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1,美国25-54岁人口vs政策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2,日本25-54岁人口vs政策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1)当主力劳动人口边际变化向下时,利率总会跟随向下。

2)当主力劳动人口绝对量增长为负时,利率就会“很接近0”,货币政策从价格型(降息)重心转移至数量型(QE)。

而利率向下一定会得出资产价格上涨吗?

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价格型货币政策如果失去了基本面的协同,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它的本质还是要激发居民的risk on机制,这受到实体约束。

日本2012年后QQE是直接用数量型货币政策直接下场购买资产,这就脱离了激发居民的角度——即不管你们买不买,我铁定会买。

那为什么要称QE为非常规呢?因为在基本面正向的时候,碰到周期性经济因素扰动导致向下,那么QE是偶尔为之。

但如果基本面被“确认是长期向下”,不是周期性因素,而是结构性因素,那么非常规就变成了常规。

你托市的那个手,不能撤,一撤就要现形,然后下一次要用更大的力量去托。

很多人疑惑这两年美联储缩表QT的情况下为什么资产价格没有暴跌?因为之前QE的力量还没用完,滞后到现在,包括中间银行风波,导致流动性一直没有实质收紧。

美联储,或者说背后的耶伦操刀这个戏法,目的还是一方面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流动性,一方面通过金融市场扩大科技叙势,然后资本双顺差(资金和移民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非农报告也是这个逻辑的投射。

回到国内,在关心资产价格前,也是要先看主力劳动人口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老龄化速度快于其他经济体,另得特别考虑老龄人口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力劳动人口vs长期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长期利率下行,但主要资产(房价)像日本一样,也未被提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股亦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经济学家的激辩——是价格型货币政策是否失效,是否应该当机立断直接进入QE的数量型货币模式直接对资产价格托底(宏观制造流动性直接买入)。

第一季度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A股国家队和地方二手房收购的信号,也听到了万亿国债的政策。

接下来就是看托市的强度,是否足以抵消基本面下行的速度。

从中美的主力&黄金劳动人口趋势对比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略占上风。这就是之前我测算中美宏观债务近几年产生分化的原因。

换句话说,中国对劳动产出效率的时间紧迫感要更强不仅从产业投资中看到这种义无反顾,也从劳动时间不断上移中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