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的军史上,宋时轮是一个很“奇怪”的将领。

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里,他带着九兵团克服人类极限,于冰天雪地里战胜实力远胜我方的美军,创造中国军史,乃至于世界军史的奇迹。

除此以外,他还给我们留下另一个印象,那就是在粟裕纵横整个中原开创淮海奇迹的时候,他还是粟裕得力助手,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打下一连串传奇阻击战,在当时留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同时期的其他部队相比,宋时轮表现相当亮眼,一度被认为是大将的候选人。然而,就是这么厉害,这么能打的一位将才,最终却依旧无缘大将荣誉。

那为何他只止步于上将呢?其实这和此前的“冀东受挫”脱不开关系。

时间回到1937年,当时日军已经挑起全面战争,中华民族已经进入到危机时刻。面对整个华北战场局势的恶化,毛主席认为: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时机已经过去,该轮到共产党人的游击战争唱主角。

在这一背景下,毛主席认为冀东地区是当时的冀热察地区的突破口,如果能在此处打游击,将如同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处,就能够牵制敌人的大量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如果能扭转形势,就能掌握联通华北与东北的战略枢纽,对整个战局有大帮助。于是毛主席根据各方资料,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计划——雾灵山计划。

这个计划极为关键,雾灵山位于燕山西脉的一座高峰,地理位置重要,如果说冀东地区是冀热察地区的核心,那么雾灵山就是冀东地区的心脏,毛主席打算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该地区打游击。

1938年,毛主席与中共中央进行仔细讨论,最终确定计划,并将之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表示同意,决定予以支持。

然而计划有了,还需要非常优秀的执行人员。根据毛主席的电文可看出,该计划的引导人需要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责任重大。

刚开始,朱德、彭德怀打算由杨成武执行该计划,但杨成武责任重大,无法抽身,于是就派了邓华来接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聂荣臻的电报,拟派邓华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先行活动于平西和平北地区,打下基础后再挺进冀东。毛主席随后同意,派遣邓华出征,其部队名为邓华支队。

邓华支队接受任务后开始挺进冀东,最开始是执行第一步,在冀东地区站稳脚跟,也就是聂荣臻所说的开辟平西地区。

在历史上,邓华也是十分优秀的统帅,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是重要领导人,因此他圆满的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很快在平西地区站稳了脚跟。

当时他带领众人创立了以百花山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并率领队伍开入反动势力的中心,摧毁维持会和伪自卫团日军特务机关及汉奸组织,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在邓华初步打开局面后,中央接到新情报,冀东地区的革命形势持续高涨,在地下河北省委的努力下,冀东的革命即将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中央决定继续加码,于是派遣雁北支队的负责人宋时轮带着1500人向邓华靠拢,二者配合作战。

二者会师后,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两人的部队合并成立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宋时轮担任司令,邓华担任政委,新组建的第四纵队全力开进冀东,支持冀东抗日暴动。

按照中央的计划,合并后的第四纵队人数有5300人,是这场暴动的主力,冀东抗日暴动需要等待第四纵队的到来,然后再发起暴动。

但后来事情出现变化,消息被泄露,日军开始反击,河北省委不得不提前发动暴动。庆幸的是,第四纵队行动非常迅速,虽然行动提前,但还是完成了较好的配合。

根据档案记载,在各方的配合下,冀东暴动呈现燎原之势,威动全国。当时参与暴动的群众多达20万之众,其中手持武器的就有10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第四纵队狂飙突进攻克7座县城,将起义推向高潮。此时八路军第四纵队与起义军占领冀东除铁路沿线和部分县城的绝大区域,西起潮白河,东至抚宁,北达长城内外,南抵渤海之滨。

随后,在这欢庆的时刻,四纵队和冀热边区召开了铁场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下设5个军分区。该会议得到中央认可,第四纵队都热血沸腾,着手建立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打算将整个冀东地区打造成牢固的抗战前哨阵地。

其实到这里,毛主席的雾灵山计划成功了一大半。而且档案还记载了一个细节,宋时轮麾下的冀东抗日起义部队扩张速度十分迅速,当年一度达到了10万余人。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其军队人数已经大大超过刚整编时的八路军5万多人的正规军人数,是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即115师、120师、129师任意一个师人数的5倍。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的计划真的很有机会成功,冀中地区将会牵扯大量日军,甚至可以缩短抗日的时间。但可惜,宋时轮并没有将这一向好局面守住,最终酿成惨痛的冀东大挫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第四纵队都沉浸在高涨的情绪中,众人都看到了抗战未来的前途,个个都准备大干一场。但根据宋时轮自己给中央的电报,以及阎锡山的电文可知,冀东抗日起义部队问题很大。

首先,冀东地区处在敌人的严密统治区域,敌人的势力盘根错节,在此地开展根据地建设有被敌人包围绞杀的风险。

其次,长城以外民枪被敌人收尽,起义武装部队武器有限装备不足。再有就是,雾灵山地区为石山,人口稀少,粮食不足很难进行大兵团运动,补给问题也非常严重。

另外还有日本人大搞欺诈宣传,用威胁等手段逼迫老百姓不肯卖粮给起义部队。最后就是冀东抗日起义部队经常与聂荣臻和总部联系不畅,存在沟通延迟。

很明显,这支强大的起义部队问题重重,再加上这10万余人整个的建立时间不到两个月,部队的纪律和战斗力都存在很严重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宋时轮开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的提出挺进都山的计划。

当时毛主席也很尊重将领,所以没有强求,只是宋时轮却并没有顺利完成原本计划,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抚宁和青龙边境遭到关外日伪军的重重阻击,损失较大,挺进都山计划破产。

这还没完,随着计划的破产,冀东抗日起义部队士气低迷,不知何时起又听到了所谓的谣言,日寇将会发起大规模扫荡,冀东抗日根据地岌岌可危。

本来就军心不稳,如今又听说日军要来围剿,于是各部队纷纷准备撤退。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抗日起义部队吵得很激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撤退,保留主力,断断不能与日本人硬碰硬,所谓的抗日根据地计划也就放弃了。

而有一少部分领导人坚决认为,不应该放弃来之不易的革命希望,应该留在冀东地区继续游击战争。可惜,最终多数压倒少数,会议决定,只留下八路军的三个小支队在冀东地区抗日,其他六七万人的主力部队全部撤往平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决定十分致命,原本冀东人民的抗日大暴动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革命热情高涨,但随着计划的连续挫败,以及部队主力的撤退,百姓的抗日热情受到重创,士兵的军心士气再次受到打击。

对于这一决定,中央其实多次进行明令反对,例如,中共中央与八路军总部就致电,要求第四纵队坚持斗争,培养基干部队,要打持久战。

随后刘少奇还特别在天津地区调派干部支援冀东,要求第四纵队和冀东抗日联军合编。

中共中央随后又指示宋时轮、邓华,肯定当前的环境是严重的,工作是困难的,但是创造冀热察边区根据地,创造相当大的军队,是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中央的多次电令未能成功劝阻抗日起义部队的撤退。第四纵队的一位领导来电说:敌人要分七路大举进攻,之前打下的各个要害地区都站不住脚跟,该领导要求邓华立刻带部队西撤。

自此,抗日联军与第四纵队西撤,冀东抗日革命热潮逐渐退却。但是如同当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后的转移,我军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了很大挫折。

邓华的先头部队遇到敌人袭击,幸亏顽强阻击才得以突围。

中路部队部抓到日伪军围攻,领导人阵亡,4000余人的部队大部崩溃。其余各部队虽然没有遭遇重挫,但因为基本粮食衣物等需求不能满足,将士背井离乡,军心动摇严重。

日军非常机警的调动部队进行阻击,结果我军在此遭遇重挫,联军部队高志远部在第四纵队的掩护下,依旧遭遇大部崩溃,到达平西地区时只剩下1000余人,蓟县等起义部队也只有数百人到达目的地。

殿后的部队在李运昌的带领下,最终停止了撤退,决定留在冀东打游击战,他率领6000余人回到了冀东战场。伴随着四纵主力到达平西地区,这场大撤退以惨烈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毛主席的雾灵山计划被搁置,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大好局面也暂时进入低谷。毫无疑问,这是我党在抗战初期的一次惨痛教训,宋时轮是要负有责任的。

不过当时的局面,并非宋时轮一人能控制,因为局势一直在不停的变化,革命浪潮过急过猛,准备严重不足,部队没有进行严密的整顿,最终才造就这样的苦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事虽然对宋时轮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妨碍他是我党最能打的那批将领,后来他在华东战场和朝鲜依旧打出了军威、国威。

即使他不是和粟裕并列的大将,但并不妨碍他是敢与粟裕比肩的名将。

至于第四纵队的后来,我们也来再提一嘴。193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以第4纵队为基础,在平西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第4纵队番号自此撤销。

本来这支部队能有美好的未来,但结局却如此心酸。不得不说,让人唏嘘。

参考文献:《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