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美国财长耶伦向中国打来视频电话,期间提及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等对话机制的重要作用。中美经济工作组在去年一共举行了7次会谈,但到最后达成的进展有限。关键的原因就是美方代表在会晤中提及很多“无关话题”,比如所谓的“中国生产过剩”“对俄罗斯的贸易”等无关事件,且以此来施压中国。在没有美国良好态度的基础上,中美最后达成的进展是在货币政策等方面建立“沟通”的意愿,协助其他国家解决经济问题等。
消息人士表示,在中美的这次通话中,耶伦向中国做了两项承诺,第一就是当前剩余的时间里,美国愿意一如既往保持沟通和管控分歧,中国和美国延续以往“先沟通”的原则,涉及各个领域;第二是美方准备和中国采取“稳定经济关系”的立场,即便是制裁不希望中国会有太激烈的反应,中美在“大局”上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也是美国一直试图来让中国不反制的一个关键点,即保持所谓的“稳定”。
耶伦对中国的态度在任期最后越来越严厉,但到最后又释放缓和信号,令人非常意外。中国专家人士曾表示,耶伦虽然表现对华和善,但其长期受到美国传统经济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是“不公平”的,从而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在访问中国回国之后,美国财政部门就出台了一系列对华制裁措施,一直持续到现在。
消息人士表示,去年中美金融工作组的谈判,最有效的共识是“解决”国际资金流动性问题。这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有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美两国的协作与共识。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协调资本流动管理以及制定金融监管标准等关键议题上,两国的共同参与和沟通协调至关重要。中美携手采取的一系列救市和刺激经济措施,对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很关键,也是耶伦和中国沟通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1月3日的访谈中威胁表示,最后时刻对中国可能还有“新动作”,如果美国最后认为有必要,就会继续对华采取措施。耶伦、布林肯、雷蒙多等人的动作一致都凸显了新的信号:拜登政府固执地认为通过强硬的对华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防止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是否仍然会有如此偏见不得而知,但全球发展的趋势就是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不止一个新兴经济体崛起,也会不断对美国的经济霸权构成挑战,这不是美国的“财政调控”可以影响的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