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未能抓住的沙特救命稻草,创维汽车抓住了。

创维汽车官网近日发布的资讯称,5月7日-5月8日,沙特阿拉伯皇室 HRHP Rima bint Abdullah bin Abdulaziz Al Saud. 公主控股的“KAG集团”CEO到访江苏徐州,并与创维汽车进行十年战略合作洽谈及合同签署。二者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就规划了100亿人民币。

其实,这已经不是沙特第一次渴望在其本土建设汽车产业链。此前,沙特与捷豹路虎签过一份协议,计划斥资12亿美元在当地建立一座完整的整车厂,后来迟迟未能落地;之后又希望引进丰田建设汽车大型装配厂,结果因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能谈成;沙特投资的Lucid,更是被马斯克阴阳“我造的娃都比它造的车多”。

创维汽车相比其他风头正盛的新势力,市场表现要差的多,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国内不敌友商,海外市场就成了创维汽车考虑的方向。

与此同时,沙特也急需与新能源车企达成多样化的合作,尤其是一些能够更多发展沙特本土制造业的中国车企。二者的合作,似乎并未考虑创维汽车在中国有怎样的销量。

对于创维汽车来说,不论未来是在国内发展还是在沙特发展,这次合作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必须要把握住的机遇了。

01 为什么是创维?

根据创维汽车官方消息,创维汽车与沙特王室控股的KAG集团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五年合作业务规划100亿人民币,第二阶段五年合作视第一阶段情况进一步开展。

这已经不是中东资本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第一次股权合作了:

此前,蔚来宣布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与约旦最大的私营公司Manaseer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约旦建立合资公司; 极狐与来自阿联酋的本奥米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联手开拓阿联酋和沙特两大中东市场; 极氪与以色列联合集团签署国家级总代销售协议,为以色列用户提供豪华纯电出行体验; 小鹏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出更多适配车型上市交付,以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虽然到处是石油的中东会如此迅速地向新能源转型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不难知晓其中缘由——比如去年沙特就因为石油减产导致沙特工业产出和出口受损,全年GDP增速降至-0.9%。因此,发展多元化经济,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既是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角度考虑,也是为了国家整体安全着想。

除此之外,石油与天然气行业虽然占了沙特GDP的三成以上,但却只解决了本国5%的就业。而新能源汽车具有庞大的产业链,能解决本土无数人的就业问题。

尤其对于沙特来说,国土面积一半以上是沙漠,日平均日照时间达8.9小时,充足的光照条件使得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极高,具有天然的新能源产业优势。

早在2016年,沙特就提出过“2030愿景”,直指减少对油气产业的依赖,并促进经济多元化。随后,沙特政府先后发布《萨勒曼国王可再生能源法案》《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提出“绿色中东倡议”,可见沙特新能源转型的决心。

不过,从中东地区合作对象来看,要么是像蔚来、小鹏这类在国内交付量不错的新势力车企,要么是像极狐、极氪这类有着庞大汽车集团作为靠山的新品牌,为何这一回沙特王室控股的KAG集团,会选择在国内都没什么存在感的创维汽车呢。

黄宏生早在2010年就开始发展自己的商用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且有在电器行业打下来的雄厚家底作为积累,其实比许多刚开始跨界造车的新入局者要靠谱。

而且创维汽车很早就将目光放在海外。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创维汽车旗下车型相继销往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计划在全球重点区域设立KD工厂(进口的整车车型以散件形式进行组装)。中东地区将是创维汽车KD工厂主要建设区域之一。

而且,在创维汽车的出海模式中,与当地政府合办经营是重要的商业模式。去年创维汽车海外和国内的销量比例为6:4,预计今年这一比例将变成“五五开”。

目前KAG集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沙特王室汽车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沙特市政85%以上的地下水管水利等业务,二者在新能源乘用车、超充站、智慧生活等合作方面都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02 卷向海外的背后

由于房地产市场复苏不达预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拉长,创维的主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3142万台,同比下降13.6%,零售额为1098亿元,同比下降2.3%,这也是中国彩电市场规模连续下滑的第4年。

目前,创维在彩电线上市场的占有率已跌出前三的位置,不仅落后于昔日劲敌海信、TCL,还输给了后起之秀小米。对于黄宏生来说,踏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开拓收入,形成“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来源。

2010年,黄宏生收购重组了经营不善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拿到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入场券”,并正式成立了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有金龙客车的底子在,开沃汽车成立之后业务进展的十分顺利,曾先后服务亚青会、青奥会、APEC会议、国家公祭日、冬奥会等国际国内重大会议与活动。根据开沃汽车官网信息,核心子公司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在2014年纯电动客车产销量排名全国第二,2018年排名全国第三,2019年排名全国第二的成绩。

不过商用车市场不能满足黄宏生的野心,他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乘用车上。

在拿到工信部批准的乘用车准入资质后,开沃汽车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天美汽车,并在2018年签约了3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或许是在商用车领域进展的过于顺利,黄宏生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的目标十分激进。

天美汽车刚刚成立1个月便发布了首款纯电动SUV车型,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布4款新车,完成50万辆产销量。现实却很快给了天美汽车一记重锤。在2020年上市当年,天美汽车的总上险数只有467辆,显然与最初预想的“5年50万产销量”相差甚远。

也许黄宏生认为销量不佳的原因是因为品牌本身名气不够,于是希望能让创维品牌的名声前来救场。2021年,天美汽车母公司开沃汽车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以2800万元价格获得创维品牌使用权。创维汽车就此诞生。

不过“创维”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可能被高估了。更名之后创维汽车的销量依旧不及预期。2022年,创维汽车销量为2.19万辆,完成当年目标的73%。2023年创维汽车的销量为1.86万辆,较上一年不增反降。

蔚来、小鹏、理想,基本一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创维汽车一年的销量,更不用说比亚迪吉利们庞大的销量。可以说,黄宏生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时间比较早,但还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为何创维汽车没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中原因很多。

其一,从产品矩阵来看,创维仅有的两款车EV6和HT-i都是中型SUV,且价格区间高度重合,甚至会出现互相蚕食市场的现象,可以看出其产品策略的生涩。

其二,创维汽车并未能成功塑造在消费者心里的形象。当下新势力车企已经围绕人们各种需求形占领了各种差异化卖点,想体验高级自动驾驶选小鹏,极致服务选蔚来,奶爸专车选理想,零重力座椅选问界,想要在如此内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确不容易。

创维汽车竟然选择了一个极为刁钻的卖点:养生。

在创维汽车的智能座舱中,支持主动健康监测和主动睡眠促进等技术,还将体感助眠乐曲、VAT体感音乐疗法系统等融入其中。黄宏生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曾表示,创维汽车有助于养生,他在创维汽车里午休,高血压没吃药都恢复正常了。

不可否认,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养生有着庞大的市场空间。但是,把“养生”这一概念作为创维汽车主打卖点之一,还是有些过于超前了。

03 海外难题

卷不过各种强势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就成了创维汽车重点发力的方向。

创维汽车总裁、联合创始人吴龙八曾介绍,创维汽车最初规划出海销售比例为30%,国内市场开启“价格战”后,公司把目标调整至有50%销往海外市场,更多地追求海外市场的增量。

在创维汽车的出海计划中,欧洲、中东、亚太、拉美市场都是出海的重点,策略是以C端渠道为基石,开发B端和政采渠道,通过加大团队、金融培训保障等方式给予海外各地经销商信心,并打算在中东和东南亚两个地区建KD工厂。

为了将产品拓展至更多市场,创维还专门研发了右舵车型,目前在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地已有客户在做车辆测试,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批量交付,计划今年年底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市场。

创维汽车的最终目标是做到全球车企TOP10,要在 2030年实现 100 万台的销量。

就像内卷的手机行业,依然能诞生出专攻非洲市场、年销量接近2亿台的传音。海外汽车市场确实很大,但能给创维汽车带来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吗?

答案是有机会,但会很难。

沙特的汽车配套产业链并不完善,许多基础的零部件如玻璃、轮胎等都存在批量供应的问题,这意味着车企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成本会很高昂。这也是为何此前沙特和捷豹路虎、丰田等品牌都谈崩了的原因。

据说,在此前沙特和丰田的谈判细节中,丰田甚至开出了沙特政府提供至少50%的补贴,并建一座年产1万辆的小型装配厂试水这样的条件,结果当然是被沙特政府婉拒。

除此之外,以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形式建厂,似乎并不能满足一些国家迫切“以市场换技术”的需求,比如印度莫迪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印度制造”,就是说如果外国整车厂去印度建厂,不能只搞组装,必须把供应链企业一起迁入印度,提高印度本土的汽车产业链能力才可以,无疑加大了车企攻入市场的难度。

从全球终端市场表现来看,过去一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约达491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但是从具体每个国家的出口销量来看,除了由于地缘政治因素销量暴增的俄罗斯之外,中国汽车出口到单一国家的绝对销量不够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汽车出口两大龙头上汽和奇瑞的表现来看(他们二者都说自己是出口第一),年销量超过3万辆的单一市场屈指可数,想要在当地实现建厂盈利依旧有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易行难,创维汽车想要通过海外拓展销量,即便是和沙特王室合作,也难以抵挡客观规律的限制,山路十八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