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没错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坚持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身素质,同时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锻炼身体,本是一件非常有益健康的事情 但您知道吗? 有些看似健康的运动方式,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成为"慢性自杀"的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哪些运动是老年人需要警惕的呢?

高强度运动,危险系数高

对于体力和耐力已今不如昔的老年人来说,一些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无异于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剧烈的有氧运动来说,像是快走、慢跑、登山这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运动,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很容易给膝关节和心血管造成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老年人追求运动量,每天快走或慢跑10公里以上,还常在柏油路等硬质地面上运动,频繁的震动和撞击会加重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严重时还会诱发关节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老年人在剧烈运动后,都会感到膝盖疼痛、肿胀,走路也变得困难,这其实都是膝关节受损的信号。

除了关节,剧烈运动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也是一大考验,随着年龄增长,心肌收缩能力会逐渐减弱,冠状动脉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硬化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心肌耗氧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一不小心就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脏问题。

尤其是一些平时很少运动的老年人,突然进行大强度运动,更是极易引发心血管意外,另一类老年人要警惕的高强度运动,比如竞技类项目,如网球、篮球、羽毛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运动看似老少皆宜,但对抗性强,需要频繁的快速跑动、跳跃、扭转,对肌肉和韧带的拉伸能力要求很高。

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会逐渐减少,力量和柔韧性也大不如前,稍不留意就容易导致肌肉、韧带的拉伤或撕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肩周炎、网球肘等慢性损伤,所以,与其勉强自己打球“赶潮流”,不如换个更温和的运动方式。

风险高、平衡感要求高的运动项目,老年人要远离

俗话说得好,“老当益壮,年过半百不算老”,许多老年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会选择一些看似很"潮"的运动项目,殊不知这些运动的风险系数却高得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爬山吧,在这些老年人看来,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但在医生眼里,爬山其实是一项风险系数相当高的运动。

首先,爬山运动需要较好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可老年人的前庭系统和本体感受器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平衡和协调能力大不如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很容易一不留神就摔跤,而且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普遍下降,一旦摔倒,发生骨折的几率要比年轻人高出许多。

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髋部骨折率占到了50%。可见,爬山这项运动,老年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爬山运动对心肺功能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上山时,全身肌肉都在剧烈运动,心脏负荷骤增,肺部的耗氧量也随之加大。

对于本就心肺功能不佳的老年人来说,稍有不慎就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的老年人,更是要三思而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冒着健康风险去爬山,不如选择平地上散散步、做做操,既安全又惬意。

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也是老年人需要敬而远之的,这类运动动辄几个小时,运动强度大,能量消耗高,对参与者的体能和耐力都是巨大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会逐渐下降,过于剧烈、持久的运动,身体根本吃不消。

切记,再好的运动方式,也要与自身的身体条件相匹配。作为老年人,安全、适度永远是运动的第一要义。

不当的运动方式,小心造成慢性损伤

“勤能补拙”,不少老年人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这些老年人认为,运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健身效果就一定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明明身体已经感到疲惫不堪,却还在咬牙坚持,明明肌肉关节已经隐隐作痛,却还在逞强加大运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殊不知,过度运动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身体机能越练越差。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产生能量的效率会逐渐降低,过度运动就会消耗过多能量,加重身体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此以往,免疫功能下降,肌肉萎缩无力,关节、骨骼也会加速老化。

有些老年朋友喜欢力量型运动,练习俯卧撑、哑铃、杠铃等,希望借此保持肌肉力量,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如果运动方式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慢性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很多老年人在做俯卧撑时,手臂与地面角度过小,过多依靠肩关节的力量,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肩周炎等慢性疾病。

还有不少人练习哑铃、杠铃时重量过大,或是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肌肉、韧带反复受到过度拉伸,很容易造成慢性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想练肩背肌肉,可以多做游泳,想增强腿部力量,可以多练下蹲、慢走;想锻炼心肺功能,可以试试快走、慢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运动得当,哪怕强度不大,频率不高,也一样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老年人运动,安全第一

人到暮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运动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伤。所以,对老年人来说,运动的首要原则就是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盲目追求运动量和强度,不如选择一些安全系数高、损伤风险低的运动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去追求健身效果。

散步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安全运动,散步时双脚始终与地面接触,基本不存在失去平衡、跌倒受伤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散步属于低冲击运动,不会给膝关节等部位带来过大压力,对身体的损伤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散步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建议老年人可以每天散步30-60分钟,既安全又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也是老年人的不二之选。这些运动动作舒缓柔和,对关节、肌肉的冲击力小,不易造成运动损伤。

喜欢水中运动的老年人,不妨试试游泳。水的浮力可以有效减轻身体负重,降低运动时关节肌肉的压力,加之游泳时全身肌肉都在参与运动,有助于提高力量和耐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坚持游泳后病情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当然,老年人游泳一定要量力而行,水温、时长都要把握好,避免身体着凉或过度疲劳。

除了选对运动方式,老年人在运动时还要注意掌握好“度”,一般来说,运动时心跳加速、微微出汗即可,切忌过度用力,更不要勉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切莫硬撑。

遇到寒冷、酷热等恶劣天气,建议老年人尽量在室内活动,或选在清晨、傍晚等气温适宜的时候出门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运动更要遵医嘱、听从指导,不同疾病在运动处方上有不同要求,盲目运动不仅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高血压患者就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格外防范低血糖,关节炎患者则要避免打球、跳舞等高冲击运动。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运动,才能让慢病康复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不当,却可能慢性损害健康。作为老年人,一定要远离那些高强度、高风险、高冲击的运动项目,选择安全、温和、适度的锻炼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科学运动,才能让健康和长寿同行,老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在运动中收获快乐,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