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2月,钛媒体APP发布的《褪去黑白、卡顿标签,墨水屏逐步走向大众市场》一文中,笔者就曾预测,2022年将会成为墨水屏发展的分水岭,其中的技术突破和行业风向变化之一是彩色墨水屏的出现,可以让墨水屏产品摆脱单一的阅读场景应用,具备向外扩展的能力。

从最新的市场动向来看也确实如此,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4月电子墨水屏产品中,从市场的体量来看,传统黑白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达到91.4%,然而,彩色墨水屏的快速增长与市场侵蚀趋势却也十分明显。

数据层面,2022年,彩色墨水屏的整体市场份额仅为2.7%,2023年尽管有所增长,但增速却未达到“爆发式”的阈值,全年销售份额提升至4.2%。而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其市场份额就已经实现了相较于2023年的翻倍增长,彩色墨水屏产品市场份额占总体销售的8.6%,可以说,属于彩色墨水屏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彩色墨水屏的新使命:成为个性化的“数字皮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roject Dali

笔者最近观察到了一款很有趣的产品——Project Dali,这是华硕推出的一款概念PC,首次亮相于今年的Computex展会上。“墨水屏”和“笔记本”,听起来似乎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技术方向和品类名称,要知道,如今的PC都是以广色域、高刷新率、高分辨率显示著称的,如果将显示屏替换为墨水屏,多少有点“体验倒退”的意味。

华硕当然也知道这一点,Project Dali的最大特点确实是配备了一块全彩色电子墨水显示屏,但它的尺寸只有12英寸,并且电子墨水屏的出现并非为替代主显示屏,而是被设置在笔记本的“A面”(A面是个术语,通俗理解就是在笔记本表面的壳子上)。

不过提到笔记本产品与墨水屏的结合,华硕也不是第一个,2020年,联想ThinkBook Plus的外壳上就搭载了一块黑白墨水屏,不过与华硕主打装饰性的功能相比,ThinkBook Plus的墨水屏具备真正的显示与交互能力,但是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风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想ThinkBook Plus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用户都喜欢在笔记本的外壳上贴一些标签,笔者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是这样做的,或是一些厂商的贴纸、角色的贴画甚至还有贴春联的。从本质上来说,这跟Project Dali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用户都是希望让笔记本可以拥有更多DIY的个性元素展示,只不过后者是通过彩色墨水屏达成这一目标的。

而且华硕也并非第一次做这种类似的尝试,2020年,钛媒体APP就曾体验过华硕推出的ROG幻14产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转链接查看:《ROG幻14笔记本首发评测:轻薄、性能、个性,它全都要! | 钛极客》,它上面搭载了一块光显矩阵屏,通俗来说就是在外壳上通过打孔透光+安装LED灯珠的方式,实现让笔记本外壳也能依靠改变灯光开关的方式组合出不同图案,使其具备一定显示能力的同时不至于消耗过多电量。

可以说,鲜明的外观特征,让ROG幻系列推出后就受到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度,毕竟谁也无法拒绝一台能够在办公室开会时实时通过外壳传达情绪的笔记本产品。发展到2024年,ROG依然在对幻系列进行更新,从一个创新品类变成常驻更新的产品线,也足见它的价值。

Project Dali可以说是幻系列产品的“增强版”,产品本体基于华硕ROG Zephyrus G14机型,通过在笔记本的外盖上集成了一块12英寸、1600×1200分辨率的E Ink Spectra 6全彩色显示屏,使得这块屏幕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设计。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随时更换显示内容,实现高度个性化的外观定制。相较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电子墨水屏的优势在于显示静态内容时几乎不耗电,这一点与之前的光显矩阵屏有显著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roject Dali上手视频

华硕电脑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俞元麟(B站账号:普普通通Tony大叔),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上手视频,截止目前已有24.1万次的播放量,足见很多用户还是对这种新形态感兴趣的。然而,Project Dali仅仅是一个概念产品,目前华硕官方也尚未公布明确的上市计划和价格。

一位负责墨水屏产品研发的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墨水屏的上游成本依然非常高,尤其是大尺寸的墨水屏,即便是黑白产品其成本价格也远超同尺寸的LCD屏幕,彩色墨水屏则更贵,并且由于是新技术,目前良品率、成熟度与成本相对可接受的区间也就在10英寸左右。”

墨水屏想拿掉“阅读器专属”标签,成本是最大的门槛

钛媒体APP通过在电商平台查询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市面上实现量产销售的主流彩色墨水屏显示产品,主要集中在6~10英寸之间,而一台10.3英寸的彩色墨水屏电子阅读器,售价已经达到了4000元以上,可以预见的是,如果Project Dali实现量产,加之ROG品牌自身高端定位的溢价属性,光这块屏幕可能就要增加6000元甚至更多的产品销售溢价。

只能说,Project Dali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利用彩色墨水屏的低功耗优势,可以让很多产品“外观个性化”需求拥有技术层面的现实落地技术通道,这就跟柔性显示屏的出现一样,它既可以在包上、衣服上,也能在音箱、手表上,一切需要显示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解决方案。

而墨水屏除了起到装饰性的作用以外,更多的应用还是回归到本职的“显示”功能上,早在2012年,Pebble就推出了采用墨水屏的智能手表,并且初次参与众筹就在1个月内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代Pebble智能手表

首款Pebble智能手表配备1.26英寸的黑白e-paper显示屏,具备接收通知、控制音乐和运动跟踪等功能,电池续航时间可达7天,因为比同期的Apple Watch在续航层面有明显更好的表现,并且也能满足日常的基础信息提示功能,因此被许多业内人士所看好。不过Pebble品牌并没有得到“善终”,最终2016年落入被Fitbit收购的命运。

与Pebble智能手表有类似命运的产品还有YotaPhone,除了正常的显示屏以外,加入了墨水屏在产品背面,看起来很创新的结构也难逃悲惨的企业命运,2019年,Yota Devices公司宣布破产,并停止了YotaPhone的生产和销售。

所以可以看到,墨水屏围绕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案例不在少数,除了电子阅读器以外,墨水屏与其他形态的智能终端都有过结合的案例。为什么没能成功呢?核心还是最简单的问题: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太科技(E Ink)

与其他显示方案相比,墨水屏的上游供应链结构较为单一,根据统计数据,仅元太科技(E Ink)一家的产品供应量就占到了整个市场的9成以上,前文提到的Project Dali所采用的方案同样来自于元太科技,虽然国内外其他显示供应商近几年也在加速对墨水屏的布局,但始终没能打破元太科技的垄断链条。

过于集中的上游资源,使得终端厂商的议价能力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对于“电子阅读器”这些主要以阅读、书写为应用场景的产品,可以直接将墨水屏的高成本转嫁到产品售价,但对于想将墨水屏作为主功能外“差异化功能点”的厂商来说,墨水屏本身的成本增加,甚至很难覆盖其带来的价格增加,对消费者带来的吸引力也没有显著增强。

所以从短期来看墨水屏的主要应用依然是“电子阅读器”或者是“墨水平板”,彩色墨水屏是技术趋势,同时也是用户的现实需求,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当中,只需要处理黑白文字的应用场景正在收窄,墨水屏自身的护眼属性,也会伴随其他显示技术在护眼能力上的不断精进所稀释。

钛媒体APP分析认为,彩色墨水屏技术的出现和逐步规模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墨水屏设备的销售甚至是各类其他形态的开发,但从长期来看,墨水屏依然会是个小众赛道,根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子纸平板的出货量为1254万台,其中,国内市场销量达到了123万台,而墨水屏产品的出货量最高也不会超过1500万台的上限。(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