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推出的一款神器叫“蝠鲼”无人潜航器。

我们还是先看原始的新闻。据美国《战区》网站2024年5月1日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5月1日发布了美国诺·格公司“蝠鲼”长航时无人潜航器原型机的新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图像是今年2月和3月在南加州海岸进行水中潜试时拍摄的,标志着该潜航器的重要里程碑。

据称,它目前正在与美国海军就该技术的下一步测试和过渡进行接触,这样的一种酷似蝠鲼外形的无人机的试验成功,是美国国防部在未来的无人潜航器领域的最新一步。

据称“蝠鲼”计划的推进有利于无人潜航器操作的新型能源管理技术和相关深度的海底能量收集技术,低功耗 高效率的海底推进系统,水下探测和危险分类或对抗探测威胁的新型低功耗手段。考虑到动态的海洋环境的长期任务管理方法,利用现有海事数据集并利用新颖的海事参数进行高效导航,或与C3链接的独特方法,减轻长期任务中的生物污垢 腐蚀和其他材料降解的新方法。

大概能看到的原始的新闻,主要的内容就是这些,现在新闻媒体上报道这个事的时候,大多数把焦点盯到他的这种类似于海洋生物蝠鲼的外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头颜值高,往往也会成为热点。这个东西的主要特点并不是这个类似蝠鲼的外形,真正的强项或者特点,主要有个大载荷能力强,可以在水下长期部署和工作具有相当的机动能力。

首先讲它的载荷能力强,这个从它的排水量和尺寸上大概可以看出来,虽然美方没有公布相关的详细的数据。

但是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蝠鲼”的个头还是不小的。有一个照片可以看到,“蝠鲼”浮在水面的时候,上面站了两个工作人员,单就这个来判断“蝠鲼”的排水量,恐怕至少十吨八吨是没有问题的,它的尺寸也可以从照片当中猜个大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下长期部署和机动,这个是“蝠鲼”的另一个技术特点。

这个长期应该是论年的,这么长的时间,就涉及这个东西,在水里会不会附着一些水生物,会不会有些东西被降解生锈等等的。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太高难太炫酷的东西,真正想长期部署,而且发挥作用。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它的能量和机动方式,这才是关键。

那么这就涉及“蝠鲼”的机动方式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蝠鲼”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方式是高速的机动方式,螺旋桨驱动的,有内部的锂电池或者其他的电池作为动力源。

另一种的驱动方式就是低速驱动方式,有意思的是,这个低速驱动方式。从现在情况看,“蝠鲼”采用的低速驱动方式是所谓的浮力驱动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力驱动方式是什么样子呢?如果通俗地讲,就是当“蝠鲼”在水面的时候,我给它的压载水舱注水,这样它会慢慢地沉入水中的过程当中,由于它的特殊的外形,较大的升阻比和滑翔比就像一个水中的滑翔机一样。

在水中下潜的过程当中,向特定的方向前进下到一定深度之后,我再把压载水舱当中的水排空,这样“蝠鲼”又会逐渐地浮出到水面。上浮的过程当中,同样的会滑翔前进,这样形成的一个机动过程,把它的形成连起来,就是一个锯齿状的航迹。

那么这样的驱动方式最大的好处是需要的驱动能源极低,而且在机动的过程当中几乎是没有声音。

因此这种驱动方式适合于长时间的机动。当然,毛病是速度会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应该和咱们普通散步的速度差不多,这样的机动速度保持在水中长时间机动没问题,但是想干点急活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就要有螺旋桨高速驱动模式了。

那么只要在水下长期地机动工作,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能源的问题。尽管这种浮力驱动方式,消耗的能源很少,但是它毕竟也要消耗。更何况这个无人潜航器,它不是做摆设,不是个玩具,它要带各种各样的载荷。

载荷,在工作的时候都是要消耗能源。如果只是靠蓄电池的那点能源,哪怕你的能耗再低,也会在一个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消耗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必须要有能量补充的手段,这个是“蝠鲼”的另一个所谓的特技,按照现在披露的情况来看,“蝠鲼”可以在水中进行能量补充的,也就是收集环境当中的能量,怎么样收集呢?

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温差发电,“蝠鲼”锚定在海底,上浮一个浮体,利用不同水层的温差发电。当然可以想象,如果将“蝠鲼”浮到水面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

但是无论是太阳能电池板还是温差发电,它的能量补充的速度可以说都是极慢极慢的。用句通俗一点的话讲,那就是“充电一星期 消耗半小时”。

那么回过头来再讲一讲这个“蝠鲼”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很神奇呢?是不是个“神器”?应该说把所有的这些东西综合在一个比较大的外形之下,具备较强的载荷能力和长时间工作能力,这个是有些难度的。

但是单就这个平台来说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看一看它所采用的这些技术,不管是锂电池也好,浮力驱动,模式也好,温差发电,太阳能发电也好,这些技术到现在都不算是什么黑科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说“蝠鲼”的外形,你给它有意设计成一个所谓仿生外形也可以,但是你给它设计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工程,外形可能批量生产更方便成本更低,而性能的损失可能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换句话来说,有可能那个样子性价比会更高。其实所有的这些,我们在此前从海里头捞出来的美国偷偷释放到我们近海的间谍潜航器当中,都已经发现了。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潜航器是一个更大的家伙,能装更多的载荷,同时有更强的能源供给能力。

其实对这一类的长时间的无人潜航器来说,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是能源,你有多少能源,有多大的能源,你就能干多大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只要有足够的载航器有了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是不是无敌了呢?

他所能够提供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能干的活儿也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这个“蝠鲼”美方更多公布的只是这个平台,本身其实有可能黑科技是“蝠鲼”的载荷上,只要有足够的载荷能力,有足够的能量供应,那么“蝠鲼”就可以干更多的活。

可能大家关心这个东西会不会具有攻击能力呢?从理论上说,他可以具备攻击能力。但是花这么大的代价搞这么一个东西,仅仅把它作为一个低速机动的鱼雷或者水雷使用的话,效费比太低了。

当它的更大的应用应该是在水下的监控,或者说大范围海域的态势感知上。当然一个“蝠鲼”感知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在一片海域同时存在相当数量的“蝠鲼”时,就可以形成一个水下的态势探测的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前景相对来说就比较可怕了,特别是这个东西可以悄悄地摸到你的近海近岸,甚至你的港区,你的航道附近,这才是它真正可怕的地方。

但是单从技术上来说,这个东西美国能搞,我们同样有能力搞,关键是你拿它干什么,你能搞到什么程度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