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本田(Honda)和日产(Nissan)正联手书写日本汽车工业的新篇章。他们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合并,打造一个全球第三大的汽车巨头,这不仅是日系车企的重大转型,更是面对全球电动车竞赛的一次大胆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新巨头诞生:全球市场即将洗牌

这次合并将使本田和日产组成一个年销量超过720万辆的新集团。如果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加入,这个数字将跃升至800万辆,坐稳全球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丰田(Toyota)和大众(Volkswagen)。计划显示,2025年6月前完成谈判,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两家公司将同时退市,进入控股公司旗下运营。

控股公司成立后,本田将牢牢握住方向盘。多数董事会席位和公司总裁将由本田提名,进一步巩固其主导地位。合并后的新实体预计年收入可达30万亿日元(约1820亿美元),运营利润突破3万亿日元(约192亿美元)。

日系车企的绝地反击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狂风骤雨中,这次合并更像是一场自救行动。日产近年来一直在泥潭中挣扎。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滑坡,让日产不得不在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生产能力。而本田,尽管靠摩托车和混动车业务维持了一些稳定,但也因中国市场的疲软拖累了整体表现。

本田总裁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这不是一次援助,而是一场平等的合作。日产必须先稳定自己,再谈携手前行。”

各方反应不一

前日产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是是日产的关键人物之一,被誉为将日产从破产边缘拯救出来的“管理奇才”。1999年,他被雷诺派往日产,担任首席运营官,帮助日产实施大规模重组,包括削减成本、关闭亏损工厂以及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从而成功扭转了公司的命运。然而,他在2018年因财务不当指控被捕并遭日产解雇,此后逃往黎巴嫩成为国际通缉犯。

自2018年因惊人的逮捕和财务不当指控被免职以来,他依然关注日产的命运。在日产宣布与本田(Honda)展开合并谈判之际,戈恩在黎巴嫩通过在线视频却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直言,与本田的合并在工业逻辑上“没有意义”。“两家公司在强项上重叠,在弱项上也重叠,”戈恩说,“到处都是重复。对我来说,这在行业里行不通。”

他进一步指出,本田在资本合作上毫无经验,而日产的管理层也缺乏自我修复的能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惊慌失措地‘投降’,对本田说‘请帮帮我们’,”戈恩说道,“但本田是日产的‘宿敌’,而且本田在联盟或合并方面毫无经验,我很怀疑这能如何运作。”他还再次补充:“本田与日产并非互补型企业,我不认为这次合作会成功。”

与此同时,日产最大股东雷诺(Renault)则表示,愿与日产讨论各种可能的合作方案。

此前,富士康(Foxconn)曾向日产发出收购提议,但遭到拒绝。据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已暂停相关计划,但仍在寻求电动车代工制造的业务拓展机会。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否认了富士康的接洽是促成本田-日产合并谈判的原因。他表示,日产与雷诺的合作仍将以“项目为基础”进行,而三部敏宏则称本田不会因此改变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关系。

市场普遍看好这一消息。消息公布后,本田股价上涨3.8%,日产涨幅1.6%,三菱汽车股价更是上涨5.3%。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合并可能重塑日本汽车行业格局,但未来仍需解决文化差异、管理整合及市场定位等难题。

规模效应vs文化挑战

此次合并不仅是规模上的壮大,更是在技术研发、电动车平台和生产优化上的一次资源整合。两家公司计划共享研发费用,加速电动车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这意味着,本田在混动技术的优势,和日产在皮卡领域的经验,可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然而,挑战同样不可忽视。两家公司在文化、管理和市场布局上的差异是一道难题。正如分析师Stephanie Brinley所说:“纸面上看,这次合并前景光明,但执行才是考验的开始。”如何协调内部竞争、解决高端品牌(讴歌和英菲尼迪)的定位问题,以及重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都将成为成败的关键。

赌一把未来,赢一场未知

在电动车革命的浪潮中,这次合并无疑是日本车企的一次豪赌。它象征着对传统的突破,也是对未来的不懈追求。但无论结果如何,本田和日产已用行动表明:在巨变面前,他们选择了向前迈进。最终,这场“大冒险”是成为经典案例,还是又一页教训录,时间将给出答案。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