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洗浴不用“澡票”赚钱,活了下来。餐饮如果“菜品”不是主营,该如何生存?

前几天,我去某购物广场探店,发现顶层的餐饮,已有半数消亡,选了一家本地特色的正餐,没想到出品如此之差。回来之后,想了许久,打算写下我发现的“餐饮偏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入的这家店,主打筋头巴脑。这筋头巴脑,指的是牛的筋与肉,前些年火了一阵,慢慢过气,类似的店还有火锅鸡、炭火牛蛙、东北一锹鲜等。

想到用筋头巴脑做主材的人,一定是一个餐饮老炮。因为,早先牛碎肉很便宜,一般会打成肉卷,处理过后口感也很不错,好吃且毛利高,这是我对筋头巴脑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试到的这一锅筋头巴脑是用砂锅上菜,汤多显得食材很少,细看食材发现是精选,采购是按照牛的不同部位采购,而不是“筋头巴脑”,采购成本增加,定价应该在成本里乘了4,没有品牌溢价,客户体验感较差,几份凉菜出品也是马马虎虎,不由叹息,这样的店不久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餐饮行业未来怎样,我也不是很清晰,而当下“无菜可吃”的现状,不知何时能突围?

“无菜可吃”的餐饮格局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不懂餐饮的人做餐饮,另一类人是太懂餐饮的人做餐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不懂餐饮的人做餐饮。这类朋友感觉有钱就能做餐饮,装修好就能做餐饮,偷学几个配方就能做餐饮,也许可以靠手段火一时,没有菜品可吃,恐怕不会太长久,要么有经典菜压阵,要么有研发能力试品,主营的产品当下还是主要营收。一个不懂行的老板,找一堆不懂行的新人,投一个“无菜可吃”的饭店,好尴尬……

再说太懂餐饮的人做餐饮。记得,有一个在行内多年的前辈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一家餐饮企业,说自己多么多么热爱美食,大家都是为了赚钱。此话虽然片面,细思也是实话。这种现实,让许多懂餐饮的人,更倾向于哪些菜卖得好,哪些菜利润高。其后果便是相对的同质化,又闯入“无菜可吃”的循环。如果让我比喻,我想就像一包方便面,虽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包装,它始终还是一包方便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些品牌餐饮也是如此,将广式的凤爪做成了压锅菜,以前用笼装是广式,现在用盘装就西北菜,我就不认识你了?后期的餐饮是否也会像洗浴一样,将一道食材近似的菜,分为港式,泰式,日式?

我与许多大众厨师朋友聊过,如何“有菜可吃”?多是三分钟热度——无果。其原因为,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只剩吃饭、睡觉。我也认识一些名厨,他们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还可以招待朋友,他们经常为一些品牌餐饮做菜品研发,这些成果可以开品鉴会,有些进入高端渠道,有些进入食品工厂,再迂回餐饮……

路在脚下,怎么走还要看自己!当下商业综合体内的餐饮企业,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僵局,招商补不齐离场,顶层正餐与负一小吃将处于尴尬境地,也许这就是一个周期。“有菜可吃”也许是一个破局点,需要文化底蕴,需要懂餐饮,需要懂商业,更需要懂的人遇到懂的人,一起解决“去哪吃,吃什么”的变革。我是骞味,懂媒体,懂美食,懂餐饮。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