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在原有版图上又出现了一个南斯拉夫联盟,这两个名字很让人困惑。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炸了中国的大使馆,当时引起国内群情激愤,不少人都支持米洛舍维奇,可其实当时老米已经是穷途末路,很快就被海牙法庭作为战犯审判,确实让国内许多盲目爱国主义者哑口无言,这里面又有什么门道?南斯拉夫最终分裂成几个国家,里面有塞黑,有波黑,还有个黑山,这些“黑”又都是怎么回事?本文就用最简练的语言讲述南斯拉夫的故事,一网打尽巴尔干半岛的那些前南国家。

严格意义上说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包括: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土耳其的一部分。而南斯拉夫最终解体为下列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2008年科索沃独立,但未被塞尔维亚认可。这些就是所谓的前南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尔干半岛国家和前南斯拉夫国家

巴尔干民族的历史

巴尔干民族的历史

巴尔干半岛的居民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一支斯拉夫人的部落冲破东罗马帝国的多瑙河防线,来到巴尔干半岛定居,与当地的土著融合,被称为“南斯拉夫人”。至于“斯拉夫”这个名字,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拉丁语的“Slavica”,原意是“奴隶”,因为当时东罗马人的奴隶多为斯拉夫人,所以就用这个名词来代替一族人了。

公元9世纪到10世纪,这片土地陆续出现一些小的公国,彼此之间交战吞并,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是塞尔维亚的前身,公元11世纪“塞尔维亚王国”建立奈马尼亚王朝。可以认为塞尔维亚是巴尔干半岛最早出现的国家,也是整个南斯拉夫的鼻祖。

公元14世纪,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崛起,逐步扩张到巴尔干半岛。1389年科索沃战役后,奥斯曼土耳其吞并了塞尔维亚,建立了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但是一部分塞尔维亚人不甘心当亡国奴,在塞尔维亚南部的山区依托天险闭关自守,保持独立近500年。期间奥斯曼土耳其曾多次进攻,但都没有建立统治,于是这片地方就成为没有被土耳其人征服的地方。在闭关自守的数百年间,当地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心理特征和民族认同,1435年起,他们自称为黑山人,这是“黑山”作为国家名称第一次见诸史册。黑山旧译作门的内哥罗,或者切尔纳果腊,分别是拉丁语和斯拉夫语“黑色的山”的音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山和塞尔维亚的相对位置

就在奥斯曼土耳其向西扩张的同时,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公国也开始向东扩张,古代塞尔维亚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人在奥地利统治下接受了天主教和拉丁字母,形成了“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一部分人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接受了伊斯兰教,形成了“波斯尼亚”人,再加上接受了土耳其人统治但没有认同宗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始终坚持独立的“黑山”人,前南国家的雏形渐渐形成了。

《圣斯特凡诺条约》和柏林会议

《圣斯特凡诺条约》和柏林会议

19世纪初期,欧洲局势混乱不堪,传统大陆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力开始变化,俄罗斯帝国为了向南扩张拿到地中海出海口,奥地利帝国希望获得亚得里亚海出海口,于是和土耳其进行了两次战争,史称第八和第十次俄土战争,第十次俄土战争时,俄罗斯帝国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双方于1877年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塞尔维亚独立,同时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的还有罗马尼亚和大保加利亚公国,但这样的安排让英国和奥匈帝国不满意,各方在次年即1878年于柏林举行巴尔干问题会议,最终达成协议: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独立,但保加利亚的面积比最初计划的大保加利亚公国要小,分出的面积补偿了塞尔维亚和黑山,波斯尼亚由奥匈帝国托管,奥斯曼土耳其仍占领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和马其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斯特凡诺条约和柏林会议

这时塞尔维亚的国土面积不大,远远不足14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吞并之前的面积。塞尔维亚人和西边的克罗地亚人是世仇,一心想吞并波斯尼亚,进而击败克罗地亚。而黑山人一直英勇善战,在保持民族独立性的同时还对异教徒占领的阿尔巴尼亚进行过多次交锋。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共同敌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于是双方结成牢固的同盟,并几乎一直持续到2006年。

两次巴尔干战争

两次巴尔干战争

1908年,奥斯曼土耳其发生革命,奥匈帝国趁机正式吞并波斯尼亚。黑山人抢先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随后塞尔维亚加入,组织巴尔干同盟,一起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准备南下夺取阿尔巴尼亚。1912年10月战争爆发,史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土耳其战败,失去了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马其顿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瓜分,科索沃划给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试图主导一个包含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阿尔巴尼亚的“大塞尔维亚”国家,但奥匈帝国担心塞尔维亚作大,于是强烈要求阿尔巴尼亚独立,此举导致了塞尔维亚开始仇恨奥匈帝国,并为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埋下了导火索。

实际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后遗症还远不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战乱,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曾经住在科索沃地区,战后这片土地被划给塞尔维亚,是后世科索沃问题的根源。

1913年6月,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分赃马其顿不均,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又是黑山先向保加利亚宣战,随后塞尔维亚跟随。保加利亚身后站着德国和奥匈帝国,他们不希望一个强大的巴尔干同盟出现在未来和俄国交战时自己的背后,于是怂恿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保加利亚四面楚歌,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奥斯曼土耳其、希腊组成联军,保加利亚大败,奥匈帝国准备出兵,但德国在关键时刻耍了他们一刀,认为此时开展大规模作战的时机未到,于是拒绝出兵,就这样,保加利亚被迫与其他国家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几方瓜分了马其顿,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塞尔维亚占领北部马其顿,这也是后来的北马其顿的国名的由来,希腊占领了南马其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特里亚农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特里亚农条约》

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疆域得到扩张,将目光对准了奥匈帝国。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打成了一锅粥。一战末期,前南国家各民族在协约国的支持下签订了《科孚岛宣言》,宣布将要联合成一个新的国家,首先合并的,就是一直以来保持高度一致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如何瓜分奥匈帝国的遗产,成为协约国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相当苛刻的条约,可是和《科里亚农条约》比起来,那就是个弟弟。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集团和原从属奥匈帝国的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条约,匈牙利被肢解,损失72%的领土,人口从2080万一下子缩水成650万,超过1000万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是外国人了。这在整个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有关这个条约和匈牙利的独立,我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特里亚农条约》规定原属奥匈帝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与原有的塞尔维亚组成一个新的国家,最初是一个特别奇葩的长名字,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国号为南斯拉夫。这个南斯拉夫是一个畸形的产物,尤其是强行将互为世仇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合并成一个国家,这是美英法三国不希望出现巴尔干半岛的和平,又埋下的一颗炸雷,当然这颗雷一战以后没有炸,二战也没有炸,甚至二战后都没有炸,直到铁托去世后,米洛舍维奇真正点燃了它,炸碎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斯拉夫的前身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关于从南斯拉夫王国到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请看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