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内容是简要盘点明代掖县籍的“尚宝司”官员。在正式盘点之前,还是先介绍一下“尚宝司”这个机构。

“宝”是一个常用汉字,蕴含多种含义,其中一种解释为“帝王的印信”。作此解释时,它与“玺”为近义字。

查询史料可知,古人在为用“玺”还是“宝”来称呼帝王印信时也曾有过纠结。对此,《新唐书·车服志》载:“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 中宗即位,复为玺。 开元六年,复为宝。”而伴随着称呼的变化,负责掌握印信的机构和官职名称也时有调整。《明史·职官志》载:“太祖初,设符玺郎,秩正七品。吴元年改尚宝司卿,秩正五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文所提到的“尚宝司”,就是明代负责掌管皇帝印信的机构。按照制度,尚宝司设卿一人(正五品),少卿一人(从五品),司丞三人(正六品)。

根据《掖县志》的记载,有明一代,在尚宝司任职过的掖县人就至少有三位。接下来就以时间为序,逐一盘点。

掖县志记载的首位在尚宝司任职的人物叫作张信,志称:“张信,字彦实。性至孝,母病,医药弗效,遂仰天发誓,割臂煮液进之,母遂愈。事闻旌其门,命为尚宝丞,陞少卿,晋正卿。崇祀乡贤及孝弟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张信在尚宝司任职时,与翰林院学士杨士奇成为好友。宣德元年,张信的母亲于太宜人去世,张信还专门委托杨士奇撰写了墓碣铭。

掖县志记载的第二位在尚宝司任职的人物叫作毛延照。他来此做官,主要是沾了祖父毛纪(内阁重臣)的光。志称:“毛延照,以祖纪荫,任尚宝司司丞。”

第三位明确记载在尚宝司任职的掖县人叫作姜仲轼。在本文提到三人当中,他生活的最晚,但出身却最正(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志称:“姜仲轼,字希瞻,万历丙戌进士。由户部主事擢吏部主事,以疏论建储事,罢归。居乡好施,四十三年,大饥,减粜煮粥,全活者甚众。天启初,起尚宝司丞,陞正卿,卒。崇祀乡贤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姜仲轼的显贵,他的父亲姜梦周也得到了尚宝司少卿的赠官。但这只是后来追赠的荣誉头衔,并不能统计为实任官。

根据记载,姜仲轼生前曾在掖县平里店附近创建了一座“延真观”,去世后葬在城东十里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古迹应该都难寻旧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