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饱!

可很多人都抵不住美食的诱惑,经常胡吃海塞,直到不得不解开裤腰带,甚至是撑到想吐吐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你知道吗?长期吃太饱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01

长期吃太饱不光变胖,还有这4种危害!

众所周知,吃多了会变胖,但长期过饱的危害不只变胖这么简单,很多病都是“撑”出来的。

1、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饱食,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使胃黏膜分泌出大量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导致胃痛胃胀,长此以往更易诱发或加重胃炎、结肠炎、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

有研究发现,每天进食过饱的人,其患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出 4 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诱发心血管疾病

经常吃得太饱,会令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加重心脏负担,有冠心病史的人,吃太饱易诱发心绞痛

美国心脏协会曾指出,长期饱食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 4 倍。

经常吃得太饱,还容易导致体内的血压、血脂、血糖升高,诱发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易患胆囊炎、结石等疾病

长期饱食,可能引起肠胃持续扩张,导致食物在胃中积存,产生细菌和毒素,长期无法排出可能诱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4、影响大脑功能

胃中食物充盈时,为了方便消化和营养吸收,血液会优先流向胃肠道,导致大脑血流相对减少。

大脑供血相对不足,就会导致人体感到困倦、反应变慢,长时间饱食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严重时还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研究证实:适当“挨饿”能延寿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发现,在人体的细胞里,存在一种“自噬反应”,即“自我吞噬”。

只要让酵母细胞处于饥饿的状态,它们就会启动自噬反应,消化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来维持必须的生理反应,让自己活下去。

大隅良典也因为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年,顶级期刊《科学》上的一项重磅研究也发现:饿了,命就长了!无需节食,饥饿感足以延年益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果蝇为实验对象,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

限制进食时产生延缓衰老的益处与具体食物种类或营养多少无关,仅饥饿感本身就足以产生抗衰老、延长寿命的益处。

简单点说,只要感受到饿了,你就开始“续命”了!

研究者推测,这种饥饿感延寿的机制,可能还存在于其他物种中。但这种机制能否应用于人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很多人把这项研究理解为:饿肚子就能延寿。网络上还出现了不少关于“空腹16个小时,身体会启动自噬功能”“饿一饿能多活20年”的说法。

这些说法可信吗?

03

饿上16个小时,身体就会启动自噬功能吗?

答案是:并不是饿上 16 个小时,就一定能启动自噬反应。

饿肚子,的确可以促进自噬反应。

在动物研究中,如果连续饿上 24~48 个小时,基本可以启动它们的自噬反应。

但人类究竟要饿多久才能诱发自噬反应,目前数据缺乏,没有太多研究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如今,很多人通过“轻断食”减肥,但轻断食不是简单的忍饥挨饿,且很多人不适用,如过度消瘦、营养不良的人、孕产妇、患有严重心脑血管、慢性感染疾病者、晚期肿瘤患者等。

想要尝试“轻断食”的人群,建议咨询医生,获取专业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生活中,不建议大家通过盲目“挨饿”,几天不吃不喝,去启动自噬反应,也不要轻信“饿一饿能多活20年”的说法,这样做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提倡均衡饮食和适量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能量。

总而言之,生活中不要总是吃太饱、太撑,七、八分饱为宜,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参考文献

【1】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 Drosophila. Science (2023).

【2】《要想活得好,不要吃太饱!经常吃太饱危害比你想象还大(不止变胖)》.科普中国.2024-03-08

【3】《科学家发现长寿新规律:饭量减1/3,多活20年!》.生命时报.2018-01-25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公众号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