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读明史的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土木堡战争前后,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的表现截然不同,不仅让当时的也先感到惊讶,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如史书记载,土木堡之战开打之时,明军战斗力似乎非常的脆弱,也先只用了2万骑兵就能把将近25万人吓得不敢交战,而且前期的战斗也是处处拿捏得很好。

让人惊讶的是,在最后的土木堡防御战中,25万军队根本没有任何的素养,稍微被别人刺激了一下,居然敢于丢下自己的主帅逃命,最终被单个击破。反过来等到北京保卫战的时候,那些不是主力部队的明朝军队居然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无论是战争素养还是战斗的冷静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正规军。那么问题来了,这又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书中还有明史中的一些记载,在那里面曾经明确的记录,明朝的正规军与也先的部队在进行土木堡保卫战的时候,25万军队根本没有任何的素质,他们先是没有勇气进行主力作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甚至连皇帝都难以约束。正如学者所说,当年土木堡被围,的确他们很难面对骑兵的冲锋,但是如果这些人以严格的素质进行抱团行动充分,那么即使骑兵再怎么强大,只要损失个五六万人,还是能够让大部队冲进森林大山中。但事实上这些部队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没有勇气冲锋,而且还不服从命令。

当年也先在和大太监王振谈判的时候,明明谈成功了,但是上面没有下命令,结果由于底下人一忽悠说,明朝马上就可以撤退了,也先退兵了。结果这些士兵无视皇帝的存在,都跑出去各自打水,结果被也先冲得四分五裂。更加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士兵在被冲击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失败了,他们居然有整整10万人的部队坐在原地连逃跑都不想逃也不反抗,然后默默的等死。如此军事素养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主力部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后来打北京保卫战的时候,明史记载中这些都是杂牌部队,还有一些老兵。但是他们的作战素质则远远超过了主力,面对皇帝和那些他们的亲属,被迫赶在充分的前面,他们居然非常冷静地下令士兵开炮射击,把这些人无情地杀死在把他们背后的敌人给屠杀。这种战斗意志这种战争的冷静程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正规军,甚至让也先都感觉自己面对的到底是一群什么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前后的素质对比如此大呢?难道说杂牌军比正规军还要强吗?

个人觉得应该不是如此,那些在后方抵抗的部队应该都是一群战斗力远,不如正规军的人,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经验。按照明史记载,那25万余明英宗朱祁镇参与战争的正规军,其实虽然是正规军,但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都比较年轻,所以他们没有跟着朱祁镇进行冲锋,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非常自负自傲的一批人,因为他们驻扎在北京附近,人人承平日久,而且个个吃空饷。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当这支部队来到战场的时候又遇到了可怕的危局,所以他们的心态很容易就崩掉了,并且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危机,最终的结果只能坐在原地等着别人来杀。

至于说那些杂牌部队,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老兵,这些老兵,他们当年是跟着朱祁镇在草原上砍过骑兵,也知道该怎么冷静的应对生死危局,当年他们可以做到,牺牲小部分的利益来保全大部分的利益,这种意识和思维是有的。所以面对自己的子孙,被包裹在敌军的前方,他们能够冷静地下令开炮去杀人,这是老兵的经验,是新兵所比不了的,即使他们战斗力可能弱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的那些杂牌部队,例如与倭寇作战的部队,他们虽然战斗力远远不如正规军,但好歹也跟倭寇打过架,并且在地方上打过土匪与强盗,因此他们有那么一点作战的经验,知道战场上是要杀人和流血。所以这些人一旦组合起来,那么就会变得很强大,老兵可以保证抑制这些杂牌兵知道杀人,那么就可以打败也先的骑兵部队。结语

这段历史也很好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厉害的刀,也需要接触血液才能保证其锋利,如果磨得再好也不开封,最终的结果就是刀会报废。所以我们现代的人们也要引以为鉴,实战才是最重要的空谈,永远只会误国,因为经验对于战争太重要了。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