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阳光透过紫禁城九龙殿的窗棂,洒落在地上,照亮了大殿中间排列整齐的几案和檀香木龙椅。

太监小鹿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躬身行了一个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他刚读完开头的八个字,忽然一怔,不敢再继续念下去。

这八个字他已不知念过多少次,但今天的感觉似乎与往常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监努力思索着什么地方不对,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们见证了封建帝王权力的传承变迁,承载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在中国政治文化长河中,留下独特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八个字,很多影视剧里读法是不正确的,这也是大家的误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的来历

应天府,洪武元年农历正月初一。

这一天,南京城里鼓乐喧天,气氛热烈欢快。

朱元璋心情大好,正准备颁发一道圣旨。

太监捧着诏书进殿,恭敬地开口道:“奉天承运,陛下诏曰......”

“等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挥手打断他,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已经做了皇帝,用‘陛下’太过谦卑,改成‘皇帝’才对。”

太监忙应了一声,将诏书中的“陛下”改为“皇帝”。

自登基以来,朱元璋一直在思考,如何体现自己合法的君权。

他认为,“奉天承运”四字最能彰显天命所归,自己乃奉天之命而治。

为此,他还将南京城改名“应天府”,在紫禁城内修建“奉天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明实录》记载,他的玉圭上更刻有“奉天法祖”四字。

所有这一切,都在昭示他的君权神授,非常合法正统。

这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便成为了皇帝诏书的开头语,沿用了数百年。

一开口,便彰显出不可置疑的权威。

据《大明会典》记载,此后数百年间。

每当皇帝颁布圣旨,大臣们都要恭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来彰显皇权神授。

直至1912年清朝灭亡,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逊位。

这八个字承载的政治理念,不再符合时代潮流,其独特使命已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终结。

朱元璋自此奠定了皇权神授的基调,也开创了一个崇尚君权的时代。

这八个字的意思,正确读法是什么?

朱元璋将皇帝诏书的开头格式,定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

这八字蕴含深意,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明确指出:

上以元时诏书首语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谓天之眷佑人主,故能若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命易为‘奉天承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皇帝下达时,诏书必然要绘制圣旨的来源和。

权威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本人敕令,皇帝便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

意在昭示这条圣旨来自于上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然而过境迁时,历史真相被掩盖,我们今人均误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个错误断句扭曲了原意,让“皇帝诏曰”成为附加说明,不再是核心所在。

究其原因,为求皇权神授。

“天”字与“皇帝”字平齐排列,导致后人误语序。

电视剧中太监念诏时,为追求语句通顺,也多采用错误断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打开《大明会典》,这里记载了皇帝诏书的格式规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必须整句读完,不能中断。

读诏的太监必须正襟危坐,神情庄严,语气铿锵队列,以示敬重。

然后,才能继续诏书内容,这充分表明八字的重要性。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皇帝,还专门讲解了“奉天承运谕曰”的含义:“奉天”意为服从天命,“承运”意为继承天运数,明确指出皇权来自天命。

可见,这八字是明君臣关系的集中体现,昭示了君主神授的权力最高统治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回溯,方知史剧百年误读,扭曲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的本义。

作为皇权来源的昭示,其本应一气呵成,没有停顿。

断句错误,原意已经扭曲。

一字之谬,世代相传。

这句话的误读,让我们失去了了解语言出权威的历史智慧,实为遗憾。

历史剧的错读误人,我们必须警醒

历史剧作为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包含编剧导演的主观想象。

片场对白追求通顺连贯,演员也容易形成口误。

于是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被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误导观众长达数百年。

其实,这句正确读法应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气呵成,没有停顿。

它昭示圣旨来自天命,权威不容置疑。

在追求艺术效果时,历史事实常被忽略。

这反过来歪曲了观众的历史认知,产生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历史剧,我们必须警惕对历史的错误理解,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既欣赏其艺术魅力,又能辨别真伪。

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编剧和导演都有主观局限,无法完全还原过去。

我们要跳出创作者设定的思维框架,保持批判精神,才能更多地发现真相。

唯有不断探索,才能让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

我们应汲取历史教训,深入领会语言蕴含的意义,措辞严谨,思想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