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爱是一本难懂的书,直到今天我也不敢断言读懂了它。

父爱远没有母爱透明,爱得明晃晃,爱得碎碎念,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听到。

父爱就像玩捉迷藏游戏,总想方设法隐匿行踪却又能让我找到蛛丝马迹,捕捉到爱的痕迹。

那爱意,是早出晚归的背影,是长满老茧的双手,是染尽风霜的老脸,是自从我记事以来就不曾停歇的步伐。

甚至,在我的记忆里他就没有年轻过,就像一只老黄牛一直围着一亩三分地辛勤劳作。

他不会写诗,也不会在我生日时如杜甫说出诗是吾家事,却愿为我喜欢的诗集跑遍县城书店。

大部分时间他都很沉默,可当我受委屈时,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替我阻拦所有风雨。

有时他脾气又很暴躁,爱发火,爱抽烟,爱喝酒,而当我出现时他又瞬间风轻云淡。

最近看了《庆余年》我才知道,那叫爹例外。不把生活的不易与不平示于我,我是爹的例外;这世间唯有这个男人始终爱我如宝,爹是我的例外。

爱在日常,才不寻常。父亲节将至,一起致敬这份“爹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越得过白帝城的烟水万重山,却跨不过自己心头的父爱如山。

当初被赐金放还后,李白曾长期漫游吴越等地,意图通过干谒赠别而再谋出路,便将一双儿女留在了东鲁家中。

这一年春天当他在金陵看到桑叶碧绿如烟,春蚕对眠结茧,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在东鲁的家。

此时他漂泊在外,家中龟山北边的田地不知是谁在打理,春耕农事想必自己是赶不上了,因为归期未定,江海茫茫。

与农田春耕相比,李白更挂怀的还是家中儿女,悠悠南风已将他吹回东鲁酒楼前,归心似箭。

在酒楼东侧,李白曾亲手种下一株桃树,如此早已枝繁叶茂,碧树如烟。这一别三载,桃树几乎与酒楼齐高,可他依然没有归去。

他不只错过了农事与桃树,也错过了儿女仅有一次的童年。他是如此想念,自责,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李白偏偏不直言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主客移位,想象一双儿女在桃树下想念父亲的情景,来传达情意。

小女叫平阳,桃花树下折桃花,本该是春光旖旎的温情画面。可她却想到了为她种下桃花的父亲,瞬间泪流满面。

小儿叫伯禽,已与姐齐肩,并立桃树下,甚是可爱,可又有谁能代替他这个老父亲来抚背相怜爱?

一想到这,一向豪放的谪仙人也忍不住肝肠寸断,赶紧撕下素帛写下相思意,寄往汶水。

整首诗写得颇为流畅细腻,就像李白对儿女的拳拳父爱。在这里桃树是跨越时空的参照物,树亭亭如盖,花灼灼其华,儿女也在不断长高长大,唯有当年种下此树的父亲迟迟未归。

桃树上下,不只有生命增长,不只有光阴流逝,还有父爱缺失。

这缺失的父爱,李白一直尽量弥补,当他送别友人萧三十一去往鲁中,还在信中遥想: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

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

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唐·李商隐《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李商隐可以对很多隐秘的情感命名以无题,唯独对儿女的爱直白明晰。

只因故友杨本胜从长安归来带回了一双儿女的消息,义山就挥笔以此为题。

听说你从长安远道而来,见到了思夜想的娇儿。他是不是很少啼哭,逐渐长大。还有家境贫寒,我又不在身边,学业是不是有些耽误。

我日

当初我来梓州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的幕僚,只能将儿女托付给连襟韩瞻照顾。寄人篱下的他们过得可好?儿子阿衮是不是瘦骨嶙峋,失去母亲呵护的小女是不是也有些痴顽娇憨。

两年前,爱妻香消玉殒,人到中年的我丧妻之痛还未抚平,又是骨肉分离,雪上加霜,此刻我急切想知道关于他们在长安的一切消息。

这絮絮叨叨的疑虑一一问完,营地里的边角声已逐渐停止,又是暮色将临。在昏暗的青灯下,思夜想这一双儿女,心似灰,鬓如雪。

我日

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满含一个漂泊父亲的关爱与惦念,愧疚与自责。一想到儿女,李义山的心头再度柔软,龙种凤雏,就是他余生最大的骄傲与抚慰。

一如他在《骄儿诗》中所写: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不管在思想上如何高瞻远瞩,都逃不过一声父亲让王荆公手足无措。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一度罢相,退隐金陵。那年弟弟王安礼赴京入职,作为兄长王安石亲自为其在龙江渡口送行。

那天的风雨很大,像极了女儿七年前出嫁的天气,渡口荒凉,云雾茫茫,漫天凄风苦雨。

此番与手足分离自是不舍,可再多的不舍还有归期,弟弟王安礼还是王家人。况且此番赴京担任尚书左丞,已是高升。

可女儿自从嫁给当朝宰相吴充次子吴安持为妻,已随夫姓,老父亲想起女儿也只能称为吴氏。

如今同样的离别地点,同样的荒烟凉雨,王安石想起女儿出嫁的情景,不知不觉泪流满衣。

唯一不同,少了春风十里的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其余情景与送你渡江远嫁时并无不同。

所谓父女连心,吴氏曾在《寄父》中也曾写道: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如此父爱深沉,王安石不只倾注在长女吴氏,当第一个女儿不幸夭折时,还曾悲痛地写下: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不管是儿是女,不管是生是死,都是父亲的心头肉和掌中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树隔残钟远欲无,野云漠漠雨疏疏。

飞蚊尽逐南风去,父子灯前共读书。

—元·仇元《闲居十咏·其二》

有人说中国式父子关系像君臣,像仇人,只有生死离别那一刻才像父子。

尽管有些幸福的孩子不这么认为,可的确戳痛了很多家庭的隐痛,生前不曾好好对话,死后再无好好对话。

所以每每读到父子灯前共读书这幅画面,都甚为艳羡。窗外野云弥漫而细雨疏落,绿树过滤了残钟,夜色逐渐深沉,一切静谧悠然。

纷飞的蚊子也追逐南风而去,只剩一对父子在青灯下温情读书,或是父亲教授稚子,或是父子相互温书。

最好的爱,莫过于陪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最好的财富,莫过于诗书传家。

而父亲,无疑是最好的老师与榜样。是你,让儿女站在你的肩头,看尽世间繁华。

值此佳节,祝福天下所有父亲,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