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常庆幸我们还活着”。

一场惊心动魄的3-2大逆转,王楚钦赛后的发言,代表了昨天国乒男团全队的心声。

主场作战的韩国队,先后从世界排名第二位的王楚钦、世界排名第三位的马龙身上拿到两分,让国乒男团在釜山惊出一身冷汗。幸好大心脏的樊振东顶住压力,两度登场都贡献干错利落的3-0扳平大比分,暴力连斩韩国二单林钟勋、一单张禹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输掉第一场的王楚钦,也在决胜盘中打出超级神仙球,用胜利完成了自我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盘中国队输掉的两盘比赛,张禹珍对王楚钦这场比赛,主要是个前三板的问题。
众所周知,王楚钦的特点在于发球给对手压力,然后反手压迫两面强势进攻。王楚钦顺旋转发球长短球速度都很快,第一跳落点类似,很擅长破坏对手的拧拉;勾手发球对手很难判断旋转,两者互相配合很容易制造上手进攻的机会。即便是很熟悉的队友,也很难不感受到王楚钦发球的压力。

第一场球打下来,张禹珍对王楚钦的发球感觉比中国队队友还熟悉。

整场比赛双方的发球得分率都不过半,也就是说,发球这环节,看起来没谁占到便宜,实际上王楚钦的特长被抹掉一块,亏得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面上看,张禹珍对王楚钦的发球显得特别适应,无论落点旋转都有个很好的预判,他对王楚钦如何应对自己的接发球也都相当有数。韩国队从柳承敏时代就特别注意反拉对手拧拉这项技术,这场球张禹珍大量侧身反拉王楚钦的拧拉,成功率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张禹珍还有一些针对性的特殊发球布置:在需要打开局面的时候,他有个逆旋转发球发到王楚钦正手小三角半出台;无论王楚钦拧拉还是搓长,都是不假思索的侧身直接伺候。这个球非常有针对性,但对抗反手技术比较好的对手,其实也算是套路之一:上届世锦赛打张本智和,王楚钦自己也用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球接发球前三板的环节受到控制之后,王楚钦的相持段施展起来就比较困难:前三板总是在应付对手的出牌,导致很难形成相持,优势不好发挥。

另外一说:张禹珍这场球看起来非常松弛,战术布置比赛中执行得非常镇静——结果比赛结束之后,张禹珍很符合人设的向主场观众示意来一波气氛,然后走向裁判握手的时候腿一软差点直接跪在地上,拍子直接脱手,握手之后才捡起来——其实也是紧张啊。

回头来看,排阵上说,韩国队应该是针对性的安排了张禹珍去抓王楚钦。回看全部五场比赛,韩国队的针对性布置更适合用在张禹珍这种右手打左手的对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相比丢掉团体赛第一场,更让我意外的是中国队团体赛丢掉第三场。上次世乒赛团体,张本智和拿了中国队两分。一个人在中国队身上拿两分已经算是壮举,上次有人做到都是在樊振东出生之前了。

相比之下,第三场在中国队身上拿分难度更高:过去三十多年里,强如巅峰瑞典韩国德国,也没有能在第三场能撼动中国队的。中国队往往三个主力能力接近,所以第三场优势极大。到了第三场,对中国队三号的最大考验往往是在心理层面上面对潜在的0-2落后的可能,而不是对手的绝对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千叶世乒赛世乒赛团体赛改成五局三胜,中国队只有两次输掉团体赛第三场:1991年中国队没进四强,1993年输给了把佩尔森放在三号,反排阵的瑞典队。也就是说,自从1995年天津世乒赛翻身仗之后,中国男团第三场从来没有失手过,直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面上说,马龙对李尚洙与王楚钦对张禹珍有相似的地方:看得出来,韩国队的功课做得非常到位,对马龙的研究算得上是所有对手里最细致的。而且韩国队对中国队的研究历来到位:无论是郑荣植里约奥运会对张继科,还是东京奥运会对马龙,甚至更早雅典柳承敏对王皓,从判断到执行,当之无愧的老对手。

相比王楚钦,马龙的情况有些不同:相比现在技术更加简洁高效的年轻选手,马龙武器库里的东西更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更多牌可打。无论是发球选择,节奏变化,还是战术套路,马龙的背景和风格给他更多的选择,相比之下年轻选手选择少,但是更锋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张禹珍对王楚钦的核心是前三板,那么李尚洙对马龙这场球更加偏重对抗能力的比拼。从大概2021年左右,我关注马龙的主要是两点,第一是他的移动能力(当时他刚手术恢复不久),尤其是扑正手,也就是横向向右的移动能力;其次是他的击球质量,或者更直接的说,是相持段强强对抗的能力。

相比上次交手(2023年新加坡站),这次李尚洙开局的状态显然更好。

第一局一波流畅的正反手发力之后李尚洙4-1的领先,更令我在意的是李尚洙比以往更加注重攻击马龙的正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龙追到5-5之后,李尚洙接发球劈到马龙正手位直接得分——非常反直觉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6,9-6都是直接选择去马龙的正手,而马龙继承自北京队的正手围回头全场比赛都没怎么出现——也就是说,起码这场,马龙的向右侧移动能力并不全部在线。

战术上说,李尚洙形成相持的思路大概是这样:如果控制短球中有机会就直接去正手,如果形成相持那就尽量顶住马龙过的反手位,有机会就攻击中间、或者变到正手——正好都是直接挑战马龙的移动能力和反手对抗。

回看下来,这场比赛的转折点在第三局马龙7-3领先前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尚洙先拧了个擦边(实话说整场团体赛韩国队的运气都不错),然后马龙半出台被封了个回头;

之后李尚洙连续抽了两个反手大斜线,丢了一分得了一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边两分都是正手拉半出台,一个正手位一个中间,都直接得分;后边两分又都是直接抽反手。这一波下来,局面是李尚洙反手如果拉得起来,马龙对起来不一定顶得住;这样一来,和对手控制的时候就缺少一些底气,对手知道你不敢给长球,就可以更集中注意力攻击短球控制中的半出台。

马龙用丰富的经验在第四局予以回应,又一次拿出了那个挂空档反手发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招对韩国队到现在已经用过大概四五次了,这局居然依然奏效。这局马龙的调整主要是轻重和节奏上的,很多球突然不发力让李尚洙借不上力。但是回到第五局,又到了之前的老路子上:这种挂空挡的招数,偶尔能缓和局面甚至救你于生死,但是毕竟不能总用。

这就是为什么对抗能力是男子乒乓球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无论你多强,最终都有打到相持的时候。有底气顶得住对手,控制能力才得以发挥;现在这个球旋转变弱,很难纯粹依靠旋转控制对手,无论技术多巧,对抗的底气必须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底气,很多时候就是所谓“中国队主力”这几个字背后的真正意义。对抗能力在,即便对手熟知你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结果还是一样,无法阻挡。对手即便对手偶尔有先手,也未必有信心就能在对抗中胜出——中国队的统治力,来源于这种稳定和扎实。在这场半决赛中,这种底气是樊振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伊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