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对门

五柳先生对门

关注
178粉丝
138关注
3.9万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优质人文领域创作者

14枚勋章

50次获得编辑精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常州荷包丸子:从宫廷御膳到民间餐桌的传奇美食

    11小时前
    97跟贴
    图片
    01:08
  • 荷包丸子是江苏常州的传统名菜,以瘦猪肉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调制和烹饪,成为了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荷包丸子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形状宛如小巧精致的荷包,寓意着财富与吉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原本是宫廷御膳房的佳肴,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了常州人逢年过节、喜庆场合的必备美食。 在制作过程中,猪肉被制成细腻的肉茸,再加入虾米丁、香菇丁、清水和鸡蛋等调料搅匀成馅。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丸子的口感和味道。接下来,将油面筋洗净沥干,逐个切开并填入肉馅,形成荷包形状,再粘上蛋黄糊,下7成热油锅炸至金黄色。这一步骤使得荷包丸子外皮香酥,内馅鲜嫩,色泽诱人。 烹饪完成的荷包丸子还需要进行最后的调味和勾芡。姜末、葱段呛锅后,加入猪排骨汤,再下丸子、虾仁、菠菜烧煮片刻,最后勾芡装盘。这一步骤使得汤汁浓郁,肉香满溢,味道更加鲜美,同时也让荷包丸子更加入味。 在常州,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荷包丸子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 #晒晒家乡的冬季美食# #晒晒家乡特色美食# #看美食猜家乡# #今天吃点儿啥#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台州府城墙:江南的坚固守护与历史见证
    1天前
    74跟贴
  • 腊八节:千年传承,一碗粥里的年味与祈福

    2025-01-06
    103跟贴
    图片
    01:08
  •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丰富民俗活动的传统节日。其前身为古代的腊日,是上古时期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同时,十二月初八也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喝腊八粥。腊八粥的用料因地区而异,但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干果等多种食材,寓意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南宋时期已有关于腊八粥的文字记载,而喝腊八粥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每逢腊八这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熬制腊八粥,以此祈求佛祖保佑和家人平安。 在北方地区,腊八节被视为过年的序幕。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而在南方地区,腊八节则相对较为少见,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除了喝腊八粥外,腊八醋、腊八蒜等,都是北方地区特有的腊八节美食。在腊八节这天,一些地方还有吃冰、晒腊八豆腐等习俗。在陕西关中地区,腊八节则流行吃腊八面。 人们通过制作和品尝腊八粥等美食,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些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晒晒家乡的冬季美食# #晒晒你家独特的过年习俗# #煮壶酒来谈历史# #时令美食大放纵#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腊八节:传统与佛缘的交融盛宴
    2025-01-06
    73跟贴
  • 荷叶初展夏意浓,露珠轻颤映日红。
    碧波荡漾情难抑,春风拂面恨未空。 荷叶凋零秋风起,寒霜来时叶已穷。 深情缱绻随流水,怅望江头思无穷。 江水潺潺诉离愁,波光粼粼映心忧。 身在红尘情未了,江水长流恨不休。 月色朦胧照荷影,清风拂面意难平。 荷情江水长相伴,千古相思共潮生。 #分享你写的诗# #初夏诗词季:分享你爱的诗句# #每天写一句诗# #2023清明诗会#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吴牛喘月”流传千古

    2025-01-04
    188跟贴
    图片
    01:15
  • “吴牛喘月”这一成语中的“吴牛”指的是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因江淮地区古代属于吴国,故称为“吴牛”。吴牛因惧怕酷热,在炎热的白天会气喘吁吁。甚至在夜晚看到皎洁的月亮时,也会误以为是炽热的太阳,从而因恐惧和炎热而气喘吁吁。
    “吴牛喘月”的故事源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言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晋朝的尚书令满奋。满奋因身体原因特别怕风,因此平时总是避免坐在通风的北窗旁。然而,有一次晋武帝特意让他坐到北窗旁,北窗安装着看似稀疏实则密实的琉璃屏风。这使得满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误以为屏风不能挡风,害怕被寒风吹到。最终,满奋发现原来自己误会了,于是自嘲地说:“臣犹如吴牛,见月而喘。”这句话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尴尬,也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 “吴牛喘月”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因过分畏惧或误解而导致的慌乱状态。它比喻那些因过度担忧、害怕或误解而陷入慌乱、失措境地的人或事。 “吴牛喘月”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故事,更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寓言。它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困难。 #一人一句智慧语录# #突如其来的人生感悟# #煮壶酒来谈历史# #文史新知竞赛# #分享你的今日感悟#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安庆的古称及其背后的故事

    2025-01-03
    140跟贴
    图片
    02:16
  • 安庆的古称有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舒州”、“盛唐郡”、“宜城”以及因种梅而得名的“梅城”。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安庆被称为舒州,这一名称在当时广为流,并沿用至南宋初期。 盛唐郡: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这一古称反映了安庆在历史上的繁荣与昌盛。 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城别名“宜城”。 梅城:因安庆潜山县梅城系古皖国之都,且先民酷爱种梅,满城梅花争艳而得名。 安庆之名的由来,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这一年,南宋朝廷将德庆军改为安庆军,作为军号名称首次出现。另据史料记载,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以“安庆”命名,意在祈求安宁与昌盛,同时准备迎战金人的进攻。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为新安庆府,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安庆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正式作为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相一致,沿用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庆一直是府、州、路、道等高级行政区的治所所在地。元代设安庆路,明代恢复安庆府,清代更是作为安徽省的省会驻地长达近两百年之久。这一时期,安庆不仅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安庆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这里孕育了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也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此外,安庆还是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等杰出人物的故乡。这些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为安庆增添了无尽的文化魅力。 #2024最难忘的旅行地# #旅行足迹# #一图猜城市名# #分享你最爱的城市# #一张图表达城市印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义隆素火腿:口感风味极致,素食文化代表

    2025-01-02
    171跟贴
    图片
    01:26
  • 义隆素火腿,作为常州的传统特色食品,自1932年创立以来,便以制作净素点心而名闻遐迩。
    义隆素火腿选料精优,采用科学的制作工艺流程,辅以多种天然名贵香料和天然色素精制而成。其成品色泽豆黄,芳香干鲜、韧而柔软、味美爽口,切成薄片后淋上麻油,形似火腿肉,却别有一番风味。 在制作工艺上,义隆素火腿更是精益求精。豆腐皮是素火腿的主要制作原料,再经过制卤、渍皮、卷制、捆扎、上笼、蒸制、放凉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确保成品的品质上乘。这些复杂的工艺和精湛的手艺,使得义隆素火腿在口感和风味上达到了极致。 追溯其历史渊源,义隆素火腿的起源还与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倡导“戒杀生”、“吃素”的戒律,使得常州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素菜文化。 义隆素火腿的制作技艺在钟楼、武进等地广泛流传,其中以义隆素菜馆最有代表性。该馆始建于清末民初,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其素火腿品种多样,特别是虾子素火腿、蘑菇素火腿声名远扬。其制作工艺也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隆素火腿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营养,是素食爱好者的绝佳选择。无论是作为佐餐、下酒之佳肴,还是馈赠亲友之佳品,义隆素火腿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晒晒家乡的冬季美食# #晒晒家乡特色美食# #晒美食猜家乡# #你最爱的地方小吃·#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常州美食瑰宝:义隆素火腿的传奇风味
    2024-12-31
    288跟贴
  • 铜陵的古称及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2024-12-30
    156跟贴
    图片
    01:52
  • 铜陵,这座位于安徽省中南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古称及其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铜陵的古称主要有“定陵”和“义安”。其中,“定陵”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义熙九年(413年)在此侨置定陵县。而“义安”则是在唐朝后期(888年),朝廷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个乡后设置的县名。然而,“义安”这个名称也只存在了六十三年,到了南唐保大九年(951年),南唐中主李景将义安县改为铜陵县,这也是“铜陵”之名在历史上首次出现。 关于铜陵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铜陵地区自古产铜,有大山名为铜官山,李贤注引《尔雅》中的“大阜曰陵”,所以取铜陵为名。另外,因为是南陵县的五个乡组成了一个县,所以也取南陵县的一个“陵”字,称为铜陵县。 另外,据史料记载,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和唐肃宗至德、上元年间,曾四次漫游铜陵地区,赋诗十多首。在写《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时,李白首次使用了“铜陵”一词。这篇表书是李白代宋若思写给朝廷的表章,目的是为了说服朝廷接受迁都金陵之议。文中提到:“银坑铁冶,连绵相属。铲铜陵为金穴,煮海水为盐山。以征则兵强,以守则国富。”李白以古证今,连类引譬,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金陵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是建都的理想之地。而“铜陵”一词,据《李太白全集》中的注释,是指出铜之山,即铜官山。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铜陵”两字,并被收录在文学作品中。 #旅行足迹# #一图猜城市名# #分享你最爱的城市# #一张图表达城市印象# #城市地标猜猜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秋风又起思绵绵,归梦难寻泪满衫。
    远山苍茫云雾绕,巴山夜雨落心田。 何时再聚西窗下,共忆往昔话当年。 烛光摇曳情难尽,雨声潺潺夜未眠。 #不正经诗词大赛# #分享你写的诗# #初夏诗词季:分享你爱的诗句# #每天写一句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东汉光武帝得陇望蜀战略未竟,成语传世警示贪婪

    2024-12-27
    175跟贴
    图片
    01:44
  • 太平湖之旅:探寻“黄山情侣”的绝美风光
    2024-12-27
    137跟贴
  • “得陇望蜀”这一成语故事的发生地,与两个古称紧密相关:“陇”和“蜀”。在此成语中,“陇”指的是今甘肃一带,古称陇西或陇右。而“蜀”则指的是今四川一带,古称西蜀或巴蜀。
    “得陇望蜀”的故事源于《后汉书·岑彭传》: 东汉初年,天下尚未统一,存在两个主要的割据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两人相互勾结,共同对抗东汉朝廷。 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统一全国,亲征陇西,大将岑彭随军出征。在攻克天水后,岑彭与偏将军吴汉一同将叛将隗嚣围困在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此时,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驻扎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 由于西城、上邽两城一时难以攻下,光武帝刘秀决定留下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诏书中写道:“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这段话后来成为了“得陇望蜀”这一成语的源头。 然而,后来的战事并不如刘秀所愿。岑彭虽然决定水淹西城,但未能成功。隗嚣部将率领蜀地救兵前来救援,隗嚣得以逃出冀城。此时,汉军粮食用尽,岑彭等人只好烧毁辎重,撤军而回。 尽管刘秀未能实现他“得陇望蜀”的战略意图,但这一成语却流传了下来,用来比喻那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它警示人们要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得,不要陷入无尽的贪婪和争斗之中。 #突如其来的人生感悟# #煮壶酒来谈历史# #如果穿越到唐朝?# #文史新知竞赛# #每天读点儿书#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