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时期,当时,外国列强大举入侵,而占据统治地位的清政府却只能是对内残酷镇压,对外无底线讨好,导致社会逐渐殖民地化。不过,尽管是那样令人不堪回首的年代,也是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人和事的。举例来说,当时有许许多多的进步人士,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命运而不断奔走,努力让中国跟上世界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增强国力,避免被列强彻底吞食,清政府曾经在恭亲王奕訢、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领导下展开了洋务运动。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少名气没那么大的官员其实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轰轰烈烈的自强运动中,作为李鸿章幕僚的盛宣怀就大放异彩,他虽然可能没有多么显赫的声名和地位,但却一人创办了两所如今的重点大学,在中国的金融、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二十四年(1844),清朝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而就在同一年的年末,盛宣怀出生在了江苏省常州府的武进县,也就是今江苏常州钟楼区一带。十五六岁时,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到了盛宣怀的家乡,这让他被迫四处辗转,最终来到了湖北。在湖北,盛宣怀受到了巡抚胡林翼等经世派人物的影响,开始探寻用实学振兴中华。

同治九年(1870),盛宣怀被李鸿章引为幕僚,他做事干净利落,见识高于旁人,于是很快得到了赏识。入府三年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被委任为会办,也就是总办唐廷枢之外的二、三号负责人。后来,轮船招商局经历多次改组,成为了如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招商银行,可以说盛宣怀为其发展也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府的第五年,盛宣怀被委以办理湖北煤、铁两大事务的重任,他不负众望,很快设立了开采湖北煤铁总局,并请来英国矿师进行勘探。可惜的是,在盛宣怀准备正式开采大冶铁矿时,李鸿章却因经费不足被迫搁置了这一项目。十几年后,盛宣怀又将这一计划告知了张之洞,后者借助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大冶铁矿丰富的矿藏为著名的"汉阳铁厂"提供了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的失败让盛宣怀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并奏请在天津设立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称北洋大学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第一所被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府,北洋大学堂引入西式制度,教授工程、矿务、机械、律例等实用性很强且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为后来的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实用人才。

民国时期,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国立北洋大学。1917年,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分出法科给北京大学,并吸收北京大学的工科,成为专办工科的大学。天津解放之后,北洋大学得以重新复课,1951年,它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为了如今的天津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立北洋大学堂的第二年,盛宣怀被派往湖北接手汉阳铁厂事务,他也于同年再度上奏,请求在上海设立高等学府"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不同,南洋公学同时兼有师范、小学、中学、大学这一完整体系。

因为处在经济贸易发达的地区,南洋公学主攻的方面是商务,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清政府新设置的商部接管后,它改名高等实业学堂。

不过,仅仅一年之后,邮传部又将其接管,并开始将其改名为邮船部高等实业学堂,将其定义为工科高校,为铁路、电机等领域培养人才。辛亥革命之后,名字越改越长的南洋公学重新被命名为南洋大学堂,后来,它又被国民政府交通部所接管,改名为了"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这之后,南洋公学历经多次改组和改名,最终还是在1959年得到了使用至今的名字——上海交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盛宣怀奏请朝廷设立了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而它们后来变为了天津大学、上海交大,或许还可以算上西安交大和台湾交大。如果不是他,或许这些重点大学的历史甚至命运都会大不一样。

除了这两所大学,其实盛宣怀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电报总局、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总的看来,其功绩可谓是涉及范围极广、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