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为什么要拼命提升炮弹和导弹的产能?他们在提升产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中国又是如何在其中“卡住了”欧洲的脖子?

欧洲,一向以浪漫著称,什么埃菲尔铁塔、威尼斯水城,那都是偶像剧取景地的热门之选。但最近,这画风突变,欧洲开始关心起一个很不浪漫的东西——炮弹,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炮弹,是155毫米口径的大家伙。

为啥?还不是因为东边的乌克兰和俄罗斯打起来了嘛。这场冲突,说白了就是一场消耗战,而炮弹就是这场战争中的硬通货。每天,成千上万发炮弹在乌克兰的天空中飞来飞去,这消耗量,说是天文数字也不为过。据说,乌克兰军队每天要消耗掉5000到7000发155毫米炮弹,这速度,都能赶上某些小国的年度军火库存了。

面对如此“烧钱”的战争,乌克兰自然是压力山大。虽然西方国家慷慨解囊,提供了不少军火援助,但架不住乌军“胃口”太大,这援助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这不,乌克兰隔三差五就向西方“哭穷”:“弹药告急啊!兄弟们,江湖救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这边喊得凄惨,西方国家也不能坐视不管啊。毕竟,乌克兰现在可是“抗俄先锋”,要是因为缺炮弹而战败,那西方国家的钱不就白花了?更重要的是,面子也挂不住啊!

于是乎,欧盟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意识到,提高155毫米炮弹的产能刻不容缓,毕竟这是乌克兰战场上的“硬需求”。为了尽快达成目标,欧盟可谓是下了血本。他们先是推出了一项名为“ASAP”的计划,听这名字就知道,绝对是“特急”项目。按照计划,欧盟要在一年内将155毫米炮弹的年产量提高到100万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整个欧盟一年的产量也才几十万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欧盟大佬们也是操碎了心。他们一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拨款10亿欧元用于提高炮弹产量,另一方面,他们还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军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欧盟雄心勃勃地想要提高炮弹产能,却发现自己面临着不少“拦路虎”,简直比唐僧取经还难。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原材料短缺。别看155毫米炮弹个头大,里面的学问可不少。每枚炮弹,除了钢铁外壳,还得填充大量的炸药和发射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就拿炸药来说,每枚155毫米炮弹,少说也得装个几公斤,这可不是路边小店就能买到的鞭炮,需要专门的工厂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欧洲现在的炸药产能,远远跟不上炮弹生产的需求。为啥?因为在俄乌冲突之前,欧洲各国都觉得天下太平,没事儿谁会生产那么多炸药啊?结果现在好了,需求量暴增,炸药生产却跟不上,简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了原材料,生产线也是个大问题。欧洲那些军工厂,很多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有些甚至直接被封存了,想要重新启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跟老房子翻新一样,不仅费时费力,还得花不少钱。更别提新建工厂了,那更是难上加难。建厂需要时间,需要资金,还需要一大批熟练的工人,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要是你觉得上面这些问题已经够头疼了,那你就太天真了!欧洲还有更让人头疼的——环保法规。欧洲国家一向重视环保,对工业污染的管控非常严格。而生产炸药和炮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想要提高产能,就得扩大生产规模,但扩大生产规模,又会面临环保法规的限制,简直是进退两难。

就拿特斯拉在德国的超级工厂来说吧。特斯拉本来计划在2021年夏天就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结果因为环保审批流程复杂,硬生生地拖了半年才正式投产。连特斯拉这种“明星企业”都得看环保部门的脸色,更别提那些军工企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想要快速提升炮弹产能,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原材料短缺、工厂翻新困难,这些都让人头疼不已。但更要命的是,他们还面临着另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缺人!

生产炮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来操作复杂的设备,进行精密的生产。然而,在欧洲,这项工作却越来越难招到人了。

一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纷纷退休,把年轻人推向了“无人驾驶”的尴尬境地。这些老师傅,都是行业里的“老司机”,经验丰富,技术娴熟,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独当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工厂里的“顶梁柱”越来越少,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对炸药相关的工作并不感兴趣。毕竟,这份工作不仅辛苦,而且还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不像那些互联网企业,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就能轻松赚钱。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那些光鲜亮丽的行业,谁愿意整天跟炸药打交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了欧洲军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工厂里空有机器设备,却没有足够的工人来操作,就像一台跑车,空有强大的发动机,却没有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只能干看着着急。

更糟糕的是,现有的工厂订单已经排满了,生产线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本来产能就不足,现在又缺人手,这效率自然就更低了。为了赶订单,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为了解决用工荒,欧洲各国也是想尽了办法。他们提高了工人的待遇,改善了工作环境,还推出了一系列培训计划,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军工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毕竟,这年头,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劳动力和技术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欧洲炮弹产能提升的一大瓶颈。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欧盟投入多少资金,制定多么宏伟的计划,最终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