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时候,在中国影视圈跟文艺圈各发生了一件大事——葛优凭借电影《活着》成为了戛纳电影史上首位华人影帝。而余华凭借《活着》成为文艺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时间,家喻户晓。

许多人都说,张艺谋是余华的贵人,因为在张艺谋拍摄这部电影大火之前,余华的《活着》因为内容太多大胆,没有出版社敢发,因此出版一直受阻。但是其实,余华的贵人有两个,除了张艺谋,还有他第二位妻子陈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余华小的时候,父母带他在县城生活,他高考落榜后,就成为了一名牙医,不过很快,余华厌倦了这份工作,他选择了跟鲁迅先生一样的道路——弃医从文,哪一年,余华23岁。

当时只读到高中的余华,没有任何写作基础,全靠自己看《人民文学》自学,人只要热爱一件事情,就很容易做成功。两年后,余华进入了文化馆工作,成名之后别人都说他的小说写得简洁,他自嘲到:我认字少,所以写的简短。

在文化馆中,余华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叫潘银春。潘银春很漂亮,身边追求者很多,但是她却偏偏对余华情有独钟,当时的余华也算是小有名气,潘银春更多的是对他的崇拜。当余华托人告诉潘银春自己想跟他见面时,潘银春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在26岁那年,两人结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的余华仍旧是奋力往前爬,但是潘银春却满足于当下安乐的小日子,不同路的两个人,注定是要分开的,两个人时常吵架。在余华29岁时,他去北京创作研究生班学习,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陈虹,同时他还在这里与莫言成为了同学。

陈虹是一位长相非常貌美性感的诗人,有才有貌,余华说自己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沦陷了。但是他自己已经有妻子了,所以只能将自己的爱慕之心藏在心里,两个人也就以朋友的身份往来。当时独自在北京的余华,过得非常穷酸,住的出租屋只有九平方。

陈虹经常来帮余华收拾房子,两人都是搞文化的,在一起总是会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余华在北京,见到了自己之前从没有见到过的东西,他的见识见闻跟自己妻子已经相差很远,两个人的茅盾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在1991年的时候,两个人结束了自己长达6年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也选择辞职去北京,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陈虹没有对贫穷的余华没有丝毫嫌弃,而且还在余华离婚不到6个月的时候跟他结婚了,婚后的两人,整日就挤在9平米的出租屋中。妻子陈虹一直相信,以丈夫的才华早晚会出人头地。

有一天,余华无意间看到了一首叫《老黑奴》的民歌,歌中的主人公命途多舛,家人都离世了,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活着。余华一下来了灵感,并以此为蓝本创作出了《活着》。一开始的写作并不顺利,余华怎么都写不出那种感觉,妻子陈虹对他说:“要不你用第一人称试试?”在妻子的启发下,余华改变思路重新编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常边写边哭,还说:“好的创作就是这样,先感动了自己,再感动别人。”

在写完这本书后不久,张艺谋上门拜访,他当时是想拍摄余华的那本《河边的错误》,想讨论版权的问题,余华便将自己刚成书的《活着》拿给张艺谋看,第二天一大早张艺谋就敲他家门:“我一夜没睡,我现在决定要拍《活着》!”当晚,张艺谋就给了他2万的改编定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艺谋凭借这部电影拿奖拿到手软,余华也凭借这本书从穷小子变成富人。1998年,《活着》获得了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这是意大利的最高文学奖,而且还被评委“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十部作品之一”,在2004年的时候,余华又因这本书获取了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如果说,人类的命运是苦难,归宿是死亡,那我们应该如何活着?为什么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活着》中的序言里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活着。无数人表示,看完这本书,自己又重新获取了勇气,获得了向死而生的力量,生出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这本书其实并不长,只有10万字左右,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它能够带给我们的震撼,绝对是任何书籍都比不了的,而且书不贵,喜欢的朋友可以带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