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一位朋友小K,她身边有一些已经实现了FIRE的朋友,而她本人也选择了与之类似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FIRE只是提供了一种拒绝996的生活方式。拒绝奋力向上爬,就如同拒绝和千军万马一起走独木桥,拒绝被消费主义捆绑等等,而路的终点,则是通向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FIRE?

FIRE可以简单理解为:财务自由,也有人管叫“早早退休”。这个概念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1992年,在一本名为《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书里,作者第一次提出了FIRE的概念,今天,对于FIRE,我们可能会有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

FI:Financial Independence——财务自由,就是你的被动收入可以支持你的日常花费,比如房产租金、理财投资、版税等等,所以,你可以不朝九晚五了,可以去追求自我了。

RE:Retire Early——早早退休,就是相比于传统的65岁以后退休,你可以工作二十年、十年以后就退休,甚至更早,我想这也许是大多数现在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每天996、下班挤地铁的年轻人都非常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

什么是已经成为FIRE的那些人想要的生活,答案可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也问了我的朋友,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喜欢思考同一个问题:财务自由的最短路径是什么?并为之去努力。

没有明文规定,但“低调”是FIRE教成员们共同遵守的第一规则,因此,尽管在过去十余年间,FIRE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股浪潮,试图在中文社交网络上找到他们,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像是当代的归隐者,只留下只言片语——一位「可投资资产」在千万级别的大厂员工,35岁时就选择了退休,现在过着「节奏缓慢,不焦虑」的生活,健身,买菜,养花,遛狗;一位前码农,44岁时退休开了一家健身房;一位在美华人,35岁退休后成为了铁人三项运动员;一位名校MBA的毕业生,在工作了十年后转行去做了房产中介,闲暇时免费帮朋友照顾孩子。然而循迹而去,往往会是无功而返,他们会委婉地拒绝透露更多,所以你很难弄清他们到底是真朴素还是假贫穷。

在职场中变得迷茫也是不少人选择FIRE教的动力之一。「你总夹在一个中间的位置,上面要面对领导,中间要面对同事,你要让他们干活,但是你要记住,你不是他们的领导。」出了纰漏,哪怕只是没有将某一种可能性纳入考虑范围,「同事就会质疑你,领导会说你笨,然后改来改去,改很多遍。」「所有人都有质疑产品经理的权利,也必须去质疑。」一个项目千辛万苦地最终上线后,也可能面临直接凉掉的结局。这是一份吃力不讨好又没有入行门槛的工作,因为「门槛在里边」。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公司的业务,技术,设计,运营,还得学着怎么跟人说话,怎么「哄着别人干活」。

实现FIRE的法则?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这本书里也曾提到了4%法则。现在已记不太清了,大概意思是攒够25倍的年开销资金用于投资,按非常保守的4%收益计算,被动收入大于生活开支,就能实现财务自由。如何开源,如何节流,如何保证在没有固定工作的前提下还拥有抗风险能力,是选择FIRE的人必须考虑的。FIRE的圈子里有一位这样的朋友,他90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IT公司。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他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从央企到外企,再从外企到自主创业。房价初起的时候入市买房,最多的时候,他拥有一线城市内的6套房产。财务自由的实现过程被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带过,听起来,这本来就是他人生规划的一部分,而非需要节衣缩食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但二十年后的年轻人已经很难重复他的路径了。

实现财务自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现在这个时候会比此前更加艰难。要降低难度系数,最好的方法就是节约欲望,这样,25倍年开销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天文数字,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抵达FIRE的最佳途径?

“别怪这个城市太拥挤又繁忙,每天给一个一个挤地铁的时间,在忙碌中成长”。最近上下班坐地铁的无聊间隙,发现了一个可以帮助小编抵达FIRE的入口——‘会计识堂’,只要微信20分钟,就可以轻松学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