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二两风

人间二两风

网易号

关注
25粉丝
5关注
210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10枚勋章

爱叨叨的教师,写一些碎碎念的文字。

  • 7月4号下午,中考成绩公布了,昨天开始,我们学校开始招生报名,来访的家庭络绎不绝。我有幸在招生现场,目睹了万千家庭的面貌。
    一天工作下来,我把家庭分为3大类。 第一类,孩子考试成绩670分以上的。 接待的家庭里面,有三个妈妈闺蜜团,这三位妈妈,态度柔和,从容,精致。他们三人本就是闺蜜,孩子都一样大。三个孩子中,一个705分,一个695分,还有一个略低,673分。孩子都很优秀,妈妈也很出色,所以他们气定神闲,学校随便挑。我想,他们背后的家庭,也是和睦,团结,彼此有支持的。 第二类,孩子的成绩在570-610的。这类家庭,可选择的学校不多,一般就比较坚定的选择了我们私立学校,虽然学费贵,但没办法。这类家长就比较干脆利索。孩子没那么突出,也有学可上,一般这样的家长,也不那么焦躁。 第三类就是孩子成绩550以下的家庭。公立高中的录取达不到,私立高中的录取也达不到,基本无学可上,就算捡漏也基本考不上大学的那一类。这类家庭的父母,明显坐立不安,想花钱找关系,但学校更想要成绩高的学生。不找关系,去上职高,家庭明显不甘心,孩子的表现就是默默坐在父母旁边,低着头,不言语。 还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明明报不上名,却在招生办公室呆了一整个下午。他告诉我,孩子平时学习成绩挺好的,但中考这次成绩,有2科目没考,0分,总分400多分。问我能不能破格录取。我问他孩子为什么没去考呢?这位妈妈告诉我,因为孩子怕自己考不好。我心里基本就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太脆弱,管理太严格的高中不适合他。 孩子的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大家都是激动的,期待的,失望的。但是,孩子走到中考的年纪,成绩只是一个客观结果,它是综合实力的比拼结果,是从小学1年级到初三和各方面能力的比拼结果。父母的关注、孩子的习惯、生活习惯、自我管理、心理认知等等。这些综合方面的成长,不会骗人,真的只是客观呈现。 与其在出成绩的那一刻紧张激动,不如在整个成长期,就慢慢浇灌、修枝剪叶。
    教育讨论小组
  • 春天,幸福,爱 春天来了,激动人心!
    活了30多年了,也过了30多个春天。但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一样,对春天充满好奇心,看到枝头刚拱出来的嫩芽,依然是感动不已。 厚重的冬天结束,春的脚步悄悄来临。经历过冬日的封锁,春天的温度,色彩,让人倍感轻松愉悦。 昨天陪孩子去医务室,不经意抬头间,发现窗外的梅花开了,小小的花骨朵,害羞似的躲藏在枝头,好可爱! 我的办公桌,到了下午两点多,就过来一片阳光,暖暖的,在这里办公,幸福感满满。 昨天阅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书中有写到:内心的宁静、喜悦,才是本体的样子。 我就是我,我不是金钱的数字,也不是哪一个身份角色,我就是一个生命,感知世间喜怒哀乐的活脱脱的生命。即使我没有万贯家财,即使我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但我也可以做一个有价值的生命体。 内心的宁静,喜悦,就是我的幸福。这种幸福很难保持长久,但多一分钟,就多赚一分钟。 我不是一个特别强大的人,我内心片刻的安宁,来自于我慢慢获得的豁达,以及对未来的坦然。我需要内心的力量,也需要外界的认可,来自他人的爱和关怀。 稳定的内核,真诚的爱,这就是幸福。
    社会话题讨论圈
  • 离婚了 离婚了。
    吴中区民政局,提交各种材料、证件后,办事员小姐姐仔细的核对,盖章,按手印,确认,拿证。 民政局距离地铁站很近,在等地铁的时候,我拿出证件,拍了一张纪念照。 朋友发来信息:“办的顺利吗?” 我把照片发给他。一切明了。 心情很压抑,有股想哭的冲动,我把口罩往上拉了拉,盖住半个眼睛,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世界那么多人,我在人流穿梭的地铁里,无声哭泣。 我哭什么呢?我难过的点是什么呢?明明是我自己的选择,明明是我多年来的诉求,明明是一段不快乐、没希望的婚姻。 哭我的岁月,哭我曾经的爱过,哭那些想要家庭变好、却越走越差的日子,那些无尽头的孤单的黑夜,那些想要依靠却不得不孤军奋战的苦。哭那些绝望的时刻,哭不得不离开喜欢的城市。哭我挚爱的宝贝儿子不得不生活在单亲家庭。 好哭的点太多了。怎么能不哭呢。如果不哭,反而证明我没有认真对待过。 我害怕未来吗?不怕。我觉得我的心的某个部分变硬了。以前身处婚姻,也是一个人,以后,大不了也是一个人,自己努力,就有握的住的希望。 比起委屈求全,消耗到老,也许趁年轻脱离纠缠,寻找自己更正确、损耗更小吧。 人生因为不确定性而精彩,不是吗?
    社会话题讨论圈
  • 西施美,可结局很可悲 比起古代女人,现代女人幸福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现代女人有自主权。
    读蒙曼《女性诗词课-哲妇》深刻感受到古代女人的可悲,即使贵为公主,也要被政治联姻,成为政治的棋子。即使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不被尊重和善待。 西施是绝世大美女,是生长于大自然的精灵。被范蠡物色到之后,精心训练三年,被越王勾践作为“礼物”献给了吴王夫差。 越王的心机是以美人计灭亡吴国,一雪前耻。吴王政治得意,又得没人,不亦乐乎。吴王沉迷美色,给西施花了大量金钱,修炼了豪华宫殿,夜夜笙歌。 吴王中招,被越国灭掉。西施去哪里了? 为越国灭吴立下汗马功劳的西施,被越王放在牛皮袋上,放在河里随波逐流了。 可悲吧。一个人,被看成了什么?在男人的社会,男权是天,女人只是个…棋子。 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东施丑,西施美。但是啊,“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不要笑话东村的丑女,人家说不定到了头发花白的老年,还能恬静的在河边洗衣服呢! 看故事看到这里,深深地不甘心。想替现代的女人们总结一点教训。找到自我的价值,不要成为男人的棋子。你永远不要放弃自己,不要丢掉自己。 希望我们老了以后,是河边洗衣服,还是江波上漂流,都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今天天气有点冷,还下起了小雨,上完课之后,在办公室阅读《感恩日记》的评论,书友们的评论和读后感,比起书中的内容更让我受益,就好像和很多人一起讨论,里面有更多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人情。
    我以前是不知道感恩的,我好像一直在索求,又好像欲望不怎么大。但是,并没有对生活里的人和事,表达过真切的感谢。 在阅读书友的读后感的过程中,我提炼出几个关键词: 乐观,感恩,行动 乐观 看事情看人,重点看其好的一面。我的精神特点,是偏向于乐观的,在我面临婚姻消失之时,我依然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好。在《我们的孩子-看见、倾听及改变》这本育儿书籍中,作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如果你关注孩子身上15%的缺点,久而久之,缺点就会变成100%。如果你关注80%的优点,优点就会变成100%。 事情就是那么个事情,人也是那么个人,你选择不同的视角去看,就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乐观的人,看到好的一面,事情也就只剩好的。何乐不为呢? 感恩 感恩的心态,是内在的一种力量。我一边阅读他们的读后感,一边想象着自己如果对生活的万般喜乐和痛苦,都心怀感恩,我会怎么样呢,就这样想着,感觉内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暖热热的气雾,那是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昨晚还和朋友唉声叹气的吐槽,我想到我应该感恩我的前夫,同意离婚的请求,我感恩前公婆,不与我抢孩子,感恩他们的所有不纠缠,让我可以自主地选择我想走的路,让我得以重获自由。 行动 读书最重要的事,并不是开启智慧,而是在行动中践行,行动才会深化智慧。我想从读完这本书开始,开始深度感恩,每天写下值得感恩的事情,彻底改变自己偶尔抱怨、消极的心态,相信发生在我生活里的都是美好,相信即将来到我生活里的也是美好。 上学期开始,我就开始给学生布置用日语写日记,每天写100字左右,写3件值得感恩的事。那时候,我自己并没有践行感恩日记。今后,我和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感恩发自内心,现于行动,终于美好。
    社会话题讨论圈
  • 感恩日记 今日值得感恩的3件事:
    1,同事帮我接回孩子,并让孩子在她办公室玩了一个小时。孩子能脱离妈妈,与其他小伙伴长时间玩耍,我觉得很欣慰。 2,上午没课的时候,我阅读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内容很好,需要安静下来仔细读,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 3,晚上困了,能躺在宽大的床上舒展的睡觉,很幸福。晚上得知,周末一个很重要的朋友要来,可以见面吃饭,很期待。
    社会话题讨论圈
  • 那些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忧虑,有意义吗?
    2022年的冬天,11月和12月,是我深度剖析内心的一个阶段。不必外出上班,每周只有三天课程,仿佛上天看我混乱,特意给我安排了大量时间让我自我反省。 我在笔记本上大片大片写下自己的情绪,对过往的追溯,后悔,妄想找到错误的原因。距离决定结婚的时间,已经过去七年半,如果不是那个草率的决定,我也不会有今天的狼狈。 我除了悔恨过去,我还忧虑未来。 35岁的年纪,看着镜子里不在稚嫩光鲜的脸,眼角的细纹,鼻子两侧的法令纹,心里按不住的恐慌。 害怕老去,老去意味着没人爱,没人爱意味着孤单,孤单意味着痛苦。这个链条发散下去,就是悲惨的未来。 可怕吗?的确挺可怕的。 但细想一下,悔恨过去和恐慌未来,对生活现实有意义吗? 答案很明确,没有任何益处。你不能因为35岁了,快老了,而选择去死。 道理就这么简单和粗暴。你不能去死。 28岁时,我觉得我年龄大了,得结婚了。而现在,我35岁了,我多么想再次回到28岁那么年轻的时候,可以做另外一个选择。 同理,在我40岁时,我肯定也会想,要是35岁该多好,那时多年轻啊。 我现在就处在5年后会追忆的“年轻”里,是啊,还年轻啊。怕什么呢? 《当下的力量》给了我精神指引:忘记时间,活在当下。 “完全地进入当下就不会有问题,就不会有痛苦。”“当下这一刻,当时间缺席时,你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苦难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存在,在当下他无法存活。” 告诉自己,忘记时间,忘记年龄,深入地活在放下,尽最大努力做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尽情的燃烧自己。 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创造力集中在当下,幸福的感受也集中在当下。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社会话题讨论圈
  • 时隔三个半月,生活又重新回归正轨。是我喜欢的 充实和自由。
    2022年10月份开始,因为疫情被隔离,寸步难行,之后就进入两个多月的网课阶段,不敢外出,在家里躲过了外面世界的普遍阳,在深居简出中忍耐出一身安静的气质,一副与世无争的超然。 说来奇怪,一下子放开,所有人阳过一遍之后,病毒奇迹般消失了,过了春节,似乎一切恢复了正常。寒假里,仍然是安静的宅家,看书阅读,陪娃玩耍,相爱相杀。享受着朝夕相伴的甜蜜,也忍受着无距离的折磨。 2月初,终于开学,作息恢复到每日早起,穿戴整齐出门,学习,培训,写作各种开学准备,提交必须的材料,按时吃饭,按时下班,按时睡觉。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真实的,与世界有链接的,有人间烟火气的生活。我仿佛又活过来,回到世间。 正月十七,孩子的幼儿园正式开学,早晨七点半把孩子送去学校,下午四点半接回来的中间,我的时间全部用来工作 和阅读,做自己的事情,专心,安静,享受,自由。我爱我的孩子,但我也爱我自己的自由和专注。 今天阅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看了目录,直接翻到最后一章<臣服的意义>。对现实的臣服,是一种智慧。现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换,而我们不能因变换而烦躁不安,抗拒现实的改变。作者解释的很清楚,臣服就是接受当下,不去评判,不去贴心理标签,不去抗拒,不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从泥沼中摆脱出来。 生活变化很大,难免会不适应。那就接受变化,在变化和陌生中,找出小确幸,享受当下。 佛教中有六波罗蜜,其中有一条就是“忍辱”,它的意思和臣服有点类似:接受任何状态,不评判,不解释,不抗拒,明白其中的因果。转恶果为善因,开启下一个因果循环。 放下执著,放下评判,只是去感受当下,体会当下,保持乐观。相信境随心转,越来越好。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今日值得感恩的3件事:
    1,学校食堂的饭菜充足,有我喜欢吃的鸡蛋皮粉丝。菜品丰富,餐厅环境干净,每天盼着吃饭,哈哈,感谢学校的投喂。 2,孩子开学了,去了幼儿园,我可以专心的工作,心情很放松。 3,今天在微信读书APP上,读到一本书《感恩日记》,决心开始写每日感恩日记,让积极心态深入生活,形成习惯。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你有受害者心理吗?
    在我的过往经历中,我无意识的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比如在我的第一次感情经历中,对方和别人暧昧,我就一直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他伤害了我,我没有错误,我是无奈的,关系的结束,责任也在于他。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想法,觉得自己是人畜无害的,从不做出格的事,中规中矩,自己应该是被爱、被珍惜的那个,可偏偏别人不珍惜自己,伤害自己。觉得自己很无辜,都是对方的错。 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理,认为在问题当中,自己没有错,责任全部是别人的,自己是无奈的。 为什么人会无意识的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呢?因为受害者身份有好处可拿。好处就是,可以以弱者立场,责备别人,这样自己就不会承担责任了。 但,受害者心理,害处也很大。这种心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让你沉浸在弱者情绪里无法自拔,习惯性的抱怨,谴责别人。让你的关系更差。 怎么才能破除受害者心理呢? 当你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在问题中,看到消极一面,也看到积极一面。然后把重点放在积极一面。认识到你在事件中是有受益的,也就破除了受害者想法。 另外,要告诉自己:对自己负全部责任。 比如,恋人劈腿,你要想,是我选错了人,我要及时止损。不要去谴责,因为谴责无益。对自己负起全部责任,这样你就有力量改变自己,掌握下次机会。 摆脱受害者心理,对自己负全部责任,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有力量。
    社会话题讨论圈
  • 过了30岁,女性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
    这两天,情绪有点低落。可能是由于刚开工,身体和大脑还处在适应期,情绪有起伏。外加上带着孩子上班,在办公室里,我想专心做点事情,但孩子一直不停的让我陪他玩,无奈之下,就起了烦躁心。 我的生活如此简单:工作+孩子,没有其他。 这也是我现阶段投入重力的两个部分,工作上做出成绩,教育好孩子,让他身心健康地长大。 年龄越大,越喜欢做减法,不喜欢的,不想要的,统统屏蔽掉,别让它们干扰了自己的生活。 恕我勇敢,我连孩子爸爸都断舍离了。 我经常和一个网友小姐妹聊天,她也遇到了情感问题。在婚姻之外,她爱上了另一个男生,比他小5岁。男生身上有他先生没有的果敢、担当,他们相爱着。当女生想放弃婚姻,卖掉房子,和男生同宿双飞的时候,男生犹豫了,退缩了。 女生很受伤。想忘掉男生,又没那么容易。再退回婚姻,觉得自己家那位,毫无起色。 怎么办呢?我给他的建议就是,慢慢收回精力,只关注自己,爱自己。让自己里里外外变得更好,更有赚钱的能力。当有一天,你有足够的能力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就自由了。 是啊,30多岁的女人,有家庭,有孩子,精力被分散的支离破碎,还能怎么样呢? 女人要清醒。大部分的婚姻,不能给女人带来幸福,只是表面完整的家庭,消耗着不敢离开的心情,就这样,一辈子就慢慢过去了。等到闭眼的那一刻,自己也许都不知道这辈子值不值! 所以,女性,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吧,怎么爱自己都不为过。不要为情所困,你可以爱,但也能拿得起放得下。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你和自己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关系。
    社会话题讨论圈
  • 单亲妈妈带男孩子,遇到的那些问题。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是单亲妈妈的讲述。 这位妈妈说,男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歧视了。老师也反应说,孩子的性格有点像女生,不太阳刚。同学们说孩子没有爸爸。 孩子很难过,回家后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同学们说的不对,你有爸爸,每个孩子都有爸爸,只是你的爸爸没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而且,在学校里面,你要做到品学兼优,没人会不和你做朋友,只要你足够优秀,人人都抢着和你做朋友。现在妈妈一个人照顾你,你的成绩就已经超出了其他同学。以后如果有同学再说你,你就说,我妈一个人照顾我,我成绩都比你强,你父母两个人照顾你,你还这么差,你有意思吗?” 妈妈这么说,孩子就有了力量。 有人评论说,这个老师,也不称职。什么是女孩性格,什么是男孩性格?做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而不是带着偏见歧视孩子。
    社会话题讨论圈
  • 曲阜尼山旅游的趣事 正月十四,去曲阜尼山拜了孔子。寓意有二:
    一是希望自己新年里不断精进,在教育事业上步步前进,成为更好的老师。 二是希望孩子新年里顺利升入小学,学习态度认真,茁壮成长。 在游览尼山的过程中,有几件趣事: 1,在“万世师表”四个大字的前面,有烧香拜孔子的,也有有拍照的游客。一家三口,妈妈中间,一儿一女站两边,男孩子调皮,说:“一拜高堂,二拜天地”。被他爸爸给揍哭了。 2,在大学堂的灯光秀环节,成宝一听“灯光秀”,问我:“妈妈,不是只有铁锈嘛,怎么会有灯光锈?” 3,晚上无人机表演前,大量游客聚集在广场上等待,不知为何,两个女游客吵了起来。其中一个说:“你有德吗?你有耻吗?没有!” 我寻思,看完孔子,吵架都不一样了。 但凡景点,必定喧哗,游览也考验人定力,在人文为重点的景区,感受伟人的精神,感受自己想感受的就好。我决定回来后,好好学学《论语》。 #2023你想去哪旅游#
    社会话题讨论圈
  • 买房要注意哪些点? 买房子,毫无头绪。
    进入一月份以来,周末就用来看房子了。孩子九月份就上小学,需要买房子。看了几套,总不满意。 有一套临街,四楼,西边户,户型是三室两厅一厨一卫,挺紧凑的。房主收拾的挺干净,装修也是简洁大方。房主着急出售,价格也合适。 缺点是,楼间距过窄,1月中旬,中午十一点,阳光还没直射到阳台。过了12点阳光才会照进来。估计春夏秋三季阳光是充足的,冬天只有下午半天有阳光直接进来。 买房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和自住,学校就在小区旁边,门口也是主干道。但考虑到冬季阳光时间短,总觉得有点遗憾。该怎么办呢?
    社会话题讨论圈
  • 翻看朋友圈,看到一张前同事的合照,几个人一排并坐,衣着光鲜亮丽,表情自信,身材不一。
    仔细想想每个人的境遇,不禁让人感慨。 两端坐着的两位,30多岁,已经离婚。 中间坐着的,虽没有离婚,有个八年男友,订婚宴上不翼而飞,没露面。 最中间的,是大boss,体格很小,但性格绝对的强势,每次相亲,都要把男生教训一顿。 对,我说的这些同事,都是女性,都是80后。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都属于人生失败者,因为没有嫁人,或者离异。但是,这些“失败者”,靠着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活得潇洒自在,自信而美丽。 不如说,这些人都是“成功者”,因为敢于不按照别人的意愿活,敢于与不幸福的婚姻叫板,敢于打破家庭的困顿,独立存活下去。 今天有个网友小姐妹问我,在家庭的关系里,老公不作为,没担当,自己很失望,该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告诉她:“重点关注自己,提升能力,努力赚钱,自己让自己开心。如果有一天你不再需要他,你可以有胆量离开。” 总之,不论遇到什么事,作为女人,你得支棱起来。
    社会话题讨论圈
  • 智慧人生6个必做 1.布施
    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把自己不要或不看重的东西送出去,不论东西本身贵重与否,都不算清净的布施。 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着,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 2.持戒 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3.忍辱 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他的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修忍辱波罗蜜的行者就像大地,因为有承载万物的能力,才匍匐在万物的脚下。 4.精进 通过布施,我们学习放下贪著;执着减轻,行为便不那么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生活中由此而来的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于是我们的六度之行进入一个新阶段:欢喜、持续修行的阶段。 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 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更多。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5.禅定 禅定是指舍弃散乱。 一般未经过禅修训练的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心念,总会不由自主地攀缘外境。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初学者而言,寂静处远离诱惑和嘈杂,是帮助生起禅定的理想环境。前辈的修行者们也一再赞叹寂静之地的殊胜功德。 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6.智慧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每日金句打卡#
    家里那些事儿
  • 从6S,我学会了精简生活,只做最重要的事

    2023-02-02
    10跟贴
    图片
  • 家庭教育,除了提供孩子吃穿,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绪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的性格。
    最近,我和孩子时间的关系很融洽,没有发生争吵或者批评。 比如,中午睡觉的时候,我已经躺下了,孩子还在旁边动来动去,一会做起来,一会钻到另外一头,一会摸摸我的脸,一会喊“妈妈,妈妈”。是不是挺烦的? 要在以前呢,我会强制把他摁下来,或者吼他,强行让他安静下来。但现在我采取的措施是,自己闭上眼睛,不关注孩子,如果他发出声音,打扰到我,我就轻声告诉他:“妈妈下午还要工作,中午休息时间很短,再不睡就没时间了,下午会很困的。” 然后我继续安静的睡。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也能理解大人的意思。再加上,大人已经很安静的睡了,孩子会受到安静的氛围的影响,慢慢安静下来。 这个过程,需要十分钟。你拿出十分钟的宽容,不去吼不去叫,睡觉这个事就和平的解决了。 面对孩子,不要着急,给自己和孩子几分钟去调整,保持温和而坚定。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家里那些事儿
  • 开工第一天,我被一个小老头圈粉了。
    今天是年后第一天上班,我们学校开了大会,董事长做了讲话。 讲话20多分钟,全程脱稿,但那种自信和力量,很感染我。 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 正直、诚实; 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全部员工要思想统一,有强大凝聚力。 小老头说的这些都是非常简单易懂的道理,大道至简。 董事长这些话,和日本的稻盛和夫经营企业的原理原则高度一致:付出诚实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正直、谦虚。 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有一个精神伟大的创业者。伟大的创业者,用他强大的精神力量带动这个集体的人,创造不凡的成就。 #共创新春# #每日金句打卡# #2022年度圈主大会# #一刻粉丝来投稿#
    易友生活杂谈
  • 2023年必做的3件事 大年初八,听着远远近近、连续不断的鞭炮声,看着窗外照进来的阳光,真切感受到春天来了!
    新年是一场盛大的辞旧迎新的仪式,送走旧岁月,迎来新日子。 2022年,社会和个人,都有太多无奈,太多辛酸。在我个人身上,2022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目前来看,这个转折是好的。 2023年,是充满希望的,是蛰久飞必高的一年。就我个人而言,我规划2023年能做到以下3点: 1,自我提升。工作做出成绩,站稳脚跟,让学生实现可见的进步。读书,写作,提升认知,把写作打磨成硬技能,实现写作收入并且突破。 2,养育孩子,和孩子共同进步。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身心成长,陪伴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帮助其养成好习惯。 3,处理好与周边人的关系。家人,朋友,同事,建立健康的关系圈子。学会理解、关爱他人。 时间宝贵,人生倏忽,做自己热爱的事,飞向未曾去过的地方吧! #我的2023flag# #2023年春节# #2023新年心愿# #每日金句打卡#
    2024新年心愿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