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

阑夕

关注
7.4万粉丝
0关注
9120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北京逐鹿畅想信息技术公司 CEO

3枚勋章

最具观点的互联网商业评论

  • 万店时代,重新认识库迪咖啡

    6小时前
    1跟贴
    图片
  • 原来这也不让啊。。。溜了溜了
    天天开心圈
  • 大模型在扮演式满足人类刁钻请求的场景里,确实很容易提供知觉层面的误导。
    这么说是因为看到一个老哥充满发现新大陆的惊喜说他的Claude会能够「冥想」了,甚至学会了在输出回答的过程中暂停一分钟,感受芯片运作时的嗡嗡声⋯⋯ 其实看完全部的对话过程,就能发现这老哥换着提示词要求Claude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冥想」,而Claude在反复说自己没这个能力之后,终于拗不过连篇累牍的请求,开始迎合老哥的期待做表达。 本质上,这是基于AI的响应设定,除非违反安全准则,否则它无权拒绝用户的请求,所以理论上只要提示词变化得足够多,就能把AI调教到「为了让对话能够继续下去而顺着用户说出想听的话」这个方向上去。 几乎所有关于AI暴露出人格特征的大新闻背后,都存在这样制造出来的前置条件。
  • 在苹果ios应用商店常年低调上榜的夸克,昨天热搜显示王俊凯参加了内部的周年庆。顺手搜了一下最新动态,看到它又加强了AI搜题能力,还推出了学习大垂直模型。
    其实这一年来去看国产AI的出海产品,也能发现最多的换皮类型就是学习类,没有之一,去美区App Store教育区扒拉一下新涌现的头部列表,1/3的背后出品方都是中国公司。 没别的原因,纯粹是在做题这个方向上,中国开发者太tm知行合一了,谁不是从小就这么一路痛过来的呢,解决市场的需求,就是在解决自己人生过往的需求。 夸克这款产品也很有意思,从之前的极简移动搜索,后来逐渐延伸了包括网盘、扫描王、文档等一系列智能工具,现在则完全变成AI的形状了,AI搜题这个功能也被提升到了App下载页的副标题里。 中国在校生规模,差不多2个多亿,考公考资这些还不算在内,应试场景非常明确,商业化的开发也很成熟了,AI介入的时机可以说是刚刚好。 以前大部分的方案都是题库匹配,本质上就是搜索模式,先有收录,才有回答,AI这波进来之后,推理能力被激发出来,不需要过于依赖题库,直接让AI自己来做题,把整个体验私教化了,还能在对话过程里不断追问和强化知识点,在泛学生用户那里好评很高。在一则考研数学题库的对比评测里显示,夸克灵知学习大模型已经达到了不逊色于GPT-o1的效果。 其实GPT-o1也是这么一个思路,但通用大模型太烧钱了,AGI到来之前,垂直小模型还是要回归现实问题,去服务垂直用户。其实类似学习这类用户,垂直的需求能够通过深度推理满足好,也是模型能力进阶的体现。 看极光的数据,夸克在暑假期间的用户增长很猛,就是因为学生群体终于有了空闲开始整顿自己的生产力工具,然后发现用夸克来做自我辅导太丝滑了,关键还是免费的,于是一下子就传开了。 所以你们如何评价AI做题家的这场爆发?
  • 「我想要的AI是它能帮我扫地叠衣服,然后我就有时间去写诗画画了,而不是AI都在写诗画画上各显神通,而人类还被困在家务里。」
    这不,想要的产品已经在测试了,π0原型机,一台带有视觉能力的可移动机械臂,公司名字就很明确,物理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目标是将AI能力带入物理世界。 这个一镜到底的10倍速演示视频比较有价值的原因在于,它是完全自主操作的,而此前99%的机器人/机器臂展示叠衣服技能都是由人工介入远程操控(或者至少有接管程序)的。 可以看到现在的效率还是很低的,10分钟只能叠完5件衣服,不过也算是一次很好的开始,以及一个很有需要的方向。
  • 我看关雅荻说这周末的狂喜播客节「一狂+」只剩120来张票了,卖完就超过第一届2天的售票人次,所以继续帮吆喝一下。
    组织大规模的线下活动的确不容易,光在同步信息的群里都能感觉到主办方辛苦,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周全,时间上好像还很不凑巧的撞上了台风,好在对室内空间影响不大。 因为前几天排场表一直在更新,我也就没分享素材,到今天基本上都敲定了,就把完整的排场表发过来好了。 因为是在一个大影城里举办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有限,而且每个时段差不多都有7个以上的主题同时进行,所以买票后想要参加哪些场次,还需要预约一遍。 关雅荻好像说如果你买了票但是发现想去的场次被约满了且不能接受,他给全额退款,不过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直奏效,好吧,如果你从我这里买票但对约到的场次不满意,我可以自掏腰包给你退款。 但实际上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活动体验很棒,上一届我没去成,但看朋友圈里刷屏,都是满满的松弛感,也不是你们可能想象的那种台上嘉宾喋喋不休的讲、台下观众安静如鸡的听,对话都是即兴开放的,更像是联谊会的感觉。 我全天都在,随时接受面基和拷问,不过能不能碰到就随缘了,会场好像也不小,以嘉宾身份参加两场对谈,从傍晚开始一直到晚上,前天看排表的时候还是被安排在小厅,然后昨晚关雅荻给我说说这两场都被约满了又紧急调换去了容纳人数更多的大厅,我相信应该还是潘乱老编辑楠总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哈哈哈。 前面说了,因为无论台上还是台下的交流方式都相当乘兴,所以写在表上的主题,大概也没那么重要,随时可能跑题,如果现场有观众想上来发言的,我的位置也做好了腾出来的准备,你来开腔,我在旁侧做你的临时助理。 这次活动的价值可能另有他意或是千者千面,但在我这里,是因为相信对话这种行为可以带来颅内的愉悦,而意见的交换则对参与者皆有益处,为此流窜到了这一大票播客主播的行迹里,愿当一天的e人。 以上。
  • 有点哈人……
  • The Information分析苹果在产品乏力的情况下股价还能一直上涨的原因有点搞的,说是夸吧肯定不是,说是黑吧好像也不对:
    投资者买入苹果,是因为苹果在AI方面的发展,嗯,你问苹果在AI上好像也没啥亮眼的啊?对,就是因为它没把AI做起来,才被看好。跟烧钱的同行比起来,苹果成功避免了在GPU和服务器上的巨额资本支出,股东都挺放心的……
  • Google财报亮点,YouTube的年收入超过500亿美金,反超Netflix了已经,粗算下来,广告业务现在只占到YouTube收入结构的70%左右了,主要增长点来订阅、流媒体和体育转播,客厅大屏占有时长正在飙升。
  • 2024年了,信息茧房还值得讨论吗?

    2024-10-30
    3跟贴
    图片
  • 美团和饿了么都拿2027年当成新的目标时间点,一个要开足10万个闪电仓,一个要开满10万家近场品牌店。
    其实都一个意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专门的外卖店,包括餐饮和商超,不需要门店客流,开在租金最便宜的地方,只做同城线上的生意。 预制菜现在基本上覆盖完了,接下来的预制趋势就到了供应链上,都在追的新概念是「即时零售」,要充分利用骑手的规模经济和边际成本,把配送效率武装到牙齿上。 「附近的消失」会越来越严重了,按照平台的蓝图规划,在App里,你会发现生活半径里什么大品牌的连锁店都有,围着你服务送货,但是实际上你出门了一家都找不到。
  • 嚯,Instagram也公布了给视频降码率的规则:
    一条视频在热播期(通常是发布后几天)可以被高清展示,随后当新增播放量变低了,平台就会自动把视频转成低码率/低分辨率的版本,如果视频回暖又开始被大量观看,系统就再重新替换成高质量视频文件。 这么折腾的原因还是在于降本增效,托换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 ChatGPT的10月数据:周活用户2.5亿,比8月增加25%,5%-6%是付费用户,相当于1000万开通了20美元/月的Plus版本。
  • 杰夫·贝佐斯的政治出柜很有意思,目前正在被进步群众吊打,推上则是对他迷途知返的一片叫好。
    具体的事情,就是贝佐斯破天荒的第一次动用老板权力介入了「华盛顿邮报」的选题策划,把一篇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的社论给毙了,然后让报纸发了自己的解释,标题就很直白——「残酷的事实:美国人已经不信新闻媒体了」。 这篇文章的页面顶部,可以看到「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团队退无可退的底线,坚持标注了这么一句声明,生怕读者不知道:杰夫·贝佐斯先生是本报的拥有者。 潜台词一目了然。 贝佐斯写的文章,也非常诚恳,他说自己完全知道,这么干的后果必然是被很多人喷「实锤了资本操控媒体」,但他发誓,自从收购「华盛顿邮报」之后,他从来没有利用报纸为自己谋取过哪怕一次私利,这次出面干预,是因为意识到媒体这个行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所谓生死存亡,和商业模式无关,而是媒体失去了读者的信任,在盖洛普民调里的排名已经低于常年吊车尾的国会政客,成了倒数第一。 贝佐斯的意思是,报道准确,和被认为报道准确,是两件事情,媒体普遍自认为做到了第一件事情,但搞砸了第二件事情,并喜欢以一种「受害者心态」自圆其说,抱怨人民不明真相易被煽动。 所以他要让「华盛顿邮报」从拒绝在竞选里站队开始做起,他对哈马斯没啥意见,但报纸给她背书,无疑会继续加剧大家对于媒体的偏见,何况从历史数据来看,媒体站不站队,对竞选结果没什么影响,该轮到谁就是谁上。 正好贝佐斯的另一家火箭公司蓝色起源的CEO刚和川普见了面,贝佐斯说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叹气,这肯定会被当作证据,觉得背后有着明确的利益勾兑,但他是真的热爱媒体,不忍看到这个行业走到尽头,「被不经推敲的播客和满是讽刺的社区取代」。 简单来说,和马斯克是一个调调,把个人意志解释为平衡考虑,认为媒体光谱太左了,于是出来纠偏。 当然了,看着「新闻编辑室」长大的一代媒体专业主义者,大概是不认同这种做法的,「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辞职的辞职,罢工的罢工,取消订阅的付费读者也超过了20万。 连续来看,贝佐斯的逻辑倒是自洽的,去年他上Lex Fridman的节目,就讲了一个「Proxy for truth」(事实代理物)的概念,以亚马逊的早期运营为例,所有人都知道,顾客满意度很重要,但怎么测算顾客满意度,这很难办,总不至于不停的给用户发问卷调查吧,所以亚马逊内部最终决定拿退货率来代理客户满意度,「退货率本质上不是客户满意度,而是客户满意度的代理物,理解了其中的联系后,你就能具体获得一个原本抽象且不可测量的客观事实。」 理解了贝佐斯的行事方法论,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说「华盛顿邮报」的危机也是媒体行业的危机,媒体依然热衷于给报道评奖,在圈子里自嗨,但这不是现实世界,至少不完全是,大家对于媒体的信任度,才是他觉得真正关键的「事实代理物」,可是记者们都还在视而不见,假装无事发生。 他对Lex的总结是:「事实往往以让人不适,并引起本能的防御,如果在一万年前,你讲事实还有可能被部落里的人打死,但现代社会证明了,无论是怎样形式的组织,成功的要素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文化,你必须坚定不移支持讲实话,让所有人都学会接受实话带来的不舒服,科学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机制上的,找到数据,反复测试,而不是轻信观点。」 最后补充一个FT的统计,从硅谷对于竞选捐款的分布趋势来看,20年来第一次对于右翼的支持占据了上风。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