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先生的名字为世人所知,多半是因为他《十万个为什么》和《小灵通畅游未来》。很多人应该都记得,1996年UT斯达康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叫做“小灵通”的无线市话产品,其名字就是取自叶先生的书。

叶先生的文笔涉猎很广,除了科普、科幻类的,还有行走文学、如《叶永烈看世界》等,以及纪实类的“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红色的起点》 ,都市小说“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以及《邂逅美丽》等。

叶永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叶永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

甚至,叶先生在电影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导演的作品《红绿灯下》,曾荣获中国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叶先生说,主席晚年时,指示要搞传统剧目的录音、录像、拍电影,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各成立一个“文集内片”组,他参与了上海组的工作,由此后来误打误撞捧了个“百花奖”。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出生在浙江温州,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长海医院去世,享年80岁。值叶先生忌日之际,如去特搜集了其点滴旧事,供大家追思。

叶永烈和《小灵通畅游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永烈和《小灵通畅游未来》
叶先生和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和妻子

叶永烈在《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一书中,曾经遇到一个费解问题,那就是在中共一大会场中闯入的陌生人到底是谁。

在当时参会者的回忆里,包惠僧说的特征是“穿灰色竹布长褂”,陈潭秋说的则是“一个獐头鼠目的穿长衫的人”。仅凭这样的特征找人,肯定不会有任何结果。但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一次叶永烈的儿子叶舟到同学家去玩,他的同学的爸爸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他的同学的爸爸就是电影演员中叔皇。当时是在1990年暑日。聊天时,中叔皇问叶舟:“你爸爸最近在写什么?”
叶舟看过其父的《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的手稿,于是答道:“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书。”
中叔皇便说:“你回去告诉你爸爸,薛耕莘先生曾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工作多年,熟悉法租界的情况,可以去采访一下。”

叶先生采访高士其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采访高士其先生
叶先生和年轻作家吴岩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和年轻作家吴岩在一起
叶先生和郑文光先生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和郑文光先生在一起
叶先生采访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采访照
叶先生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先生接受采访

薛耕莘是混血儿,父亲薛仲江是陆家嘴英商鸿源纱厂棉花部主任,母亲孙美莉(MartSamgster)是侨居上海的英国人。薛耕莘名畊(gēng)莘,字仰衡,法文名为约瑟夫•薛。只是因为”畊”字生僻,晚年他改用“耕”字。他的户籍上的名字也写薛畊莘。

薛畊莘是1929年进入法租界巡捕房的,没有参与1921年搜查李公馆;但是,他曾经听程子卿说起过1921年闯入李公馆、找外国“赤色分子”的事情。薛畊莘讲述的一个细节,程子卿日常喜欢穿蓝袍黑褂便衣,与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陈潭秋的说法吻合。

右起:薛耕莘、程子卿、朱良弼(均为法捕房警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起:薛耕莘、程子卿、朱良弼(均为法捕房警官)

中共“一大”会场的不速之客的身份被确定后,叶永烈十分高兴:历史上一直有个悬案,说有个侦探突然闯进来,代表们只好中断了会议,转到嘉兴南湖去开,“这个侦探到底是谁?我查到了!”

叶永烈说,“开始大家觉得不可靠,这么多党史专家没有找到,怎么被你给找到了?!但是他们后来也承认了,这个是可靠的。”“而且,去南湖是李达的夫人的主意,”叶永烈说,“她就在嘉兴念书,她觉得西湖人太杂,南湖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