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多家外媒一直在报道美国马上就要公布措施,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动手”。本周,《彭博社》,《金融时报》等主要西方媒体报道,本周二拜登或宣布这一决定。

具体是:经过近两年的审议,拜登将提高或增加目标行业的关税。消息人士称,中国电动汽车的总关税将从27.5%提高到102.5%。

话说,川普知道这一消息以后,说如果自己当选,中国在墨西哥制造的汽车也得上手段——加200%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不难看出,在大选年,为了那选票,炒作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必备课程。

但话说回来,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汽车和汽车制造业都在快速变化。面对新进入者和新技术,今天和过去半个世纪的领导者并不能保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中国最初在采用电动汽车方面进展缓慢,但在2023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高达37%(高于2020年的5%和2015年的.84%),超过了几个早期采用电动汽车的国家。

至于美国所谓的补贴,实际上从2009年-2022年,我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方面加起来也低于美国在《通胀削减法》中分配的数千亿美元补贴,而且大多数也是我们自己“吃下”。

当然,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他们固有思维认为现在对中国的手段曾经成功过,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钢铁,汽车大量出口美国,美国通过关税等种种手段,逼着日本签了协议,他们认为我们未来也会妥协。

实际上,从电动汽车角度来看,东盟,欧盟,拉美等其他地区才是中国电动汽车主要出口地区,因此美媒也分析认为拜登出台的政策只是象征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若执行了上述操作,就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起价达到约5.4万美元,美国政客认为我们技术不行,所以竞争不过他们,除非我们把厂子设在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深考虑,美国在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行动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美国制造,即多年前美国就提出了振兴本土的制造业

但是如果不追求自身能力,而一味地对外采取手段,结果一定是糟糕的,就说加关税,虽然目前中国对美出口很少,但注意其他制造业领域呢?

结局一定是,美国依旧依赖中国商品,但由于关税问题,商品价格增长,领域越多,美国通胀威胁越大,这也和近日美国一些“明眼”智库的分析一直,美国通胀可能不会很快回到美联储的所想的目标,因为华盛顿的人在制造业工业链全球大转变,商品成本会无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