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了漫长的国庆中秋假期,大家都去哪儿玩了呢,游览了哪些名胜古迹?可曾与它们留下美美的照片?如果有,记得评论分享出来哦。

和今天的人一样,走哪拍哪,古人则是走到哪写到哪。本质上都是一个,表示——我xxx,到此一游。

像李白游庐山,得写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比如隔壁王叔叔家的天才儿童王勃,去看他爸的路上路过滕王阁得写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这其中也有一类,就是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是含有历史的厚重感的,包裹着历史过往的,比如金陵,到金陵再写诗就不光是为了展示到此一游,还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借古以讽今。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包佶的《再过金陵》“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柳仲郢奏充李商隐为盐铁推官,所以李商隐在当年暮春相机游览了扬州、苏州、金陵等地。

这中间老李就去到了一个地方,当然这家的主人并没有邀请他也没法邀请他,这个地方就是吴王夫差的宫殿。我们说了古人到了一个地方是必须写诗的,老李怎么可能意外,所以他就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吴宫》。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咏史诗,写得真是高级,吴王夫差看了想打人。

吴宫
唐·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一般的咏史之作,尤其是写宫廷荒淫生活的诗文,总免不了对其荒淫生活的正面描写,例如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再比如李白有同样写吴王荒淫的诗句: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这些诗句都是正面描写。

但是李商隐这首诗则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就给人一种死一般的沉寂: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龙槛,指宫中临水有栏杆的亭轩;水殿,是建在水边或水中的宫殿。这两个地方本应该是平时最喧哗最热闹的场所,但是而今只是死气沉沉、一片清冷。这是视觉带来的巨大反差。紧接着是听觉,本应该车水马龙、歌管相逐的热闹时刻,却宫门紧闭,悄无声息。一个“深”字和“断”字写出宫门行人断绝之状。

前面接连用了两个本应该,言出其反常之状,亦是此诗高明之处。便引得人去探寻这反常背后的真相。而诗人也在诗歌的第三句点明原因:吴王宴罢满宫醉。原来这一片死寂的背后是因为刚结束了一场宴会狂欢。

前两句描绘有多沉寂,这宴会就有多喧闹、奢靡。同时这里要注意不是只有吴王一个人醉了,而是满宫醉,整个宫殿的人都醉了,这真是一种极乐,穷奢极欲。这里的“醉”既是现实的纸醉金迷,也是精神状态上的醉生梦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奢靡,焉能不败。因此第四句,诗人继续写眼前所见:日暮水漂花出城。这里诗人没有说吴王要失败了,也没有继续深化宴会的奢靡,当然也已经不再需要深化。

而是将目光注意到了眼前的纵横的沟渠,这里只有落花(宫花)随着流水漂出宫城。这里的花也可能是侍女妃嫔头上的簪花,由此更可见吴王荒淫。

同时这里的花也可以是自然的落花,落花流水,很自然想到春光逝去,这是其一,同时诗人撷取日暮之景,不仅为展现吴宫荒淫生活,也暗示着吴国日薄西山,春将去也,吴国亦将不复。

诗人清楚地知道,唐王朝即将重蹈覆辙,这一幕悲剧将再次上演。诗人心怀“回天地、扭乾坤”的远大志向,却一生困顿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壮志难酬,郁郁而终。除了写诗讽喻,更堪奈何!

清代纪昀说:最后这七字含多少荒淫在内,而浑然不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刘熙载说:“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首诗当是此中经典。

若是一开始就写“吴王宴罢满宫醉”,再写“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则索然无味矣。

其实除了《吴宫》,李商隐还写了《隋宫》、《齐宫词》,但后者都是正面描写居多。因此有人说李商隐对夫差比较客气,真的是这样吗?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反之笔者认为侧面描写的效果更加入木三分,须知——杀人莫过诛心。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