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obotaxi即将构建完整的运营生态闭环。

作者丨谷雨

近日,一辆装备多个传感器的SUV路测谍照流传网络。经辨认,照片拍到的正是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的首款前装量产无人驾驶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在3月的广汽星灵智行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便透露,双方合作的L4级别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于年内下线交付。

路测照片的流传,验证了双方合作的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即将迎来真正的量产。

根据规划,前装Robotaxi的量产,将推动双方在2026年初建立起“AI+智造+运营”的L4商业生态闭环,稳步推进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

过去十年,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的完整周期。而随着新一轮的AI热潮,自动驾驶也终于走出低谷,开始走向真正的商业化应用。

作为网约车行业巨头,滴滴无疑将是受自动驾驶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但同时,早早布局自动驾驶业务的滴滴,又是否能成为最早登上Robotaxi商业化落地大船的企业之一,为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01

Robotaxi迎来真正的春天

从2024年至今,全球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在Robotaxi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再次引发行业关注。

在国际市场上,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已在凤凰山、旧金山、洛杉矶三地全面开放对公众的打车服务。去年12月初的数据,Waymo周均单量突破17.5万单。近日,Waymo无人车又重返硅谷,新增服务面积70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曾经与Waymo齐名的Cruise因母公司通用资金断供最终消亡,但同时,特斯拉作为自动驾驶领域标杆,也正式取代Cruise成为Robotaxi领域的新秀黑马。

2024年10月,特斯拉举办“We, Robot”发布会,发布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据马斯克透露,Cybercab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交通成本约为0.2美元每英里,并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

高盛近期发布的研报预计,特斯拉Robotaxi业务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商业运营,并在2027年实现约1.15亿美元收入。

国内市场上,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常态化运营后,又于2024年底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并计划在迪拜开启道路测试。

此外,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也于去年底先后实现美股上市。2025年2月24日,文远知行的新一代量产Robotaxi正式获准在北京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

多家自动驾驶明星公司的突破性发展意味着行业整体市场的日趋成熟。

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Robotaxi将于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到2030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波士顿咨询公司则预测,到2035年,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近10%,即每年约1200万辆。

同时,从营收方面来看,华鑫证券提出,随着运营时长提升,空驶率下降,同时硬件成本下降,智驾能力提升带来安全员成本下降,预计到2027年,Robotaxi将实现单车盈利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基于对市场未来的预期,自动驾驶投资也再现热潮。2024年,自动驾驶赛道融资达80起,其中70起金额达亿元,政府平台参与超40起。

对置身其中的企业来说,市场和技术的加速进步,也正是其发展的最佳时机。

日前,据彭博社报道,滴滴自动驾驶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与包括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基金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磋商,投后估值可能达到50亿美元。这笔基金将主要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推进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量产。

当然,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滴滴自动驾驶面对的,也将是激烈的竞争。

02

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前夜,滴滴构建闭环能力

Robotaxi要真正实现市场化推广落地,需要具备三大组成要素,即无人驾驶系统,运营车辆和运营平台。对应到企业的能力,分别为AI软件能力,车辆量产能力和运营能力。

根据这三大要素也可以将Robotaxi玩家分为三类,即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车厂和出行平台,根据企业属性,不同玩家的能力也各有侧重。

我们熟悉的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均以AI软件能力为主,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Waymo等,这些企业都以软件能力起家,再进而打造量产和运营能力。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厂,则是从整车制造出发,再来打造软件和运营能力。

而在以出行平台身份进入Robotaxi领域的企业中,滴滴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名字。

作为网约车巨头,滴滴拥有成熟的出行运营体系和海量的场景数据。

最新财报显示,滴滴国内的季度日均订单量突破至3530万单,国际季度日均订单突破至1100万单,这成为滴滴布局Robotaxi的天然优势。根据规划,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下线后将接入滴滴共享出行平台,与人类司机实现混合接单。这将为滴滴自动驾驶提供无缝衔接的流量入口,让Robotaxi更高效地参与到实际运营中。

同时,基于混合运营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滴滴能积累更多样化的路况和出行场景,为其自动驾驶提供充分的训练数据。这是任何其他Robotaxi玩家都不具备的优势。

而在所有能力中,今天,在Robotaxi被普遍看好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前夕,车辆量产能力的重要性正日渐凸显。

根据罗兰贝格相关行业报告,无论是从技术成熟度还是供应链角度来看,以Robotaxi前装车型推动整车制造成本降低和规模化量产已成为共识。

而此前,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型未规模化量产,大部分Robotaxi采用后期改装方案,不仅单车总成本高昂,而且功能受限,难以推动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

放眼行业,今天,多家头部企业已陆续推出自己的前装量产车型。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特斯拉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的Cybercab。

在不同类型的玩家中,整车厂自身具备造车能力,是实现Robotaxi前装量产的有力竞争者。其他玩家则普遍采用与车企合作的方式。

此次谍照拍到滴滴与广汽的合作量产无人驾驶车,说明滴滴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据官方消息,双方合作的这款车型基于广汽埃安高端纯电平台及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搭载滴滴自动驾驶全套无人驾驶软硬件技术方案、安全冗余系统和最新一代面向无人化出行服务的座舱娱乐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该车型已通过车规级完整验证,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这款Robotaxi有望布局海外市场,向更多地区的用户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对 滴滴来说,与广汽的合作为其自动驾驶提供了成熟的制造能力和坚实的资源支持。

2023年,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共同发布了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

2024年,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

此次谍照所拍到的便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车型。

此外,广汽还参与了滴滴自动驾驶的融资。

从Robotaxi的三大组成要素出发分析,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03

Robotaxi是滴滴的必争之地

滴滴从2016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彼时正是Waymo正式从谷歌独立成为自动驾驶公司的年份。

而在国内市场上,小马智行创立于2016年,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从时间轴来看,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非常早。

长远来看,滴滴显然非常清楚自动驾驶对其的战略意义。

汽车咨询服务机构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到60%,规模为1.3万亿。届时,出行市场未来会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

而据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Robotaxi全球市场空间将超过2万亿美元,远期有望超45%毛利率,这将大大超过网约车市场的盈利能力。

2016年,滴滴创始人程维的首位合伙人张博带领团队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主攻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到2019年,滴滴自动驾驶团队升级为公司,并开始all in Robotaxi。同时,滴滴自动驾驶也开启了独立融资。其首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筹集到超5亿美元的资金。其后滴滴自动驾驶又经历多轮融资,投资者中不乏软银集团、IDG资本、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等投资机构,足见市场的信心。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自动驾驶行业沉浮,但滴滴一直保持定力,坚持投入L4级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也被列为其核心战略板块之一。这表明了自动驾驶业务在财务上的独立性和滴滴对未来的信心。

2020年,滴滴推动了Robotaxi服务的试点运营,2023年,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概念车“Didi Neuron”,并计划于2025年推出首款量产自动驾驶车型。

自从向公众开放服务以来,滴滴自动驾驶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700天。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示范区域内混合派单。

在技术层面,滴滴自动驾驶除了掌握核心软件L4之外,在感知、决策和执行相关硬件方面均有自研积累。在感知层面,滴滴选择激光雷达路线,与北醒公司联合研发了“北曜Beta”激光雷达。

在决策和执行层面,滴滴自动驾驶自研了Orca虎鲸平台,是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合的计算平台,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节省了整车空间。

2024年年底,滴滴内部宣布同意张博卸任集团CTO申请,未来专注到自动驾驶业务中,专职担任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EO。这也意味着滴滴对自动驾驶公司的重视进一步提升。

而随着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生产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落地,对滴滴自动驾驶来说,时间也终于来到了量产前夜。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进入2025年,我们在继续深耕主业的同时,坚持“负责任的创新”,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和AI应用,为乘客、司机和生态伙伴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驾驶和AI是滴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多年的发展布局来看,滴滴无疑非常清楚Robotaxi对其的重要性。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的名字并不是最常被提及的,但长久的积累,已然为滴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广汽和滴滴量产车的落地,Robotaxi的江湖将发生什么变化,值得我们期待。

UCL强化学习派:汪军与他的学生们

手机中场战事

部分国产芯片适配满血版 DeepSeek,仍「遥遥无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