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以160万元的低价,从4S店购买了一辆试驾奥迪RS6,两个月后,女子玩够了,以170万元把车出售给第三人,竟然薅了4S店羊毛,女子很高兴。没想到,没过几天,第三人以女子出售重大事故车,涉嫌欺诈为由,将她起告上了法庭!

吕女士到某4S店看车时,看中了奥迪的高性能运动车RS6,销售人员告诉吕女士,这辆车是试驾车。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

吕女士看了这辆车的官方检测报告,发现只行驶了2000公里,没有发现其他的问题。

这种稀缺的高性能车,如果要选择自己心仪的配置,需要从德国运过来,要几个月时间,二手准新车,反而变成第一选择。

跟销售员讨价还价后,最后商定160多万的成交价,当时新车这个配置的落地价为230多万元。

吕女士觉得这个价格很良心,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款车。

这款车虽然脾气暴躁,性能狂野,但体验过几次后,吕女士就不喜欢了,将这车转卖给第三人,成交价为170万元。

吕女士很高兴,感觉自己薅了4S店的羊毛,白开了2个月,还赚了10万元。

没想到的是,第三人很快告诉吕女士这辆RS6经检测,为重大事故车,并以涉嫌欺诈为由,将吕女士告上法庭

吕女士难以置信,买家拿出保险赔付记录,以及检测结果给她看,检测结果显示,该车在成都锦江区国际赛车场,碰撞赔付了52万多。

更为致命的是,作为车辆的心脏,也是这辆车的最终价值,发动机也更换过,整部车大大小小的零件更换无数。

也就是说,这辆车之前是用于专业赛车的,并进行违规改装,此后发生重大事故后,安全性能不达标,不能继续参赛退役下来。

为什么之前吕女士在4S店买车的时候,检测报告没体现,是因为赛车发生碰撞后,维修记录进行了隐藏,并未上传奥迪官方网站,检测结果没有体现。

成为被告的吕女士非常气愤,自己这辆车也是从4S店购买的,合同体现的也是准新车,未发生重大事故。

吕女士找到媒体寻求帮助,跟调解员一起,拿着当初的购车合同,以及检测报告,来到4S店讨要说法。

接待吕女士的工作人员称,当时买车给他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了,现在自己也联系不上对方。

吕女士对这个解释并不认可,你的员工会没有个人信息?就算更换电话号码了,也能找到。

且当时,工作人员代表的是4S店,销售合同也盖了4S店的公章,怎么能不认?

4S店工作人员,对此不屑回答,对于索赔问题,4S店工作人员称,一分钱也不会赔,我不怕你告,“这个应该由法院来判决”。

记者展示第三人提供的赛车场事故检测单,工作人员对此不置可否,“这个要看法院,所有的东西,所有的证据,在法院都有了。”

调解无疾而终,作为被告的吕女士,准备以原告的身份,将4S店告上法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