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弘一法师临终前对弟子说:“我命终后勿动我体,锁门八小时,八小时后,不必擦体洗面,随身衣被裹了,送往后山坳中即可,历三日有虎食我最好,虎不来则就地焚化。化后再布告周围,万不可早通知。”
听到这话的弟子们虽不理解师傅是何用意,但还是老实遵守师傅遗愿,看着弘一法师安静的遗容,众人都纷纷退却,闭门不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弟子们安心坐在门外为弘一法师诵经超度,虔诚至极。
在八小时过后,众弟子纷纷起身,推门而进,此时的弘一法师遗体已经略微散发出味道,但是全场弟子并无一人感到不适,他们拿来一件锦衣将弘一法师的遗体包裹住,送到后山,并寻了一处舒适的好地方,将弘一法师就地放好,静待虎来吃。
众弟子不解,不过他们知道,弘一法师最重自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弘一法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将自己的肉体消融于世间,超脱自然,只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参悟人生的道理,从而羽化升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送别》正是弘一法师所作的,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不仅如此,他还在书法上面大有造诣,就连著名画家,散文家丰子恺都是他的徒弟。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宦世家,家中非常有钱,父亲同治年间的进士,后辞官经商,在父亲的努力下渐渐挣下一大份家业,在李叔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他的教育非常上心,请最好的教师来教导他的学业。
不仅如此,父亲在这十里八乡还是有着“李善人”的美名!开设粥厂,接济穷人,乐善好施,在父亲的影响下,李叔同也非常善良,平常见到有需要的人也会施予援手,李叔同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思想先进,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后来李叔同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身亡,他便由乳母教导,小小年纪的他经历家族变迁,看到繁华背后尽是荒凉,在李叔同看着自己这偌大的李府,不由得也感叹道:“其实这荣华富贵的尽头,也不过是悲哀。”
李叔同勤奋好学,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是蔡元培的学生,1905年前往日本留洋,学习美术油画,还在日本参加话剧社,并带回中国,李叔同对中国新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可即使是这样一位先驱,在他39岁时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剃度出家。
前往虎跑寺出家的李叔同信奉着“断食”可修身养性,一花一叶,皆有定数,从此李叔同就开始了他的“苦修”之旅,李叔同从中午之后就再也不吃任何东西了,夏天前往灵隐寺专心研佛。
渐渐地,李叔同的佛学吸引了一大批弟子来投奔他,希望可以听他讲学,这也让李叔同的名声慢慢变大,即使是坠入空门,李叔同还是喜欢书法,他深信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千金难求的名作。
1942年,李叔同圆寂,在寂静中走完了他的一生。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李叔同 
2.一代奇才弘一法师李叔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