSeek的弊端,也已经出现:
1、DeepSeek的“漏洞百出”
信息表述不严谨,已经成为DeepSeek被吐槽最多的问题。
用DeepSeek生成的文章,如果里面出现了谁说过什么,哪本书上写了什么,这时就要小心了,有很大的可能性它是在瞎扯。
在AI时代,我们可能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探求真相,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2、用AI替代思考思考,人类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有了AI工具,大量的人干什么都去问AI,书也不读了,文章也不写了,人工智能只会将人类越养越懒,大量“AI废物”已经出现。
3、不写作,人类将迷失自我
人类写作是意识流动的具象化过程,承载着写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创作,都是人类主体性的一次确认,书写作为一种心理疗愈的方式,也由来已久。
写作常常不是功利的,而是像娜塔莉·戈德堡《写出我心》这本书里讲的“堆肥”——“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未来,谁会站在顶端?是那些真正深刻阅读过大量书籍案例,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而不是靠着AI工具偷懒的人。
我觉得第一批被AI取代的,是那些“听话的文科生”,那些从小老老实实求学,遵循着一条固定的路径去工作的人。
而愿意去创造,愿意去书写生命,愿意去开拓新的表达范式的写作者,将在AI的助力下如虎添翼。因为那些阅读资料提炼重点的工作都可以交给AI了,还能借助AI拓展其他学科的思路,所有的创意点子都可以加速落地。
在DeepSeek的威胁,逼迫着我们不要再“表演努力”,而是回归到一个创作者的本质。
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哪些所谓“努力工作”其实做的是AI的事情?比如飞快读很多本书,复制粘贴笔记,比如不用心去写作,而是拼凑整合别人的观点和字句……
去生活,去感受自然,去大胆发挥人脑特有的非理性跃迁能力。
让AI成为你的翅膀,而不是束缚。不要做AI的奴隶,而是让你独特的灵魂,在世间流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