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2760次推送

编者注:今年是摄影前辈袁苓诞辰百年,《晋察冀画报社》创刊地---碾盘沟公众号刊发蔡毅文章《袁苓——火线上的摄影记者》,谨此纪念。

眼前这两幅摄影作品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发生的平汉战役的战地写真。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左右两幅照片是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的。不同的是,左边这幅照片记录的是人民解放军战士正在炮火硝烟中冲向敌人阵地,右边这幅照片记录的是手持照相机的摄影记者正在拍摄左边照片上发生的一切。两幅照片的拍摄时间前后相差不过一两秒钟。左幅照片的拍摄者,被后面同样跟随战士冲锋的另一位摄影记者郝建国摄入镜头,成为右幅照片右侧的被摄者。右幅照片是中国革命摄影史上为数不多的记录战地摄影记者工作的典型写真,而被摄入画面的摄影记者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袁苓,一位自称是“拿着相机的战士”的摄影记者。

袁苓,1924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入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期摄影训练队学习,从此开始新闻摄影工作。先后在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第十军分区,华北野战军二纵队二旅政治部,六十三军政治部,十九兵团政治部任摄影干事、摄影组长、摄影股长。全国解放后,在新闻摄影局、新华社摄影部历任摄影记者、中央新闻组组长、机动记者组组长、部发稿助理、辽宁分社摄影组长、国内编辑室主任、《了望》杂志社摄影美术编辑室主任。

1948年6月,北平远郊区上下店战斗中,我军勇猛冲锋,全歼顽抗敌军。袁苓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6月,北平远郊区上下店战斗中,我军勇猛冲锋,全歼顽抗敌军。袁苓摄

袁苓的摄影生涯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开始的。当时的袁苓从没有想到过照相,只是想参加革命打鬼子。1944年,日军对华北地区开展“五·一”大扫荡,只学了几个月摄影的袁苓第一次拿起照相机投入到反扫荡的斗争中,并成功地拍下了消灭伪保安队、八路军攻克日军碉堡等照片。但是,初拿照相机的袁苓由于经验不多,拍摄时有随意性,失掉了一些拍摄时机,袁苓形容他那时的摄影是“随手拍照”。袁苓严于剖析自己,认真思考拍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出一套战地摄影经验,逐步形成了对自己摄影实践极有价值的“选择摄影”理论,并成功地应用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摄影创作。解放战争时期是袁苓战地摄影创作的高峰时期。

袁苓的战地采访是深入的:

他从抗日战争后期到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对日伪大反攻、进军热河、大同战役、平汉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察南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太原、解放兰州、解放银川等大大小小战役不下百次。每次战役,他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常常是和部队的先遣队、突击班、尖刀班一起冲锋陷阵:平汉战役,他紧跟端着钢炮边冲锋边扫射的战士蔡茂才,两人距离不过几公尺;攻打井阱,他被巨大的连续爆炸的气浪摔倒在地,突击队长扶起他并命令通讯员把他送到后面去,而他虽然感觉头重脚轻耳朵轰响,还是跌跌撞撞地跟着突击队继续前进;强渡微水河,在敌人强烈炮火的封锁下,战士一个个在水中倒下,而他始终在战士左右;察南战役,他和战士一起光着腿渡过桑干河,而河面上都是冰碴……因为深入,他的镜头录入了炮火硝烟、敌我对视、你死我活、陈尸累累……,他的照片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战士的英勇和无畏!他深入战争最多、距离火线最近,参战部队多次为他请功为他记大功。

1947年6月,在河北青(县)沧(州)战役解放青县的战斗中,我军突破青县城垣。袁苓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6月,在河北青(县)沧(州)战役解放青县的战斗中,我军突破青县城垣。袁苓摄

袁苓的战地采访是全面的:

他重视对战争过程的拍摄。太原战役,他拍摄了彭德怀司令员做战前动员,人民解放军进军太原、猛攻敌要塞——双塔寺、攻克太原首义门、入伪山西省政府、活捉蒋阎匪首……,战争的发生、发展、结束,从头至尾,多有记录。

他重视对战争总体的拍摄。正太战役,他拍摄了敌人设在井阱矿区的工事、突击连强渡微水河、突破井阱城东门阵地、攻城立大功的王敬身爆破小组、俘虏的大批蒋军官兵、翻身矿工家属领导赈济粮、晋察冀军区发布的军管布告、攻占了井阱矿区的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维护矿区秩序……;他除了拍摄战斗的场面,还拍摄了功臣戴上光荣花、向阵亡将士致哀、保护工商业、保护文化教育设施、优待俘虏……;战争的正面、侧面、整体、局部、方方面面,多有兼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记者在前线——华北野战军19兵团摄影股长袁苓(右)在北平远郊上下店战斗中,随突击队一起冲锋拍照。1948年6月 郝建国摄

袁苓的战地采访是细致的:

他不仅在战场上捕捉激战瞬间,还注意留心观察战士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训练时的细节:照片《读〈行军快报〉》,抓取了战士们聚在一起,专注地阅读战地小报的情形,表现了军队政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照片《治脚泡》,抓取了连队指导员坐在门坎上为新战士洗脚治泡的情景,将人民军队指战员之间的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表现得真切感人。照片《同志,不要踏麦苗》,行军的战士紧靠着麦田的小路整齐而过,展开的标语“同志,不要踏麦苗”,更加突出了人民军队时刻为人民的传统。

同志,不要踏青苗。1948年 袁苓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志,不要踏青苗。1948年 袁苓摄

他拍摄根据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的照片细致到:母亲送子参军、县长送子参军、学生集体参军、民兵集体参军、村干部集体参军……;他拍摄担架队的支前活动:从列队宣誓、行进途中、帮助军属耕地、到抢救伤员,甚至担架上为伤员配备齐全的用品、连担架队员捐献给伤员的米票、柴票和现金都一一摄入镜头。这些难得的细节,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把握、反复的思考、充分的准备是难以捕获的。

袁苓的战地采访是经典的:

他深入战斗前线进行深入采访收获的是一幅幅记录解放战争的经典作品:《为推翻蒋家王朝而战》是他参加攻打井阱战斗中拍摄的。照片上人民解放军战士踏着敌人的尸体通过巷道突入井阱城,远处上方是带有蒋家王朝标记的碉堡,巷道左侧墙上的标语。画面铺垫了战争的背景、记录了战斗的情景、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以及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这幅照片是他近千幅解放战争摄影作品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摄影作品。

《强渡微水河》是他解放战争时期摄影作品的又一代表作。微水河对岸,敌人的碉堡耸立,长长的大桥、宽阔的河面、湍急的河流叙述了渡河的艰难;微水河中,一批批战士在淌水强攻,一个个战士倒在水中,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去……战争的场面、战争的气势、战争的残酷尽在画面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4月16日正太战役中,解放军八旅二十二团突击队强渡微水河,直扑井陉县城东关敌阵。袁苓摄

《拉我一把》是他在表现战争大获全胜的一张别有风味别有新意的照片。这位被累累战果压得起不了身的小战士憨笑着伸手求援:“班长,拉我一把”,活脱脱一个最真实、最可爱、最鲜活的战士形象,多么风趣,多么幽默,多么耐人寻味!

《抢救亲人》记录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向太原守敌发起攻击时,守敌阎锡山部队为阻止我军前进,竟残酷地放火烧了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区柳巷的交易所大楼。我军战士一边追歼逃敌,一边抢救群众。火光中一位战士正从倒塌的废墟中救出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时任19兵团政治部摄影股长的袁苓和摄影干事肖池一起立即抓拍了这动人的一幕。时隔31年,《解放军画报》在战争年代专栏中刊登出这幅照片,引出一段被救的母子俩寻找抢救她们的亲人解放军战士的动人故事。经过查访,这位解放军战士是在太原解放战役中荣立大功的“猛虎连”班长胡广志,不幸的是他已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但他在烈火中抢救群众的英雄形象,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从烈火中又获得新生的柳巷,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太原城内,胡广志所在的“猛虎连”仍旧驻守在太原城。袁苓和肖池拍摄的这幅照片,将历史和现实、昨天和今天连在了一起,留下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永恒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袁苓作为新华社摄影记者,从事过政治、外事、军事、经济、教育、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摄影报导,先后参加了朝鲜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第16届奥运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国十周年、中印边界反击战等重大摄影报导活动,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的新闻摄影作品,成为记录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重要照片档案。

如今,八十三岁高龄的袁苓在北京安度晚年,在他那优雅整齐、纤尘不染的居室里保存着一本本画册、一摞摞照片、一个个采访用过的证件、袖标和军功章。他深深地爱着自己认认真真从事了一生的摄影事业,不时地翻阅着那一幅幅冒着炮火和硝烟拍摄的照片,不时地思考着总结着新闻摄影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不时地抚摸着跟随了自己一辈子的照相机……。摄影已成为袁老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不能分开。

蔡毅1973年底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摄影部资料组,一直从事照片档案管理工作,后成为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主要管理人员,直到退休。在照片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蔡毅继承了顾棣认真、执着和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并在科学管理、现代化应用方面青出于兰胜于兰。在她和她的同仁们的辛勤努力下,数以百万计的历史影像档案得到精心呵护,新华社照片档案馆已经成为各部委间惟一直接列入国家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部门。蔡毅在整理研究照片档案的同时,经常撰写相关文章,稳重、质朴的文风颇受好评 ,成为解放区摄影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来源:碾盘沟

实习编辑:李嫣然 雷轶童

编辑:张立强

审校:周津皓

审核:汪 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