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日战争,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也因此爆发了那一百年时间里无与伦比的战斗力,无数的普通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共同谱写了一曲热血书春秋的英雄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忘历史,永续未来。(本文由作者原创)

今天,大家一起来回顾下那段残酷深沉却又令人热血澎湃的历史,听一听一位抗日老英雄(袁汉民)的铁血抗战史。

一、宝山保卫战 ,袁汉民所部痛击日寇

1937年,日寇在中国北方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不久,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范围,丧心病狂的日本帝国主义又计划在中国南方发动战争,很快,“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当时最重要的经济重镇(上海)陷入日军全面侵华的炮火之中,闻名中外的“淞沪会战”正式打响。在此之前,狂妄的日寇疯狂地叫嚣,他们要在“三个月内灭亡全中国”。

当时,袁汉民所部就奉命在上海宝山附近据守,他们的阵地离日军据点只有300米左右的距离,中间只隔了一条像小河的巷子,巷子两边由一座石拱桥连接,袁汉民他们就在桥的这一边布置上了电网等一应防御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寸山河一寸血,就是来源于淞沪会战。(本文由作者原创)

开始两军并没有冲杀,双方每天都是用炮火互相攻击,但彼时我军的重炮装配比例少于日寇,因此对攻时我军吃了不少亏,但战士们还是想了点办法,大家全部躲在一条战时掩体内,每两个人守一个防护洞,全力寻找机会阻击日军。

这么僵持了几天之后,妄想速战速决的日军按捺不住了。

一天晚上,一支80多人的日军敢死队悄悄地从石拱桥上摸了过来,暗杀了哨兵之后,又向我军防守工事这边突袭了过来,并成功杀害了20多名战士。这时,掩体内浅睡的袁汉民听到了外面异常的声音,他赶紧往枪眼上一看,只见一大批敌人正向己方战壕袭来。

没有任何时间思考,袁汉民在没有请示长官的情况下,一边长啸一边抬起枪就向来袭的日寇全力开火。这一系列动作迅速地将全体防御士兵惊醒,大家生于乱世,电光火石之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很快就组织起了力量向日军反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前辈们的战斗场景,致敬!(本文由作者原创)

一阵射杀之后,日寇损失了一部分人,但剩下的人很快就躲进了掩体,并借机射杀我军的战士。正在此时,一个声若洪钟的湖南口音响起:“抓活的,抓活的。”一时间就山呼海啸了起来,那一伙日军也不知道自己被多少人包围了,顿时就慌了神,很多人慌不择路地爬了出来与我们的战士进行白刃战。

此时,经过前期的射杀,80多名日军已经损失了很多人,这时候其实已经气势大减。所以,经过一番冲杀,袁汉民所部俘虏了两个活口,击毙了剩余的所有敌寇。

当时负责该处防守的我军营长名叫姚子青,全体防守官兵(包括袁汉民在内)在他的带领下,数次击退日军冲锋,打死打伤日军无计,全营伤亡仅8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壕里的中国英雄们。(本文由作者原创)

二、砂场阻击战,英雄袁汉民身负重伤

在宝山石拱桥边与敌人对峙了43天后,由于日军的猛烈攻击和部分国民党高官的懦弱无能,袁汉民所部奉命调离宝山,他们转移到了上海市郊一个叫“砂场”的地方。

袁汉民所部(姚子青所率一营的一部分人)的阵地虽然转换了地方,但面临的情况却差不多。这一次,他们与日军只隔了一条小河,河水是海水倒灌形成的,大概齐腰深,河上有两座浮桥,他们的任务就是掩护本师97、98两个团撤退过河,阻击日军进攻。

那天,我军两个团渡河之后,由于情况紧急,一时没来得及毁掉浮桥,狡猾的日军很快就紧跟着冲了上去,并用几挺重机枪扼守住了浮桥。为了阻击敌人,袁汉民所部先后组织了几批敢死队上前去砍断桥绳,总共牺牲了25名战士(包括指挥员)却依然遭到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守浮桥的中国军人。(本文由作者原创)

浮桥依旧在,敌人还在不断地向我军阵地逼近,我军阵地这边却连指挥员都没有了,但战士们还在自发地阻击着敌人。

袁汉民当时正和一个战友谭金友隔在一个弹坑中,在敌人的攻击下,谭金友很快也壮烈牺牲。袁汉民见此情景,恼恨和胆气横生,提起满坑的手榴弹不停地往敌人人堆里扔,一时间竟也使得敌人不敢近前来。

但手榴弹很快就用光了,袁汉民只好跳出弹坑往外撤退,但跑了没几步,日寇的一颗子弹就正中了他的腰胯,剧痛难忍的袁汉民只能就近折回旁边的一个防空洞。袁汉民定睛一看,洞里唐海云、吴雪龙、李国清等战友还在继续向敌人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的简易防空洞。(本文由作者原创)

可是,敌人的炮弹也很快就追到了洞里,一声巨响之后,洞里又牺牲了一大批战士。情急之下,幸运存活下来的袁汉民、吴雪龙、李国清等七名战士迅速相互扶持着钻进了数米深的防空洞横洞里面,这才躲过了后来日军的战场清理行动。

到了当天晚上,清理完战场的日寇退回了自己的阵地,袁汉民等七位英雄才从横洞里钻出来,在夜色的掩护下向自己阵营撤退。可还没到公路上,他们就发现一大批日寇正在公路对面埋锅造饭,不知道多少日军运兵车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前行进。袁汉民等七人只好潜伏在道路旁边的草丛里等待时机。

也许是苍天垂怜我军英雄,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连三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直地落入了日寇人群之中,霎时间鬼哭狼嚎,日军一片混乱,炸死炸伤者不计其数(据后来统计,说有200多名日寇被炸死,炸伤的具体数目不知,爽!!!)。

但袁汉民也在这次激动人心的炮击中与战友们走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里的抗战军人。(本文由作者原创)

袁汉民此时腰胯受重伤,行动已经极其不便,他只好等敌寇全部走远了,才慢慢地趟过公路旁的小河,艰难地挪到了自己的阵营驻扎地(即姚子青所部)。可当他赶到时,此地已是一片废墟,到处是大火焚烧的痕迹(姚子青部已全部阵亡,遗体已被清理)

袁汉民就着火把浸湿的衣服弄干一点,可腰胯的疼痛已经让他不能直立行走,他只能拼尽全力艰难地爬行了起来。就这样爬了三天三夜,期间他饿了就胡乱找些东西果腹,最后才到达我军驻扎的陆口区域,并幸运地碰到了一辆运送伤员的汽车,这才被送到苏州战地医院疗伤。

三、会战虽失败,中国抗战英雄却无悔

发生在1937年下半年的这一场规模宏大的“淞沪会战”,虽然我们中国最后还是失败了,并且我们的损失相当严重,但日寇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在这一场战争中,日军伤亡人数合计约为6万人之多。

“淞沪会战”对于我方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示意图。(本文由作者原创)

在战争前期,工业化程度远胜于我国的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全中国”,但是,当战争开启后,日寇才发现,他们显然过度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彻底小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之敌的反击能力。

虽然国民政府在战争前期犯了战略错误,但很快全体中国将士们就都觉醒了过来,他们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组成了一道道血肉铸就的长城,并以此沉重的打击了敌人,最终也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那狂妄而可笑的计划。

以袁汉民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98师第583团3营为例,他们一营500余人奉命坚守宝山。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此营将官均抱必死的决心,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寇,哪怕是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焦土战略,此营官兵均无一人退却,最终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的白刃战,除一人突出重围向外递送情报外,全营全部壮烈牺牲(袁汉民执行的任务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卫上海,守卫平津,守卫全中国。(本文由作者原创)

大一点的方面来说,当时奉命驻守上海的广西军团白崇禧部六万余人,就都牺牲在了上海那一片热土之上,而“广西雄兵甲天下”之语也由此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曰:“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我国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这样评价“淞沪会战”,他说:“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诚如斯言!

而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实际上也是千千万万个袁汉民们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悍然赴死、保家卫国所产生的效果,他们才是那场战争中值得后世人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广西狼兵形象。(本文由作者原创)

四、致敬老英雄,“袁汉民”等永垂不朽

袁汉民,男,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双桥村人,初名袁桃卿,生于1914年,卒于2005年。

1933年,19岁的袁汉民在外出办事时被国民政府抓了壮丁,随后成了一名军人。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8月13日,袁汉民跟随部队转战南北、阻击日寇,一共参加过数百次战斗,数次身负重伤、九死一生,是松沪抗战中屡建战功的英雄班长,1945年8月,袁老英雄终于迎来了湖南芷江的日军投降仪式。

不久之后,赶退了日寇的袁汉民老英雄看透了国民政府的黑暗无能,便以疗伤为由,卸甲归田,回到湖南慈利县三官司土家族乡双桥村的老家务农,直至2005年老英雄因病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铜川市抗战老英雄崔瑞祥,以此代表千千万万个袁汉民们。(本文由作者原创)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我最喜欢这句话,所以我把它用在了袁老英雄身上,当然,也包括那些和袁老英雄一样的先烈们,向我们的先烈和民族英雄们致敬!愿我们和我们的后世如先辈们所愿,永远远离战争,永远国富民强,永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