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玉杰律师;
做一辈子刑辩,防一万人失足……
根据我国刑法及司法实践,在网络洗钱犯罪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可以区分主犯与从犯。
具体认定需结合行为人的参与程度、作用大小及案件具体情节,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法律依据与基本原则
1.共同犯罪理论适用
依据《刑法》第26-27条及司法解释,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辅助或次要作用的是从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作为共同犯罪类型之一,同样适用这一原则。
2.最新司法解释的明确
根据2024年“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存在竞合关系,但均需根据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主从犯区分。
例如,直接实施转账、套现等核心行为者可能被认定为主犯,而仅提供账户或刷脸验证等辅助行为者可能为从犯。

二、主从犯的区分标准
1.主犯的认定
核心行为:直接操作转账、取现、套现等构成要件行为,如通过手机银行App转移赃款。
主导作用:组织、策划资金转移流程,或长期、多次参与犯罪活动。
主观故意:明知是犯罪所得仍主动追求掩饰、隐瞒结果。

2.从犯的认定
辅助行为:提供银行卡、登录手机银行App、配合刷脸验证等非核心帮助。
被动参与:受他人指使参与,未直接接触赃款或仅完成局部环节。
获利较少:通常分赃较少或仅收取固定“好处费”。

三、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1.出借银行卡并协助转账
行为人出借银行卡后,登录手机银行App供他人转移赃款,虽未直接操作转账,但因提供实质性帮助(如使账户处于可操作状态),被认定为从犯,获减轻处罚。
案例参考:上海某案件中,被告人因提供账户并配合取现17万元,被认定为从犯,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2.刷脸验证服务
在他人转移赃款时提供刷脸验证等临时配合行为,虽未直接接触资金,但因促成犯罪完成,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四、量刑差异与辩护要点
1.主犯量刑
情节一般: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情节严重(如涉案金额超10万元):3-7年有期徒刑。
2.从犯量刑
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缓刑、单处罚金等。
例如:浙江某案件中,被告人因转移10万元赃款被认定为从犯,被判处缓刑。
3.辩护策略
强调行为辅助性(如仅提供账户、未参与核心环节);
主张被动参与、获利较少等情节。

五、争议与例外情形
1.“实行行为单一”争议
有观点认为,转移赃款等实行行为本身不可细分主从,直接实施者均为正犯。
但司法主流仍以“作用大小”为核心标准。
2.与帮信罪的界分
若行为人仅出售银行卡且未实施后续帮助行为,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而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总结
在网络洗钱犯罪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从犯区分需综合考量行为性质、参与程度、主观故意及获利情况。
对从犯的认定直接影响量刑轻重,实践中需通过证据证明其辅助地位。
若涉及具体案件,建议结合司法解释及判例针对性辩护。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目标:穷二十年蛮力,救一百条人命!
#亳州刑辩
#亳州市最厉害的刑事律师在哪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