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愿意谈护城河,而不是进攻。

在大语言模型引发行业关注的一年多时间里,字节跳动很少透露自研大模型动向,只在去年 8 月发布大模型应用豆包 App 时有所提及。

神秘感在 5 月 15 日结束。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举办春季 FORCE 原动力大会,火山引擎总裁谭待一次发布 9 款豆包大模型,即豆包模型家族,除了不同规格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原云雀大模型)豆包 pro 和豆包 lite,还有聚焦不同场景的大模型,如角色扮演、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声音复刻模型,以及开发工具类的大模型,比如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模型和向量化大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山引擎发布的 9 款豆包大模型。图片来自火山引擎。

谭待说,字节一直在研发通用大语言模型,抖音、剪映、飞书等 50 多个内部业务都用到了大模型,现在豆包大模型每天处理约 1800 亿字的文本,生成 3000 万张图片。

火山引擎没有公布豆包大模型的参数和在常用评测数据集上的得分,市场关注点汇聚到了它的超低定价上:侧重效率的豆包通用语言模型(豆包 lite-32k 版),处理 1000 个 Tokens(大约 1500 字)输入文本的价格为 0.0003 元。这成为 “大模型价格战” 的先兆,过去一周,已有多家公司宣布大模型降价。

谭待称,超低定价来自他们有信心通过调整模型结构、优化推理方式等技术方法降低成本;更低价格会减少企业 AI 创新的成本,让大模型被更多公司使用。

同一场原动力大会上,字节跳动产品和战略副总裁朱骏也发布了豆包 App。整个字节跳动的 AI 产品和商业化现在呈现火山引擎 to B 和豆包 App 等产品 to C 的组合,前者以豆包大模型为底座,提供 API 服务或更进一步做行业解决方案;后者则以自研模型开发一系列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

规模庞大的汽车行业是大模型 to B 的合适场景。5 月 15 日,火山引擎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一汽、吉利、长城、广汽、捷途、智己等 20 余家厂商共同成立汽车大模型生态联盟。

火山引擎汽车业务总经理杨立伟说,在现在的定价基础上,火山引擎还会给联盟成员更多优惠,加快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普及和规模落地,共同建立行业标准。

把大模型带到汽车行业的多个环节

借助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拥有更强的学习、理解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尝试在汽车产品定义、生产研发、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以及数字营销和用户运营等汽车生产、销售环节中使用大模型。

但如何真正发挥大模型的商业价值是整个行业的挑战。杨立伟告诉我们,火山引擎的汽车客户中,现在有 30%~50% 的客户尝试使用大模型,剩下的客户中,一部分正在跟他们谈合作,还有一部分正在观望,希望看到同行做出来效果后再跟进。

除了牵头组建大模型生态联盟,火山引擎也在调整解决方案,努力给更多客户展现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价值。

大模型汽车应用的方向之一是数字营销。如奇瑞旗下的捷途汽车已与火山引擎合作,用豆包大模型开发智能客服。大模型加持下的新客服系统可以更好理解用户诉求,还能基于对内部文档资料的理解全天候给出更人性化的回复,节约人力和其它成本。

在销售环节,捷途未来也想用大模型辅导销售员卖车。今年,捷途借助火山引擎的模型能力给公司销量下滑的区域做了一次电话语音质检。捷途发现这些销量下滑区域 80% 的销售顾问话术评分都低于 40 分。

“跟客户沟通比较直接,缺少需求沟通、同理心。” 捷途汽车数字化负责人刘航认为,用大模型辅导和培训销售人员,未来可更及时、准确地分析销售问题,再做针对性改进。

智能座舱则是杨立伟眼中,大模型改造汽车行业 “最容易落地的方向”。火山引擎牵头成立汽车大模型生态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制定新的座舱交互标准。

火山引擎不仅能借助大模型开发可以更准确理解用户需求的语音助手,还融合字节跳动的 AI 应用开发平台扣子(Coze),把座舱内的各个应用变成大模型的插件,比如抖音不再是一个出现在屏幕上的 App,而是大模型系统中的一个功能,让大模型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完成复杂操作,比如一句话播放车主追更小说的最新章节,而不是靠用户一次次点击屏幕上的 App 图标。

“用语音交互替代触屏交互,现在有了可能。” 杨立伟认为语音交互的更大价值是减少驾驶风险,开车时看屏幕可能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借着大模型浪潮,火山引擎汽车业务线还增加了新产品,向车企出售 “智慧企业” 解决方案。杨立伟解释,与飞书向企业提供的协同办公方案不同,火山引擎提供更底层的能力,帮客户搭建大模型基础设施,如 “向量数据库”,它能帮汽车厂商按大模型更容易调用的方式组织数据,帮车企更有效率地部署大模型。

更大的投入和多年实践积蓄竞争优势

大模型引发关注才一年多,头部云厂商都已在用自研大模型开发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把大模型当作汽车业务的新增长点。

杨立伟认为,“从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和价格趋势看, 用大模型做企业服务,比拼的是一个公司的定力。”

对使用模型能力的 B 端客户来说,相同模型性能下,他们看重模型部署和使用的成本。当出现更便宜、更好的模型时,B 端客户换掉模型没那么难,因为大模型处于产品底层,最终用户,即 B 端客户自己的用户使用大模型应用时看不到、也不在意下面到底是什么模型,只要效果相差不大,即使换了模型,终端用户可能也不会察觉。

这种竞争环境下,豆包大模型的定价策略有利于在市场早期获得更多客户。这背后要么是火山引擎有极强的模型成本控制能力;要么是它有意愿投资源拿市场,以建立模型开发的 “数据飞轮” 效应:即当更多用户使用豆包 App 或豆包大模型开发产品时,字节得到的数据反馈就越多,模型会变得更强。

对外提供大模型方案时,火山引擎的优势还有字节体系内多个业务产品之间的协同。

比如大模型包含的数据总是滞后于当下,而开车的人想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火山引擎就可以把抖音、今日头条等应用中实时更新的内容放到向量数据库里供大模型调用,既准确也可以保证时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山引擎把大模型与时效新闻结合在一起设计智能座舱方案。图片来自火山引擎。

把字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技术工具和能力做成云计算产品或服务,卖给其他公司,是火山引擎上线以来就明确的定位和优势。在火山引擎各个垂直行业中,汽车业务是冲到前列的之一。

杨立伟告诉我们,在火山引擎还没有正式亮相前,他们就已经与车企谈成了合作,给车企提供抖音等字节跳动核心产品同款的 “数据分析和增长工具”,帮车企做营销。

之后几年,火山引擎沿着这个方向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从最基础的帮车企开发 App,到打通车企各渠道获得的数据——电话客服、App、线下销售——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再到基于抖音、今日头条、懂车帝等应用提炼全网汽车消费趋势,针对目标客户精准推送营销信息和广告。汽车营销云成为火山引擎在汽车行业最核心的卖点之一。

捷途汽车使用火山引擎大模型解决方案前,已经是其数字营销业务的客户。捷途在 2018 年成为奇瑞旗下独立品牌,主要生产旅游型 SUV。2023 年,捷途发布了一款偏越野的新车型,与之前的目标用户有明显不同。借助火山引擎的数据分析平台,捷途在新车发布前,就了解到中国西南或西北地区更关注有越野属性的车型,更在意哪些功能,对捷途品牌的认知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和广告投放策略。

火山引擎在汽车行业另一个核心卖点是字节跳动庞大的应用体系和丰富的内容资源。2020 年 9 月,火山引擎就与亿咖通达成合作,把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及懂车帝等每天数亿人看的内容与推荐算法结合在一起,送到汽车座舱中。

火山引擎还会把字节跳动各产品中的新技术或功能与汽车座舱结合,如火山引擎给部分车企提供的车载摄像剪辑功能,能帮车主自动剪辑多个角度车载摄像头拍到的视频,做成可以上传到抖音等社交平台的作品。这个功能中就用到了剪映的能力。

杨立伟告诉我们,现在已有超过 90% 的头部车企至少在一个方面跟火山引擎有合作,这是火山引擎推广大模型解决方案的基础,“营销场景已经帮客户创造价值了,再谈大模型合作就很容易了。”

更在意谈护城河,而不是进攻

火山引擎是云计算市场的后来者。在它正式上线前,汽车行业已被更早出发的云计算同行们当做重点方向。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的数据,到 2023 年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被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百度云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杨立伟更愿意谈火山引擎汽车业务的 “护城河”,而不是进攻。他认为,吸引客户的有效方法,不是短期可以变现的策略,而是方案得长期有价值。

在他看来,汽车公司多年来对云厂商等数字化供应商的基本诉求并未改变:一是能填补车企的能力短板,比如用 AI 技术更精准地吸引消费者;二是不被供应商限制或控制,如前些年某车企高层提到的 “灵魂” 就是这一需求的体现。

杨立伟说,这些要点是火山引擎设计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基本准则,也帮他们与汽车行业大多数头部客户达成了合作。

更便宜的豆包大模型只是起点,是吸引客户尝试 AI 的第一步。“开发一个令人惊叹的大模型产品相对容易,但大规模部署它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咨询机构麦肯锡在近期的一篇报告中写道。

他们调研大量公司后发现,只有 11% 的公司大规模用了大模型产品,原因不只是成本,还在于大模型相关的产品和工具迅速变多,许多公司把时间花在了评估大模型的各个组件上,而不是弄清楚如何把各个组件与原有业务组合在一起。

在汽车领域,企业引入大模型的阻力可能更大。“大部分企业需要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大模型的 API。” 杨立伟说,他们愿意深入客户的场景,做更多能直接看到效果的方案。这是火山引擎推出汽车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价值体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