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中国华东地区一个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大省。夏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时,山东就属于“青州”,与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接壤,简称“鲁”,省会是“济南”。

山东的旅游景区也非常丰富,著名的景点如:趵突泉、大明湖、泰山、蓬莱阁、崂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诞生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王羲之、程咬金、戚继光、辛弃疾等等。

山东一般还被称为“齐鲁大地”,关于为什么叫“齐鲁大地”这个称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解读这其中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时期,东部沿海区域的殷人和东夷人势力比较强大,很不服从西周的统治,经常性的叛乱。约在公元前1042年到公元前1040年,周王为了周朝的统治稳定,派周公姬旦带兵平定武庚和商奄之乱,征服东方诸侯国。后来周王为了镇抚殷人和东夷人,便将他的两个得力助手:周公姬旦和姜太公姜子牙,分别分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了鲁国和齐国。

鲁国在泰山的南边,齐国在泰山的北面,两个国家各百里,后来经过长期兼并战争等,两个国家的区域不断扩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两个国家基本上控住如今的山东地区,而且其中齐国更是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齐鲁两国有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交流,而且两国又是相邻,渐渐的两国内部联系逐渐加深,但是“齐”和“鲁”还是当作国家概念来谈。到了战国时期,荀子在《荀子.性恶篇》中,“天非私齐鲁子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母”。这里就把“齐鲁”当做地区与秦做对比,齐鲁地区人民的人文素养和秦国地区人民的人文素养相比较,不是人的本性不同造成的,而是秦国政教不同造成的,不像齐鲁地区崇尚礼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齐鲁”这两个字就经常性的出现,作为国家概念来说时,指的就是齐国和鲁国;作为区域地区来说,指的就是山东地区;作为文化概念来言,指的就是齐鲁文化。

当然也是因为齐鲁文化的影响,山东特别注重礼节,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是诞生出孔孟之道,进一步的影响着山东地区,所以山东也被称为“礼仪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