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滩头的消耗战

许多人对于诺曼底战役的最初印象都来自于《最长的一日》和《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影视剧,在这些影视剧里,神勇的英美盟军和小弟加拿大军队,在压倒性的海空火力掩护下,摧枯拉朽般地突破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数十万大军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潮一般登上了法国海岸。。。

实际上,和公众印象完全相反的是,尽管得益于“坚韧”行动的欺骗效果,德军在诺曼底海岸线上的防御远远不如加莱地区那么严密,6月6日的登陆行动的确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达到了奇袭的效果。但是在登陆之后的一周内,因为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的登陆兵力不但严重不足,还陷入了血腥的消耗战。如果德军能够迅速反应,集中手头的预备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进行坚决反击,仍然是有可能挫败盟军的登陆行动,并将其赶下大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6月13日,盟军才在海滩上建立了一个连贯但是缺乏纵深的桥头堡阵地,而且进攻的进度远远落后于预期:东部的英军因为没能夺下卡昂,导致他们的立足点非常狭小,大部分的滩头阵地居然还处于德军的监视范围以内,这也让英军不仅

没有空间来集结实施突破的兵力,也同样没有地方建造野战机场和后勤基地。

至于西侧的美军,他们此时距离瑟堡还有20公里远,而且一头扎进了诺曼底地区密集的树篱地带——考虑到在登陆之前,盟军已经获取了大量的航拍照片和诺曼底地形图,这不禁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居然没有人考虑到这种糟糕却易于防守的地形在军事上的作用呢?

诺曼底滩头的战斗一直持续了7周的时间,惨烈搏杀的战斗方式又回归到了一战时期的消耗战模式,如果不是盟军享有完全的空中优势并最终夺取了制空权,他们是不会有机会成功在海滩上登陆并慢慢地巩固加强滩头阵地,积蓄力量的。

尽管在战斗中,来自海军的炮火支援也功劳不小,但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空军彻底隔断并瘫痪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运输线和机动性,并将诺曼底战场真正变成了一个战略上的孤立地区。

从赢得空中优势到夺取制空权

夺取制空权一直都是盟军发动一系列大规模空中战役的首要任务,而空中战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德国空军,同时还要把为德国这台战争机器提供物资的工业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而取得诺曼底上空的空中霸权,就是登陆行动成功的必要前提,因为盟军的指挥官们担心,德国空军将给“海王”计划的实施造成双重威胁:

首先是德国的侦察机可能会发现在海峡对岸集结的大批船只和军舰,从而发现登陆时间和地点;另外德军也可能通过空中侦察识破盟军实施的“坚韧”欺骗计划。

而一旦登陆行动开始,哪怕只有少数几架德国飞机突破了封锁线,也可能对拥挤的海上航道和登陆场造成不小的破坏;更何况此时德军手中还有5个师的精锐空降部队,他们完全有可能在英格兰南部的一些港口、伦敦或者登陆场上空实施密集空降作战来挫败“海王”计划。

盟军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战后的确发现,戈林早已经做好了类似的计划,如果德军当时能够预先知道盟军的进攻时间和地点,如果德国空军当时手头有足够的运输机,如果盟军当时没能取得制空权,能够让运载德国伞兵的运输机无法安全抵达位于法国的行动基地的话,这项计划很可能就会付诸实施了。

赢得空中战役并非简单的打下足够多的德国飞机就够了,因为盟军的战斗机需要从遥远的英格兰基地起飞,飞越海峡后才能抵达登陆区上空,它们的滞空时间是有限的。而德国空军只需要从法国基地起飞,还可以通过将战斗机集中调到临近地区的基地,利用就近的优势来争夺局部地区的空中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架B-26刚刚攻击完比利时的一个火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队B-24正在轰炸位于巴黎南部的德军机场。

盟国空军部队采取了两个策略来对付德国人,他们先是集中压倒性的力量,攻击距离登陆滩头210公里内德军的50座主要空军基地和34座附属机场。当德国空军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目标不得不出战后,就可以通过消耗战将他们的战斗机部队消灭殆尽。

当德国空军没有还手之力后,机场、雷达、通讯和仓库都会被一一摧毁,并通过后期的反复空袭爆炸让这些设施无法使用。

德国空军就这样被一步步逐出了诺曼底的天空,面对压倒性的盟军空军部队,开始就处于守势的德国空军只能苟延残喘,至于什么支援压力巨大的地面部队就想都别想了。

随着盟军滩头阵地的扩大和巩固,越来越多的前线野战机场建立了起来,盟国战术空军部队越发活跃,最后还开发出来了著名的“装甲纵队掩护”(美国)和“计程车呼叫战”(英国)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

而德国空军则是大踏步后退,被迫只能从巴黎地区或者更远的基地发起攻击,最终除了巨大伤亡,啥都没有捞着。

废掉德国军队的武功

作为新型战争理论的创始人,德国军队的“闪电战”曾经让世界震惊,可是——德国国防军却从来都没能成为传说中的机械化军团,有些步兵师可以用机动车辆来牵引火炮和反坦克炮,但大部分步兵师的主要运输方式仍旧是绿色环保的马匹(额定数量是4600匹/师,但是很多师都达不到);不仅如此,从1943年开始,德军的摩托化水平反而在急剧下降。

一方面,德军已经在北非、意大利和苏联战场上损失了太多的卡车;而国内卡车的生产优先度又远远排在了武器生产的后面;另一方面,因为配件和燃料的严重不足,让现存的卡车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下降,其中相当数量从其他国家缴获的卡车,更是让军需和维修部门焦头烂额。

当德军的摩托化水平下降后,德国军队的运输、补给就不得不完全依赖铁路网络了。没错,用铁路运输部队当然是最快速和效率最高的方式,尤其是运送重型装甲部队时,他们那些数十吨重的“虎式”和“黑豹”坦克还不用担心机械磨损——问题是,在盟军的空袭面前,铁路网可是远远比公路脆弱多了。

从1944年开始,德国军队引以为傲的机动性遭到了盟国空军部队两方面的打击:美军的战略重型轰炸机部队(第八和第15航空队)开始持续攻击德国境内的合成燃料工厂和战斗机工厂;而战术空军部队(美国第九航空队和英国第二战术航空队队)开始针对比利时和法国境内的一系列铁路目标发起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果

盟国的高级指挥官们非常清楚,进攻欧洲大陆的战斗是一次跨海远征,所有的部队和物资都必须从海上运送进来,尤其是行动之初,盟军手中并没有直接可以使用的港口,一切都只能通过拥挤的海滩运上岸。而以逸待劳的德军却可以充分利用公路和铁路集结部队。

为了防守从荷兰开始,环绕法国海岸并一直延绵到意大利山地边界的近5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德国人在大西洋壁垒防线上部署了58个师,但其中有一半是所谓的“静态师”,他们只用固定防守特定的某段防线。

剩下的一半都是野战师,而其中有10个装甲师是高度机动化的。这就是德军有可能在登陆部队站稳脚跟前,迅速集结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把他们赶下海去的信心所在。

正因为如此,干扰和迟滞德军的反应,逼迫德军不得不零零散散地投入增援部队并阻止他们的后勤补给,就成为了盟国空军部队的首要任务之一了。

盟国空军远征军总司令,特拉福特·马洛里爵士和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司令,亚瑟·泰德爵士就此提出了旨在摧毁法国铁路运输中枢的“运输计划”。

这个计划的攻击重点放在了铁路调车场和维修中心,目的就是要摧毁火车头和其他所有铁路车辆,减少甚至瘫痪铁路运输活动;作为这一战略型攻击的补充,中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还将如同狼群一样在法国上空游弋,在将铁路中心炸成一片废墟的同时,它们还将摧毁桥梁和公路,俯冲下来扫射列车,追击任何胆敢在白天出现在公路上的运输车队和部队。

为了暗示大举进攻的地点仍旧是加莱,在D日前,盟国的战术空军部队只轰炸塞纳河上的桥梁。卢瓦尔河及其他河流上方的桥梁留到了第二阶段。到了6月初,准确来说是登陆日的前一天,目标清单上80座铁路中心有51座已经被完全摧毁;从鲁昂到巴黎之间塞纳河上的桥梁全部都在轰鸣和水柱中坍塌、坠入河中。

隆美尔曾经亲眼目睹过这样一次轰炸,当时是美国第九战术航空队的8架“雷电”战斗轰炸机攻击了位于维农的一座长约230米的钢制铁路桥。除了桥梁以外,海岸炮兵阵地、雷达站、飞机场,坦克营地、燃料仓库,特别是V-1飞弹发射场都被一一摧毁。

因为上述大部分目标都位于“坚韧”计划的地区,因此,空袭这些目标完美地达到了欺骗的目的。

盟国的空中扫荡是如此的富有成效,以至于从5月初开始,德军已经几乎不再进行铁路运输了,到了7月15日,法国境内只有1/3的火车头还可以运转,但是因为调车场和桥梁被摧毁殆尽,这些火车头也基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空中封锁作战对德军的第一个显著影响,就是德军再也无法顺利集结部队来阻挡盟军的登陆行动了。和空袭造成的尚可接受的伤亡相比,德军的行军速度被严重迟滞才是最致命的:

那些数以万计的向诺曼底靠拢的德军官兵们,在夏季的烈日下,有的搭乘卡车,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坐上了用树枝装饰过的法国老式公共汽车,那些运货的马车和四轮马车、马拉弹药车混杂在长长的队伍中,清脆的马蹄声和德军士兵的歌声混杂在一起。

很快,车上的瞭望员会大声发出警报——几架“雷电”或者“飓风”战斗机俯冲直下,从德国军队背后的树梢上空急掠而过,距离大约400米时,飞机上的机炮和机枪开始怒吼着喷出火舌,路面上火光四射,来不及躲避的士兵和马匹就像草垛一样纷纷倒地,溅起的尘土像水柱一样延伸到远方。

人体被撕成碎片,弹药车和卡车被打爆,然后引起一连串的殉爆,爆炸的火焰时不时会将来不及拉高的战斗机彻底吞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和下一张,都是从一架正向地面扫射的美军战斗机上俯拍而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架P-47打爆了车队中的弹药车,随后的殉爆摧毁了90%的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架从爆炸的火光中飞过的战斗机。

德军很快就不得不避免在盟国空军适合活动的白天行军了,同时为了避开被摧毁的桥梁,他们往往要绕上很远的路,燃料的短缺更加加剧了这一困难。

第3伞兵师和第77步兵师,花了6天时间,才走完了150公里;因为屠杀平民而臭名昭著的第2党卫军装甲师(“帝国师”),最后320公里走了17天,这段路花费的时间已经和他们从东线运抵法国的时间一样了,而那段距离足足有2000公里。

盟军依靠空中封锁,在登陆日后的两周里,赢得了增兵大赛。

空中封锁的第二个致命影响,就是让德军的后勤彻底无以为继了。因为一直以来的资源不足,德国军队向来都是过分重视武器的战斗性能而忽略其持续战斗力。希特勒曾因为自己的军事直觉,在1943年11月下令大批军队向诺曼底集结。但是涌入的大批部队的后勤支援却无法保证。

当时存储的大量弹药只够满足静态的海岸防御部队和港口要塞部队3-4周的作战需要;机动部队的弹药储备即便按照最低消耗,也只能勉强用上两周;而燃料储备也同样只够两周使用。(请注意,这个计算方式根本都没有考虑盟军空袭可能造成的损毁。)

但是除了隆美尔,当时的德军高层对此根本不在意,他们相信自己能够依靠铁路运输解决问题——而盟军很快就用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教育了他们,让德国人知道自己的观点错得有多么离谱。

而遍布德军后方的情报人员也不断将德军众多的物资存储点一一找了出来,再召唤空袭将其摧毁,比如:6月13日,盟军炸毁了德军在东夫龙的油库,让德军在诺曼底的汽油存储量剧减到了60%;6月22日巴黎附近的堆场被炸上天后,德军就此损失掉了相当于战前在诺曼底储备的所有燃油储备量的油料(汽油、原油和润滑油)。

到了登陆日的第二周,德军第7集团军所剩下的燃料就只能“勉强度日”了,他们只能依赖后方运送上来的补给,问题是,哪里运得上来啊?!

美军的补给有多么富裕,对面的德军补给就有多么窘迫。实际上,从第二周的战斗开始,德军对东端的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的所有反击,都因为补给匮乏而功亏一篑。

德军防守的主力,第7集团军的生命线已经被实质上切断了,等7月23日德军好不容易恢复了部分补给线后,还没有来得及重新储备燃料和弹药,两天后,盟军就率先发起了突破进攻。

当美军发动“眼镜蛇”攻势时,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的每挺机枪的弹药数量只有1000发,每支步枪也只有30发子弹了。德军第84军连一发88mm穿甲弹也没有了,而党卫军第2装甲师不少坦克的油箱里面连最后一滴油都耗尽了——两个黑豹坦克连的完好坦克被车组遗弃,随即就被美军缴获。

当防线被突破后,因为缺乏燃料,德军也无法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弹性防御战术,他们也无法及时调集部队向突破口机动,因为他们的活动已经被迫限制在了每天8小时的夜里和糟糕的天气里。

德军当然可以冒险在白天行动,但是这一定会召来越来越多的盟军战斗机的空袭,盟军的空袭虽然摧毁的装甲车辆并不多,但是,这些飞行员几乎将发现的所有无装甲车辆通通干掉了。

后勤保障能力上的不对称,给德军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当他们对面的敌人不断集聚的战斗力已经获得决定性优势的时候,德军的防御力却已经枯竭。

那些一抬头就能看见满天乱飞的盟军飞机的德国士兵,玩笑般地总结了一个分辨飞机的方法:

银色的飞机是美国空军的,深色的飞机是英国空军的,而隐形的看不见的飞机,才是德国空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下这张照片后不久,隆美尔几乎丧命飞机扫射之下。

读者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