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家亚伯拉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孩子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后进而追求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

但大脑里负责控制情绪、决策和规划的前额叶皮层还没能跟上心理及身体的发育速度,让孩子在求知欲变强烈的同时,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也产生对家长约束的反抗。许多家长也生出疑问:乖孩子为什么变成“小刺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宏晶

国家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师元班实践导师和班主任导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西南大学毕生心理发展实验室主要成员。

案例一

“如何丰富二次元少女的着装审美?”

提问人: 玲玲父母(玲玲 14岁 初二)

玲玲很喜欢漫画,把零花钱都用来购买假发、动漫服装,不接受其他风格的着装。父母不知道怎样沟通,才能引导她接受多样的穿衣风格,怕念叨多了,损害亲子关系。

专家支招:“二次元文化”作为孩子众多兴趣爱好之一,与读书、追剧、看短视频或演唱会等一样,都属于正常范畴,家长无需持有偏见。

家长也可以尝试融入“二次元”世界,寻找契机正面引导与激励,不要简单粗暴地干涉或禁止,以免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寻找双方沟通的平衡点,比如陪伴孩子参加漫展,探讨角色及周边商品的价值,鼓励孩子用合理的零花钱额度,管理自己的“二次元”开销。

引导孩子理性对待兴趣,认识到个人爱好丰富多样,但不能沉迷其中以致荒废学业、扰乱心智。确保学业优先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时间,将兴趣作为学习之余的积极驱动力。

案例二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中考后的叛逆和坚持?”

提问人:阿泽父母(阿泽 15岁 初三)

阿泽痴迷架子鼓,父母担忧影响中考备考,用切断经济来源的方法禁止他练习。中考后,阿泽坚决表示放弃高中,自食其力努力成为专职鼓手。父母非常震惊,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

专家支招: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探索与成熟的必经阶段,家长强硬干预反而适得其反。建议家长在中考后的暑假,采取温和策略,以退为进,增进沟通。孩子成长中渴求正面激励,家长应避免过度批评,试着支持孩子兴趣,满足孩子自主掌控需求。

亲子关系永远放在第一位,家长也要自省、成长通过参与孩子的兴趣活动,增进理解,展现包容与支持,以柔软姿态应对青春期孩子的锋芒,助力孩子平衡学习与兴趣,将兴趣爱好作为释放压力的途径,促进全面发展,确保孩子顺利过渡到高中生活,实现学业与兴趣的双赢。

案例三

“为什么父母总是揪住小事,理解不了我的真实需求?”

提问人: 牛牛 10岁 四年级

妈妈认为我玩手机,爸爸也说我不努力,我突然就崩溃了,大喊大叫:“你们从来看不到我的努力,只会批评我,只知道看分数,从不信任我,从不表扬我,从不关心我学习压力大不大……期末复习很辛苦,你们知不知道?”

专家支招:孩子情绪崩溃常源于长期累积的压力释放。家长应耐心倾听,无评价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其认识自我情绪。通过共情理解孩子的执拗,积极回应需求,避免冷处理。与孩子共寻解压之道,鼓励表达,分享支持,并开放讨论家长需要改进之处,促进相互沟通。

最关键的是,家长要理解孩子背后对关注、陪伴、鼓励、认可、接纳与信任的深切渴望,敏锐捕捉孩子亮点,给予正面反馈,全心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与价值。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缓解孩子情绪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案例四

“家里的‘开心果’为何变身为‘酷女孩’?”

提问人: 叶子妈妈(叶子 11岁 五年级)

叶子妈妈很苦恼,在她的记忆里,女儿从小性格随和,亲子关系也非常亲密。但10岁后,女儿就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出来也“全副武装”,帽子、口罩、大罩衣。

和父母之间的“好好说话”也成了奢望,火药味十足。

专家支招:青春期荷尔蒙变化会导致致孩子身心发生变化,性格急躁、情绪不稳且敏感。想要改善亲子关系,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变化,适时沟通正视成长挑战。

考虑用书写的方式鼓励、赞美孩子,温柔呵护,建立信任,提供支持。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进亲子互动,促进情感交流。

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释放情绪,提升自尊自信。整合家庭与学校资源以理解和支持为基石,共同助力青春期孩子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健康成长。

来源 | 《新家长报》第1472期

编辑 | 本报编辑部 贺洪媛(实习生)

审核 |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