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二,降价最狠的不再是网购商品,而是关系全民健康的药品。12月1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第十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结果一出,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价格降幅方面,被称之为“灵魂砍价”,部分药品降价超90%,出现了3分钱的叶酸片、5分钱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国家集中带量采购,62个品种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拟中选资格,其中外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此次集中采购出现了2个焦点,令医药行业和众多媒体纷纷讨论

1,多款1元甚至1毛钱以下的低价拟中选品种及外资企业几乎无一个品种入选,引发广泛关注。如此低价的药品,多数企业表示连原材料的费用都不能覆盖,能到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外资企业全军覆没,无一个进入拟选品种,意味着原研药的出局,医药难开出原研药的处方,国人需要自掏腰包高价购买。

低价药能否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国家集采能够大幅降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价格,这是因为通过集中采购,采购量大幅增加,从而使得供应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价格上给予更大的优惠。例如,在某些药品的集采中,价格降幅甚至达到了 9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大多数患者用上了好药新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集采有着严格的质量把控机制,在集采过程中,会对参与投标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确保所采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符合高质量标准,此次集中带量采购均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药物的有效和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施行集中带量采购,给患者减少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使多数的患者能够用“质优价宜”的药品。随着此次集采的结果的宣布,大家对次结果的价格讨论不少,部分拟中选价格,连最基本的原材料的费用都覆盖不了,更不用说对药品整个工艺流程的费用,不免对以后得药品质量产生怀疑

批量的生产确实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但是药品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其他简单化的物品。药品生产不单单就一个原料投入及生产工艺的过程,还包括研发、检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监管环节,以及维持体系所产生的其他费用。当然通过集中大量的生产降低成本,同时能控制好各个质量关,为民众提供质优价宜的产品,是我们集中采购的目标,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国家基金节省不批的费用。但是对于价格的制定企业更应该理性对待,不能光要“量”,而降低了对“质”的把关。过低的价格,难免令人担忧其质量的可持续性,药品的质量是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企业的自律来实现的,并不是招标招出来的。

对于过低的中选品种,更应该关注在长期的供应过程中保障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患者提供真正的质优价宜的产品。

原研药出局,医院开出处方难度加大

此次的集中带量采购原研药全部出局,导致医药行业和媒体纷纷讨论关注。

媒体曾经出现“消失”的进口阿奇霉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医院很难见到药效好的进口药品,多数都是国产仿制药的现象。此次原研药没有中标,意味着进入医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集采的药品列入医院采购使用的考核,医院医生开原研药的处方的可能性就很小。这就形成了进口药需要患者自付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次集中采购中可以看出,要想让患者自主选择国产和原研药,目前难度加大。希望今后能出现一定的原研药空间,让需要的患者也能享受到该有的福利。

对于此次的集中采购,你们有什么建议可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