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个冬天,格外漫长。

武汉封城第21天,确诊人数一直在攀升,疫情拐点还没到来,令人揪心挂念。

在一片阴霾中,还好有人在默默点燃希望和曙光。

前两天,来自重庆的一位87岁老人倪素英,捐出了毕生积蓄20万元。

尽管工作人员再三劝说,希望老人慎重考虑,但她依然坚持要捐出自己的心意:“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现在,是这笔钱发挥价值的时候了。”

无名的老人,沉甸甸的捐款,这幅画面真的令人泪目。

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老人捐款的新闻,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态势。

请注意,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些老人大多年龄很大,生活条件不好,很多还是残疾人,他们往往独居,无人照料。

不仅如此,老人们所捐钱数有越来越大额的趋势,从一万,两万,五万,十万,现在最多的已经到了20万。

这种现象很快在微博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呼吁,

“请募捐机构停止收取普通老人毕生的积蓄!尤其是孤寡老人,他们的钱一分都不能要。”

“请媒体不要再宣传老人捐款了!“

诚然,每位老人的意愿和举动都应该被尊重,我们不能刻意阻拦有爱心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当这种行为被太多次曝光在舆论场上,形成一种煽动力,当你了解到那些捐款老人背后的故事,真的忍心么?

捐出毕生积蓄的老人,大家都亲切称呼她:倪婆婆。

多年来,倪婆婆一直独居,租住在一个老旧门市内,环境阴暗狭小,墙壁与房顶上贴的都是旧画报,里面挤满了各种生活用品与老旧家具。

20万,30年的积蓄,那是老人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养老钱。

这样的恩情,真的很深!

这样的慷慨,真的很重!

可是倪婆婆您知道吗?

看到您家徒四壁,感动之余又不忍心,我们会担心,您把毕生积蓄都捐了,接下来怎么生活?

他的名字,我们不知道。

只知道他姓黄,70多岁,来自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大嶂村。

他和妻子没有收入来源,只靠在外经商的子女不定期寄点生活费,攒下了2万元。

听闻疫情很严重,武汉物资告急,老人急得睡不着,很想出一份力。

可是他能做什么呢?目不识丁的老人,一不能去帮忙护理,二不能空运物资,思前想后,他想到了自己的2万元。

他来到乌牛派出所,拿出一个红信封,谎称送2个“口罩”给民警。

但是民警打开红包一看,里面却是一大叠现金!

民警向老人再三表达感谢,并委婉地拒绝了捐款。

老人的一句话令人泪目:“国家有难,你们是有能力做事,我有点小小的经济可以奉献,你们就可以用上。”

多么朴质的老人。

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场灾难,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共渡难关。

可是,请您和老奶奶也要将自己的养老钱收好。自己的生活保障,一样重要。谁都不希望在收到一份捐款后,又多出一个生活无着的老人。

68岁的李爷爷,来自四川成都,是一名退休环卫工,仅靠一点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李爷爷也居住在两面通风的瓦房里,吃着自己种的菜。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老人5 年来积攒了1万多元。

1月30日,他带着所有存款走进派出所,把钱留在柜台,并留下一句“尽快把钱转去武汉”,转身就走了,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好在通过视频与网络,很快就找到了这位可爱的老人。

1万元,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名牌包包,或者几双大牌鞋子的钱,但是对于李爷爷来说却是余生的救命钱。

收下这份救助的人,真的于心难安。

徐阿婆,73岁,来自江苏江阴,平日里靠捡垃圾为生。

这次疫情爆发,阿婆带着9000元来到村委会,想请村委会帮忙捐给武汉。但是村支书考虑到老人赚钱太难,婉拒了她的捐款。没想到,阿婆当时就急得大哭。

后来,实在拗不过阿婆的心愿,村支书还是接受了老人捐款。

网友们得知后,众筹了阿婆的捐款还给她,可是这笔钱最终还是被阿婆捐了出去。

来自河南鹤壁的一对六旬老夫妇,得知武汉疫情严重想捐点钱,但是因为年龄太大,不懂手机操作。夫妻俩揣着1万元现金找到值班民警,把钱塞给民警就离开了。

民警大哥追问住处,好给他们送收据。没想到,老太太大声地朝他嚷嚷:“不要,不要记,要记我跟你急。”

......

这样的老人,这样善良的灵魂,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带着一丝固执,一腔真心,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期盼着出一点力。

虽然,明明知道接下来会更苦,安慰自己过惯了苦日子,但我们还是希望,您们不要捐,至少不要拿出全部积蓄,因为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还想听到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每逢大灾难,总能看到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值得被书写,被宣扬。

可是,我们却不希望每一件事都被大肆宣扬,比如,老人捐款。

就像高晓松在微博中所说:“以这些老人的年龄,基本上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我们愧对他们,谢谢他们。”

对于媒体来说,报道感人事迹是分内工作,这一点无可指责。

但是对于老人这个群体,如何让他们在理解疫情、了解一线故事、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好自我保障,而不是不顾一切地拿出所有身家,给自己晚年带来隐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善良的老人值得被记住,如果可以,换一种方式低调处理,劝劝他们:自己的晚年同样重要。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作者:许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