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王朝给人的感觉都是弱不禁风,短暂即逝的。南明本应属于明朝历史的一部分,从1644年到1683年,前后坚持了约40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南明王朝里曾经出现两个反清的战神,一个是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但很多人不知道,郑成功的人生目标不是驱荷,而是抗清。另一个是“南天一柱”的李定国。李定国,是陕西人也,出自张献忠一系,而张献忠又出自大顺王李自成。在大明王朝传统的眼光里,李定国一系本身属于流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局势是,大顺与大明是斗争的主线,大明与满洲的斗争退居为次线。大顺的李自成先“叫胡”,他打败了大明,攻进了北京,逼得大明皇帝崇祯上吊而死,但大明的残余势力还在,李自成继续斗争他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多尔衮眼见中国内乱,趁机入关。李自成不是八旗的对手,迅速溃败。大明这边,崇祯死时没有任命接班人,明势力陷入了分裂。1644年5月,率先在南京称帝的是弘光,此时清军仅十余万,而大明名义下的士兵不下五十万,想重新统一天下不难。这种情况下弘光君臣不去讨伐满清,还在傻乎乎的主张“联虏平寇”,认为可以联合满清平定李自成、张献忠,殊不知,满清才是大明的最大威胁。

因为南明的战略愚钝,满清也决定先对农民军开刀,大顺被赶到西边去了。1644年11月,张献忠从李自成一系脱离出来,独立攻下四川,自封为大西帝,李定国作为张的义子,一直身先士卒,功劳巨大,资历仅次于张献忠另一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出生于陕西的贫苦农民家庭,并非大族,李姓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姓氏,难以找到对应的单倍群。

这边厢大顺玩完了,接下来唇亡齿寒,清八旗对弘光下手了,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弘光被灭,同月李自成亦战死,清顺治帝开始感觉到一统天下在望,时余下大西和清、南明三足鼎立,清最强。大西地盘有限,兵力有限。南明还在不断内斗,谁也不服谁,走马观花般换了好几任皇帝。这时隆武登场,郑家因为拥有一支水军,是隆武依靠的武力。郑成功一直主动请缨,出闽抗清,深得隆武赏识。郑成功的家世是如何的?他祖籍在今福建,但出生于日本九州。郑成功的爸爸是“一代船王”(或称海盗)郑芝龙,郑芝龙出身于大明帝国的小官吏家庭,他的船业能做大,依仗的是民间力量,非来自官方。郑成功的妈妈是一个日本人,郑芝龙在日本贸易时认识的。

根据《漳浦营里郑氏族谱》记载,郑成功的祖先是东晋衣冠南渡的士族。23魔方机构通过基因检测发现,郑成功后裔(闽中郑氏)的单倍群是N系南支,即属于N南-CTS962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3魔方祖源数据库里,闽中郑氏具体为N南-CTS962下游支系MF15025,MF15025是CTS962目前已知的最下游类型。数据分析指,CTS962高频于福建,在福建分布最广,约占总人口的3%,郑姓样本在3%里又占了28%,说明福建存在一个CTS962为主的郑姓家族。

出于一致对外的心理,大西张献忠选择北上抗清,但1646年不幸战死。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献忠临死的时候,叮嘱李定国要归顺大明,以大明为正统,李定国听在心里,李破了重庆贵州后,便一心投明。当时南明到了肇庆的永历帝“接棒”,永历非庸主,他迎来了第一次抗清高潮。另一方面永历也同意了建立抗清联合阵线,于1649年接受了大西军的投效。在这三年里,李定国表现出比孙可望更强烈的拥明决心,为以后他变身大明忠烈埋下伏笔。郑也重整旗鼓,在闽南重新夺取了一些领土。之后转入胶着状态,随着清廷援军南下,郑的领土得而复失。但郑不愧为水军名将,他利用清军火药不足的劣势,在漳州海边发起决战,最终郑取得了海澄(属漳州府)之战的胜利,重创了清军主力。

废话不多说,话说永历连连失地,孙可望把他移至贵州。1652年,李定国在云南练就了八万精兵,开始独当一面,在史书上大展拳脚。是年春,清军派定南王孔有德、吴三桂来犯,李定国迎战。李不但大败了来犯之敌,更一口气包围了桂林。6月,孔有德想夺命逃走,却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自焚而死,这就是著名的“桂林大捷”。李定国继续攻取湖南,努尔哈赤之孙尼堪十多万八旗来战,11月李定国在衡阳设下伏兵,引诱尼堪入瓮,双方在衡阳爆发了激战,李在阵中斩杀尼堪,清军大败。李开创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刷新了清关入关后的最大反清战绩。明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两蹶名王后,李定国的威望到达了顶峰,东部台湾的郑成功也遥相呼应。随之而来的是,李引起了孙可望的妒忌,还有清军的高度关注。孙可望连续下书七道,邀请李定国去密谈,但恐怕不怀好意。李识破了孙的意图,但又不忍心破坏团结,他没有赴约,而是制定了“联合郑成功夹击广东”的战略,这样既可以绕出孙的势力范围,又可以为大明开疆辟土。

怎料到,一代名将、在厦门痛击二十万清军的郑成功也有他的打算,他当时正和满清议和。顺治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对郑成功采取招抚的政策,主要以攻打李定国为先。顺治为了讨好郑,将泉、漳、惠、潮四府让出,郑成功笑纳之后,更借机提出要像朝鲜一样独立建国。所以李定国和郑的动机不同,李是要复兴大明为己任,而郑更希望的是割据一方。1653年3月,李定国再次出动,兵围肇庆。两广反清势力都为之响应,肇庆的义师罗锦鼐率领大明旧部投效李定国,说明李是深得民心的。——但郑成功却闻风不动,他背信弃义了。当时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郑、李两军同时发力,收复全粤绝不是梦想。

在抗清的道路上,李付出了百分百,而郑是有所保留的,郑更希望发展他集团的力量,所以他又放了第二次飞机。1654年3月,李定国以管仲自比,欲一匡天下,他再出广东了。这次他写信给郑,说“克新会,则广州可下”,郑答应合兵。李定国兵围新会,志在必得,数月下来新会的清军粮食断尽,竟然相吃了一万多人。但李的大军遭逢瘟疫,又被清的援军夹击。郑成功找了各种借口拖延出兵,导致李进退两难,最终,清军用大炮轰乱了李定国最拿手的象兵阵,孙可望在后面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李全线溃败,精锐尽失。从此李失去了主动扩张的实力。

新会之战,错不在李定国。李都是一些什么猪队友?孙可望只会背后拆台,后来直接当了“明奸”。孙可望眼见心腹大患李定国失败,马上自封为国主,全面架空永历。永历不甘心,于是联合李定国,李收到了永历的密诏,赶紧回来勤王。孙、李的矛盾爆发,正式决裂,孙兵力有十余万,李方合兵才五万。李兵弱敌强,还是勉力决战。刚一开打,孙可望方面的将领自知理亏,纷纷投降到李定国这边。孙兵败,投降给满清。

1658年郑成功牵头发起第三次进攻,与浙江张煌言会师,江南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时值清军主力在西南围剿永历、李定国,江南一带空虚。郑在舟山大捷后,一路高歌猛进,包围南京,大有划江而治之势。可惜郑怠误战机,不敌清之援军,大将纷纷战死。

南明第三次进攻是由郑亲自指挥,以失败收场。这是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也实属不易。

李定国虽然驱逐了孙可望,但孙带走了部分人马,还有军事地图、机密出走,南明的势力更弱了。1659年,吴三桂率十余万来攻,云贵沦陷,李定国、永历不敌,逃至缅甸,缅甸王畏惧满清的势力,不肯接纳,不久永历被吴三桂逼死。在这种困局下,李坚持到了最后一兵一卒,但无力回天,李郁郁而终,他的遗言是誓死不投降,“任死荒徼,毋降!”日后吴三桂这个叛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李定国则被百姓纪念。在云南勐腊县城的东北,依旧有汉王庙,又叫李定国宗祠,最近作出了翻新。吴三桂在康熙削藩的时候反清,无法得到人们认可,很快便失败。因为他弑杀救主在前,只是因一己之私而反清。

两个台柱只剩下一个,独木难支。1661年郑转战东南方的台湾,17世纪初台湾南部由荷兰殖民者东印度公司支配,北部由西班牙殖民者统治。郑率领25000个精英战士攻台,荷兰上尉Thomas Pedel(中国人称“拔鬼仔”)命令240名火枪手迎击郑成功,拔鬼仔有勇无谋,中了郑的包围,精华尽失,最终赤崁的的普罗民遮城(今台南市中西区)选择投降。

郑一路皆克,围攻热兰遮城(今台南市安平区),荷兰大员揆一固守,热兰遮易难攻,郑只能打持久战。正在难分难解之际,荷兰派了5艘军舰来援助热兰遮,郑顶着压力,在浅海和荷兰军舰决战,一战而克之。之后郑又在荷兰叛徒的帮助下,选择在城上最薄弱地方炮轰,揆一立马投降。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继续抗清,成为南明的最后一块硬骨头。坊间传闻郑死后,他的部下陈永华在大陆建立洪门即天地会,继续反清复明,此是后话。

郑成功因为深受家世的影响(其父效忠明室),矢志复兴南明,报效明君,这点李定国也一样。郑的大半生都为了主要目标“抗清复明”而奋斗,但他在抗清的时候优柔寡断,多次错失有利战机,有其性格的局限性,又两次放弃援助李定国,导致李功败垂成。李能做到两蹶名王,已经尽力了。李在处理和孙可望的关系时,一再忍让为国,在逼不得已时才驱逐孙,李并无过错。郑也毕竟坚持到了最后,其毅力令对手也敬佩。郑成功在水军的作战上,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完美战例,和李并列在大明最后的名将,郑的战术是可圈可点的,可谓善用水师的精英之将。注:N南家族多次出现精英将士,陆秀夫、施琅等都是N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