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技场上,美国似乎正试图通过一厢情愿的关税手段来阻挡中国车企的崛起。然而,这一策略似乎并未如愿以偿,反而更加凸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在对华加征301关税4年复审期结束之后,美方决定在原有的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类目包括光伏设备、锂电池、矿产、半导体、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等,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电动车类目,将原有的25%关税税率提高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一消息发布的同一天,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墨西哥推出了其首款皮卡车型“SHARK”,这一行动无疑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坚定步伐,这也是比亚迪首次在海外发布新车,计划投放墨西哥市场之后在南美和东南亚等地扩大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界分析认为,美国提升关税是因为中国电动车竞争力太强,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举措。彭博社指出,考虑到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与其竞争将非常困难,底特律三巨头已经在电动汽车上押了这么多赌注,所以实际上是在保护底特律以及国内的特斯拉。

但这种举措未必能够有效,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美洲汽车和工业实践联合负责人Dan Hearsch便认为,提高关税是一种近期的保护主义行为,可能会推迟但不会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向美国推出电动汽车,这只是时间问题。并强调,西方汽车制造商、西方供应商应该提高水平,并准备接受或与中国电动汽车一起玩。”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市场上与西方车企竞争的实力,并占据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价格上,欧盟在 2023 年 10 月表示,截至 9 月,中国公司占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的 8%,到 2025 年可能将其份额增加到 15%。欧盟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将本土车型的价格降低约20%。

近期“海鸥”的小型低价电动汽车更是令美国汽车制造商和政界人士感到忧虑不安。海鸥在国内的售价约8万元,短续航版本售价还不到7万元。尽管“海鸥”的价格低廉,但其驾驶表现出色,装配质量可与售价是其三倍的美国制造电动汽车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外国媒体分析指出,美国此举可能是象征性的,原因在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很少,反而会影响到其合作伙伴。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Gabriel Felbermayr便指出,拜登政府没有与其伙伴协商这一事实是一个不好的迹象,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当涉及中国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合作,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非常突然且令人惊讶的干预。

当然,与美国想方设法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并未太重视美国市场,5月15日,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美洲地区总裁李柯便表示,比亚迪没有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因此美国对中国制电动车关税提高至100%对比亚迪无影响。

总之,美国一厢情愿的关税壁垒难挡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可能反而会加速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中国车企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中国车企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合作,以拓展其全球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