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李中堂的北洋水师输了个底儿掉,洋务运动几十年的成果一夜之间被日本人碾成了灰灰。由于“团灭”这种事实在太过夸张,对后来人造成的冲击比较巨大,令人难以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在谈论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往往直接就将甲午中日战争和甲午海战划上了等号。但在当时,除了李中堂本人,其实还真没多少人把北洋水师团灭当成多大的事儿。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与北洋水师划等号的并不是大清海防,而是李中堂的私兵。实际上大清自立国以来就没有什么海防的概念,毕竟大清以骑射立天下,满清贵胄们本来都是马背上的精锐骑兵。在大清的潜意识里,敌人自然只有站在土地上的才是敌人。至于海上来的敌人,在没打到紫禁城下之前都不是个事儿。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踹开大清的国门,这件事给了朝廷里的有识之士们一点触动,这时候有脑子的官员们才开始意识到海防的必要性。但也仅仅是部分有脑子的官员们,而不是那些含着“我大清以骑射立天下”,然后满城逗鸟遛狗玩蝈蝈的勋贵子弟们。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大清朝廷的收入大头从来不是来自海洋贸易,尽管随着欧美大洋贸易的发展,大清实际上也从海洋贸易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但大清依然摆脱不了“天下田亩自有定数,故天下财富亦自有定数”这一套农耕文明的核心观念。换句话说,在大清统治者眼里,能种粮食的土地才是财富的源泉。目光着眼于这个基本盘,国家自然变成了一个“陆防”至上的国家。
海上来了敌人,等他们上了岸,再打回去便是?我大清以骑射立天下,在陆地上打仗还能输了是怎么着?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到了大清,但没刺激到大清的根本,所以北洋水师这个在当时被吹上了天,后来在1894年被踩到了海沟里的第一只中国近代舰队,其实自始至终也没被朝廷拿正眼看过。为什么老佛爷当年那么不待见北洋水师,甚至连说好的军费都要抽回来过寿?其实在老佛爷眼里,北洋水师再怎么着也是李中堂的私兵,几乎可以和中堂府里的看家护院划上等号。用国家的钱给大臣养私兵,对老佛爷来说自然是心情好的时候okk,但急用钱的时候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甲午中日战争真正让清廷急了眼的是陆战上的一败涂地。在满清贵胄们眼中,北洋水师没了也就没了,反正既不真的是朝廷的军队,那些兵也不会骑马射箭,死干净了也就死干净了。但既然现在日本人登陆了,打到陆地上来了,那就必须要拿出看家的本事好好碰一碰了,还是那句老话,我大清以骑射立天下,在陆地上打仗还能输了是怎么着?
结果呢?陆战比海战输得还惨,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普遍接触到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流信息,只有北洋水师的英勇和旅顺大屠杀的残酷,却没有什么其他关于陆战的宣传。这是因为从朝鲜打到威海卫,清军一路上不是在溃退,就是在逃跑,在少有的死硬几次抵抗中,友军闹出的笑话还完全遮盖了极少部分仍有血性的将士的英勇。
陆战清军的一系列糟糕表现,硬生生打崩了老佛爷的心态。李鸿章在前线还在努力收拾烂摊子,当时的辽东战场虽是一滩稀泥,但日军也日见颓势,再拖一拖胜负犹未可知,可老佛爷却火烧屁股一般派人赴日求和,生怕求的晚了,自己一把老骨头还要“南狩”。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的真实情况,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也曾多多少少有写过。实际上,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场日本人的惊天豪赌,而且是那种满清朝廷但凡多那么一丢丢血性,日本就必输无疑,从此将一蹶不振的世纪豪赌。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打这场国运之战发行了1.6亿量白银的国债,其中有一半左右通过压榨本国老百姓和政府省吃俭用硬生生给挤出来了,而另一半呢?是大嘤帝国找上门来给日本人贷的款。
对于英国人来说,日本人这场战争打赢打输自己都有得赚,打赢了,通过大清的赔款,英国人血赚。打输了,日本人欠的债还是要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就相当于给英国人“卖身为奴”了,英国人依然血赚。
到大清和日本正式开始议和的时候,也就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在马关磕颤李鸿章的时候,日本政府已经无法支付得起政府雇员的工资了。如果大清的抵抗意志再稍微强那么一丢丢,再拖上一两个月,在战场上对着大清乱打的日本人自己就崩溃了。到时候还不起英国人的战争借款,天量的利息费用会让日本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沦为大嘤帝国的“经济奴隶”。

历史没有如果,大清最后还是在老佛爷的意思下降了。正所谓“此消彼长”,你变强和我变弱这种事,换句话说就是我双倍的变弱,一般来说也就是“弱爆”。大清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自己割了地,赔了款,日本人占了地,拿了钱。要不是列强不想让日本人一家独大,没有了后来的“三国干涉还辽”的话,在最后几年的日子里怕不是不少满清贵胄想拜个祖坟都得找日本人先弄签证。
不过即便是没把满清祖坟搞到手,日本人还是通过辽东半岛又硬生生从清廷榨取了3000万两白银,也就是所谓的“赎辽费”。其实日本人对辽东半岛的觊觎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列强对日本的态度,其中沙俄被刺激得最狠,在“三国干涉还辽”的过程中,沙俄也前后蹦跶得最欢。虽然最后没让日本人把辽东半岛割走,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日后爆发的日俄战争的导火索。
甲午中日战争背后的故事今天暂时就讲到这里,后面有空再跟大家聊一聊日俄战争。如果感觉作者写得有点意思,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我是,谢谢大家支持。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13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