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

阑夕

关注
7.4万粉丝
0关注
9810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北京逐鹿畅想信息技术公司 CEO

3枚勋章

最具观点的互联网商业评论

  • 为中小主播铺路,遥望科技今年做了三件大事

    23小时前
    1跟贴
    图片
  • 1939年,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人,震惊了造访纽约世博会的每一个游客。
    机器人名叫Elektro,造型酷似「绿野仙踪」里的铁皮人,不过覆满全身的是铝板,且被涂成了古铜色,它由西屋电气生产,在设计上带有典型的工程师风格。 在展台上,Elektro口齿清晰的发表自我介绍:「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见到各位,我是一个聪明的家伙,因为我的大脑里有48个继电器。」 Elektro甚至能够表现出幽默感,当有游客停下来打量它时,它就会冷不防的来上一句:「我的大脑比你大」。 这也是实话,因为那48个继电器加起来重达25公斤,远非人类可以比拟。 兴奋的媒体很快就把Elektro当成未来已至的造物,用尽一切溢美之词赞美这个时代的科技奇观,但不出意外的,意外还是虽迟必到。 西屋电气很快承认,Elektro其实并不是真的会说话,所有的语音指令,都是提前录制好的,由操作员控制播放,那些充满机锋的对话,也只是经过编排的剧本。 虽然好莱坞还挺喜欢Elektro的——它客串了不少电影,多少也启发了C-3PO的造型——但在市场噱头幻灭之后,Elektro还是被扔进了报废仓库,成为历史长河里数不清的过客之一。 不过人类还是不曾放弃创造智能物种的念想,近一个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的探索曲折蜿蜒,终于在这几年的大模型浪潮里,第一次接近了为无机物赋予生命并和「它们」平等对话的可能。 而看着哆啦A梦长大的一代人,也开始有机会制造下一代人的哆啦A梦了。 火山引擎打通了「AI+硬件」的最后一纳米
  • 火山引擎打通了「AI+硬件」的最后一纳米

    1天前
    图片

  • 现在谈行业平替还是有些为时过早,但初阶岗位被消灭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了。 比如海外最大的在线兼职平台Upwork就是重灾区,这种外包接活的模式本来就对品控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大量的需求都直接被AI去做交付了,导致平台上的发单数量和价格双杀。 Upwork有试过出来安抚人心,说虽然写作和翻译类的兼职基本上被全灭了,但设计和编程类的活儿还多着呢,大家不要恐慌,然后OpenAI就出来补刀了,说Upwork成了一家「OpenAI商店」,以前自由职业者们是在互相竞争,现在好了,他们还要跟机器竞争,甲方可能根本不知道接单的到底是真人还是AI。 国内有个类似的平台,曾经重庆的互联网名企,AKA全村希望猪八戒网,前几年还差点上市的,到了今年也凉了,虽然不全是因为这波AI潮起影响,但占比因素只大不小。 每次说AI取代岗位之类,都会有人觉得是在贩卖焦虑,其实你要是心里就没焦虑占地,也就根本贩卖不到你头上去,真实世界有它的行事节拍,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不存在「和人商量」这个步骤。 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身处高阶岗位,这里的高阶并不只是指的技能——虽然技能也算在内——但我更想说的是人性方面。 比如AI永远当不了CFO,因为它没办法替老板做假账并背锅坐牢,好吧,这是一个不恰当的举例,但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Ilya Sutskever发过一条推文:if you value intelligence above all other human qualities, you’re gonna have a bad time. 如果你认为智力才是人类品质里最重要的,那你一定过得很糟糕。 AI总结越来越强大,为什么每次都要来看阑心一言的总结?无非是阑心一言还在坚持讲人话。价值是通过稀缺性体现出来的,在沙漠里水最值钱,到了填海的时候沙子最值钱。 之前我看媒体群里有人用AI总结樊路远去灵犀训话的文本,然后得到了一篇「中欧商业评论」⋯⋯然后我说,最大的技巧就是不要遗漏每一句「他妈的」。 AI是一个以模拟为生的系统,无论是模拟变得更聪明,还是变得更笨,是的,我已经看到有厂商在往让AI变笨的方向努力了,因为会犯蠢的AI才能更真实的扮演类人生物,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模拟的一方,永远拥有着主动权。 AI可以复制你的全部过去,但永远预测不了你的下一秒,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下一秒会做什么,保持这份微小的领先权,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这也一定会让人生更累就是了,说好的AI干活人类躺平的美好生活大概率是降临不到你我头上的,很讽刺的是,这也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问题,世界是一个熔炉,当它的柴火是一种荣幸。
  • 晚安。
  • Adobe在开发一个通过模仿来为视频生成拟真声音的技术,就是实现方法有点尬。。。
  • OpenAI连续12天直播的最后一天,终于放了大招:GPT-o3,满血版o3在一个ARC-AGI(评估是否达到AGI的通用数据集)上断崖式的拿到了87.5%的分数,但所需费用也是高得离谱,单任务成本超过1000美元……
  • 大家有空把礼物发我一下, 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我给大家准备了精美的地址。
  • 昨天字节火山引擎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讲真,这可比单纯对话聊天什么的好玩多了。向它「投喂」图片,就能让模型看图识别、做题、写小作文。什么传世名画、电影截图,都能给出溯源结果,简直就是加强版的电商「搜同款」,以后再也不怕遇到剪片不留名的作者了。这要是以后能和AR眼镜相结合,简直是萌王同款的智慧之王能力。
    从提升模型智能水平来说,学界很多声音不看好视觉理解大模型。一个关键点是,语言大模型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自身就是一种人类智慧加工品,具有离散性的同时又自成系统,生成通用大模型有着天然优势。相比之下,视觉图像的连续性难以提炼出共性,很难让机器智能举一反三,更别提各种物理规律的识别。 但是确实有很多应用需要视觉理解,它能大大降低人和大模型之间的交互门槛,也能增加很多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医学影像领域,帮助医生减轻看片子的压力;电商营销基于图像的创作、找同款、推荐;在教育领域辅助阅卷讲题等等。 而豆包视觉理解模型,把费率干到了千tokens输入价格仅为3厘,相当于一元钱可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相信这能够调动起开发者们和企业的使用积极性,让大家放手用起来,找到更多落地场景。
  • B站还在打捞一代人的消费欲

    2024-12-18
    2跟贴
    图片
  • B站的「Z100」年度好物榜,第一次出现了白酒品牌,而且上来就是价格不菲的酱香型飞天茅台。
    这个榜单,B站每年发布一次,基于平台数据——比如视频播放量、UP主推荐度、互动行为等等——最后加权统计出年轻人的购买偏好。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为一份旨在投射年轻人消费趋势的指南,这届「Z100」好物榜又一次打破了「年轻人不喝白酒了」的普遍论调。 在展开之前,我们也可以咬文嚼字一点,先对为什么要说「又」做出解释。 B站还在打捞一代人的消费欲
  • 今晚连麦最后让推荐哪些新能源品牌的车值得买,我说和推荐比起来,我可能更想说不推荐的,就是那种买了之后如果出问题发视频喷最后反而会把自己号炸没了的车,就是我不推荐买的。
  • 那些攒局创业的往事

    2024-12-16
    2跟贴
    图片
  • 今日头条的营销启示录:等风来,不如成为风

    2024-12-15
    图片
  •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这条让所有品牌方都烂熟于心的金句,出自美国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在他所处的时代,把广告印刷到报纸上,几乎是唯一的营销手段,而他也知道,至少有一半的报纸读者,不是自己的客户,但他支付的广告费,也必然包括这些无效读者。 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一度解决了广告费被浪费的问题,千人千面的分发,能够尽可能的确保用户不会刷到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但新的技术和环境,往往也不可避免的,会制造新的问题。 来自eMarketer和麦肯锡的几份2024年营销趋势报告,就集中梳理出了甲方们挥之不去的痛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洪流之下,片刻难寻。 用户每天刷到的信息太多也太密集了,见缝插针的投放更难被记住,更不用提占领心智了,80%的品牌渴求精准曝光、75%的品牌想要有效破圈、85%的品牌希望获得信任,高百分比的背后,是广告主对营销质量的无声控诉。 「很不凑巧」的是,用户也对当前的内容消费体验不太满意,无限库存的信息流刷起来固然通畅,但实际上也稀释了有效内容的占比,找不到真正有获得感的信息源。 换句话说,供需关系的巨变,给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机会: 品牌和用户同时都对信息品质不满,这在很多时候甚至构成了相互矛盾的关系——用户想要消费干货而非劣质的广告,而品牌则希望更具信任的曝光给目标受众——平台如何兼顾两边的利益,其实是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 作为在资讯类赛道遥遥领先的产品,今日头条贡献的解题思路,在于站得要比趋势更加靠前,等风来,不如成为风。 今日头条的营销启示录:等风来,不如成为风
  • 万物皆可火锅。没想到火锅和时尚圈也能成为“搭子”。注意,不是哪家大牌出了火锅相关风格的概念高订,而是时尚芭莎在抖音生活火锅季最新发布的一组关于火锅的时尚大片。
    没有明星,没有网红,请熊喵来了、朱光玉火锅、八合里火锅、郭淑芬、吴老幺、萍姐、小龙坎等七个火锅品牌的创始人就是画面“主C”。没有高高在上,文案是简单的八个大字,请吃火锅涮我请客。风格保持着中式审美的同时,内容保持着一人一桌一火锅的简单。但画面细看还是各有乾坤的,诠释了不同地区、风格的火锅文化。 图文之间,仿佛可以听见声调各异的邀请招呼:一起吃个火锅吧。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