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大家的眼中评价都非常低,很多人认为他过于平庸,最终导致刘备打下的基业被摧毁。

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做了一件大事,下令杀掉了朝中三位大臣。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惊呼:原来他一直在装傻。

那么,刘禅杀的这三人是谁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丞相去世后的乱局

诸葛亮的七次北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益州门阀势力和本土士人产生了不满,刘备在魏国夷陵之战中惨败,身受重伤而去世,诸葛亮也积劳成疾而亡,在这十一年间,诸葛亮孤军奋战日夜操劳,终究难以独自支撑起这个大国的命运。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刘禅不问政事,朝野上下都不看好他,刘禅平日里喜好打猎,整日里与宠妃们游玩取乐,甚至数次因玩笑打闹误伤宠妃,害得后宫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的蜀汉朝堂上已无像样的皇帝,一切国家大事皆由丞相诸葛亮主持,为了实现先主刘备的遗愿,诸葛亮不断北伐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七次北伐收益甚微,反而耗损了不少国力,这引得本土势力愈发不满,觊觎着和平。

诸葛亮病重之时,刘禅派使者前来探望,使者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询问丞相的病情,二是问丞相去后,谁可继任。

诸葛亮对刘禅的变化感到欣慰,他在出师表中提到了费祎,但之后由谁继任,他却没有回答,或许他预见到费祎之后,蜀汉就再无人才可领导国家。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魄力,他重新调整朝政,罢黜腐朽官员,平定四方叛乱,安抚本土势力,稳定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大力发展教育,兴建多所学校,广纳人才以丰富国力,在外交上刘禅派使者前往东吴通好,双方商定和亲,成功避免两国冲突,可惜大权旁落蜀汉已无力回天,诸葛亮一死,天下归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死后,刘禅重磅出击

诸葛亮驾崩后,刘禅终于卸下多年的“摆设”形象,开始重出江湖,展现出非凡的君主风范。

刘禅先是处死了李邈,以此肯定诸葛亮的贡献,当时诸葛亮的灵柩返蜀时,刘禅亲自带领百官出城迎接,并在丧仪上痛哭失声,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哀悼之情。

没想到李邈竟向刘禅进谗言,说诸葛亮生前独揽大权,死后国家才能太平,刘禅勃然大怒,立即将李邈投入大狱,不久就被杖杀。

通过严惩李邈,刘禅向文武百官表明,诸葛亮忠心辅佐对国家有功,自己并不怨恨诸葛亮掌权,李邈死后朝中各方对刘禅妒忌诸葛亮的传言也烟消云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刘禅恩威并施,对杨仪的处置显示出他的果决与仁厚,杨仪擅自将魏延杀害后,刘禅本可以严惩,但还是念其昔日功绩,只是削去官职,仍赐恩典家人。

之后杨仪又大肆抱怨刘禅,刘禅这才将他贬黜流放,杨仪屡教不改,刘禅才将其赐死,这样的举措,既体现出刘禅对忠良的宽容,也彰显了他对奸佞的决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刘禅调整丞相权力,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作为,这充分展现他的政治手腕,他让蒋琬和费祎分掌军政大权,又在蒋琬死后独自专政,悄无声息地收回皇权。

这种安排既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又将丞相权力分散削弱,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也果断停止了北伐,避免再空耗国力军力,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出刘禅的政治智慧与手腕。

在诸葛亮生前,刘禅一直被视为无能的“阿斗”,但诸葛亮死后,刘禅的种种作为充分展现出他隐蔽多年的君主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仅政治头脑敏锐也善于运用权术,既可以笼络人心,又能坚定果断,尽管刘禅在晚年还是出现了错误决策,但这并不抹杀他在诸葛亮死后所展现出的非凡才能。

刘禅重出江湖,让朝野上下为之折服,原来这个“摆设”是深藏不露了许多年!只可惜蜀国的结局早就注定好了,刘禅无论怎么做都无力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亡国之君

蜀汉立国之初就面临着种种不利局面,首先蜀汉占据的蜀中地区,只是汉代益州之地的一隅,疆域狭小,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可居之地有限。

全国人口的大头都集中在中原富庶之地,蜀中的人口数量远远不及中原,蜀汉可以调动的兵员有限,难以与强大的曹魏抗衡。

然后蜀汉内部各地方势力水火不容,刘备起兵时各路群雄并没真正归附刘备,只是暂时抱团对付曹操,各自还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些势力如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等,都各自为政,不受中央控制,这导致中央军令无法有效下达基层,防御北伐时各路守军均不战而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上位后并不是没有治国才能,他会治理国家,但是所有的政事他都会和黄皓商量,黄皓的所有建议刘禅也都非常听从,这就导致有些错误的言论也被采纳。

黄皓刻意排斥异己致使政局混乱,朝野离心离德,最终邓艾来攻黄皓也隐瞒不报,刘禅毫无准备只能仓皇投降,这也是蜀汉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蜀汉的北伐政策严重消耗国力,诸葛亮数次北伐虽有远大抱负,但毕竟兵力悬殊,难以成功。

这不但未达目的,还大量消耗了财力物力,姜维接替后,仍然孜孜不倦地北伐,导致国库枯竭,百姓疲惫不堪,这直接导致蜀汉已无力再战,只能任人宰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从建国起就面临重重困境,加上刘禅听信谗言导致政局混乱,又加上蜀国多次北伐消耗国力,最终只能在魏军压境下败亡。

蜀汉的灭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大势所趋难以逆转,我们不应过分苛责刘禅,而应看到这是历史发展的定数。

而且刘禅主动投降也没有那么不堪,在那样的情况下,打不过也没有钱,刘禅不投降不就是带着全蜀国人一起自杀吗?

他的主动投降让蜀国躲过了一场浩劫,代价不过是刘禅一人软禁,等刘禅走了后蜀国人民的生活反而变的好了,因为没有战事的侵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好吗?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民啊,所以刘禅投降是当时最理智的决定,这也恰恰说明刘禅是一位有仁爱之心的皇帝,他舍不得让百姓白白送死,还不如让全天下都嘲笑他一个人。

至于网上有很多人骂他乐不思蜀、懦弱,其实真的不至于,因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他是蜀国的皇帝,从他上位后就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怎么会因为懦弱主动投降,如果有一丝机会刘禅绝对不会投降。

大家不要看《三国演义》去评价刘禅,小说是小说,小说不是历史,想要了解刘禅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应该看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刘备、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中能发现真实的刘禅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他心地善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小说却把他定位成了“背锅侠”。

而且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也曾说过,刘禅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他的傻其实都是伪装,因为别人觉得他傻他才能平安的生活,人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就是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需要能认清自己的身份和现实形势,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是看不清现实认死理,那都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应该跟刘禅学习。

而且刘禅也不是无用的帝王,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