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自我耗损”(Self-depletion)。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指出,人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是有限的,长时间高强度单调工作,信息超载,决策和控制会耗尽心理能量,就像体力劳动会让人疲惫一样,精神劳动会产生自我耗损,那种 “努力到筋疲力尽,却越发觉得人生“没意思”的感受就是精神内耗的典型表现。 我们是不是泛化了精神内耗?确实是,过长的工作时间打乱了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让身体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职场流行的 “高压绩效期待”,让人同时还有心理压力。不少人在应对高强度的任务安排和绩效目标时,会陷入过度思虑的状态,反复回顾自己是否完成得足够好,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摆脱这种应激状态,长期积累导致心理能量枯竭。 另一种泛化的精神内耗来自人际关系,过度关注与同事、领导之间的互动细节,担心因为言辞不当或态度问题影响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维系表面的融洽;对自我价值的持续质疑,习惯性地将外界的要求内化为对自身的否定。例如,即使任务完成度较高,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并产生强烈的压力感。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拒绝内耗? 1.拒绝完美主义,拥抱37%原则。概率学大师提出的37%原则堪称生活指南:如何事情,只要找到了比前三个更好的候选项,就可以停止寻找。关注核心,舍弃次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2.保持钝感,它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不急不躁的从容,坦然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试着减少自我批评的冲动,增加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时光,不仅能化解紧张情绪,还能增进人际关系。 3.积极行动:运动,沟通,行善,文娱,正念,气功,太极,等等,创造澎湃的“福流”体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活动中,达到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境界。 精神内耗的本质是熵。物理学中,熵代表无序与混乱。而生命的意义就是负熵,代表理解,接纳,意义与幸福,所以积极心理学提倡,让内耗归零,为负熵而生!
精神内耗,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自我耗损”(Self-depletion)。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指出,人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是有限的,长时间高强度单调工作,信息超载,决策和控制会耗尽心理能量,就像体力劳动会让人疲惫一样,精神劳动会产生自我耗损,那种 “努力到筋疲力尽,却越发觉得人生“没意思”的感受就是精神内耗的典型表现。 我们是不是泛化了精神内耗?确实是,过长的工作时间打乱了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让身体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职场流行的 “高压绩效期待”,让人同时还有心理压力。不少人在应对高强度的任务安排和绩效目标时,会陷入过度思虑的状态,反复回顾自己是否完成得足够好,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摆脱这种应激状态,长期积累导致心理能量枯竭。 另一种泛化的精神内耗来自人际关系,过度关注与同事、领导之间的互动细节,担心因为言辞不当或态度问题影响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维系表面的融洽;对自我价值的持续质疑,习惯性地将外界的要求内化为对自身的否定。例如,即使任务完成度较高,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并产生强烈的压力感。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拒绝内耗? 1.拒绝完美主义,拥抱37%原则。概率学大师提出的37%原则堪称生活指南:如何事情,只要找到了比前三个更好的候选项,就可以停止寻找。关注核心,舍弃次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2.保持钝感,它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不急不躁的从容,坦然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试着减少自我批评的冲动,增加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时光,不仅能化解紧张情绪,还能增进人际关系。 3.积极行动:运动,沟通,行善,文娱,正念,气功,太极,等等,创造澎湃的“福流”体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活动中,达到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境界。 精神内耗的本质是熵。物理学中,熵代表无序与混乱。而生命的意义就是负熵,代表理解,接纳,意义与幸福,所以积极心理学提倡,让内耗归零,为负熵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