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其他国家车企的快速崛起,日本传统强项之一的汽车工业正面临全球激烈竞争。

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正式发布了一项长达10年、涉及日本国内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该战略显示,鉴于中国和美国在汽车数字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下一代汽车“SDV”(即软件定义汽车)的市场份额提高到30%。同时,为了提高作为日本工业支柱的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将鼓励并支持制造商的跨界合作。

伴随这一最新战略,近日日本诸多企业的2023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财报陆续出炉。其中,日本国内7家大型汽企2023财年最新的合并财报显示,净利润合计比2022财年增长85%,达到7.49万亿日元,刷新2017财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增幅超3万亿日元。

尽管财报显示,各家企业的全球销量比2017财年时减少1成,但由于日元贬值及商品的定价提高等因素带动涨价,每辆车的平均净利润增长7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三大领域和目标

“软件定义汽车”,并不是个新鲜概念,核心思想是,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再是汽车的马力大小,或者机械性能好坏等因素。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在这一概念下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模式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日本政府的上述战略显示,将促进日本国内车企公司在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服务以及数据共享利用三大领域的合作。

同时,上述战略预计到2030年,配备通信功能且可在购买后更新功能的SDV车全球市场最多将达到4100万台,日本政府的最新目标则是,日本制造商届时将占据其中的1200万台。随着2035年全球市场的规模扩大至6400万台,日本制造商力争届时保持SDV全球市场30%的份额。

日本国内舆论认为,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设定汽车销售份额目标。数据显示,日本车企目前控制着包括汽油车在内的世界汽车市场约30%的份额,但成为SDV核心的电动汽车份额仅为个位数。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鼓励汽车制造商在7个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分别是芯片、连接车辆软件和系统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虚拟仿真、可实现汽车自我检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针对网络攻击的安全措施、用于自动驾驶的高频高精度3D地图,以及测量车辆与物体或行人之间距离的技术。

不过,如果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各自为政,研发自己的SDV,那么将出现不同的产品规格,成本和开发时间也可能会激增。因此,日本经产省呼吁车企们至少在这七个领域实现标准化,车辆使用的具体操作系统则可以由各公司自主开发。目前,丰田、日产等日本车企已计划从2025年起推出SDV。

利润新高背后也有忧虑

从日本车企最新财报来看,丰田依旧是日本国内最会“赚钱”的车企。丰田财报显示,上一财年的营业利润首次突破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13.7亿元)大关,在日本上市公司中属首例。丰田5.35万亿的营业利润也较2022财年增加约2.63万亿日元,增幅超96%。

尽管利润表现强劲,但这些日本车企巨头们仍有各自的焦虑。据悉,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表示本田“因电动化的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无疑来自中国市场的压力。丰田也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远远落后于中国”。此外,本田和丰田在财报分享会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中国车企比亚迪。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院长陈言告诉第一财经,由于电动化转型的滞后,日本车企在中国的表现远落后于本土的竞争对手,但是日本巨头们不允许自己坐等,他们正在考虑“通过加大投资改变游戏规则”。

在他看来,日企零部件的研发、供应能力仍是强大,其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举动,一定程度上为日企今后的转型打下了基础,“在未来世界各地禁止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时,日企也许能借此从燃油车生产顺利转型到电动车及其他新能源车上。”

不过,陈言强调,技术的进步,不仅需要资源投入及合作,市场也需要有相应的反馈,毕竟有需求才能更有力地促进企业在相应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