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以前是一个乡村教师,可他对做“孩子王”很不满意,后来中了进士,就扶摇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靖康之役的时候,秦桧还是个爷们,同金人谈判时,不同意割地。但做了宰相的秦桧却实行了破坏大宋和平统一的计划,抛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言论,成了投降派。

高宗一时半会儿没能适应秦桧转变的速度,在朝野的舆论下,把秦桧撵回了家。

秦桧曾经问大臣宋朴:

“你看我跟古人比怎么样?”

宋朴说:

“您比郭子仪强一点,但比张良差一点。”

于是秦桧问理由。宋朴说:

郭子仪被宦官挖了祖坟却没有办法,您却让宦官大气不敢出,所以比郭子仪强;比不上张良是因为张良的功业退休了也没人动得了,您呢,如果一下台,茶都要凉了。”

秦桧听了,在那儿感叹了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桧被金军俘虏,之后变节溜了回来。他南归之后,自称是杀了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回的。于是人们开始了三千问:

为什么只有秦桧一个人回来?回来的路两千八百里,一路上有通行证?他家眷都被放归,难道是金军不仅不扣留,还负责接送……

事情的真相是金国大臣曾经召开复仇南宋会议,讨论间谍的问题。鲁王说:

“只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顺我’。”

忠献王粘罕说:

“没事!我想了三年,认为秦桧最可靠!他虽然老是装忠烈,但其实他内心中经常能‘委曲顺从’,今天放他回去,明天他就能卖国,见效快,疗效好!”

就这样,金人决定放秦桧南归。事实果不出粘罕所料,鲁王很佩服粘罕的神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桧南归以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其中的“南人归南”,其实是一句空话,因为这得看金人肯不肯让商人南归。

第二件“见面礼“是一份致女真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忠朴过人”,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说得到他是“又得一佳士也”。

之后,秦桧迅速爬上了宰相宝座。

有个叫胡铨的官员反对“讲和”,并上奏请求高宗砍掉秦桧的脑袋瓜。结果他立即受到了秦桧的打击,贬往“昭州(现在的广西平乐县)编管”。

胡铨因“妾孕临月”,想稍微推迟几天启程,结果被临安府的人架着弄到广西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以后,秦桧觉得还不够解恨,就又胁迫赵构特地下了一道诏令,把胡铨定为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