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文献又一重要发现:

河南鹿邑长军古陶瓷博物馆惊现东汉建武元年石刻 《道德经》碑

【百姓瞭望讯 记者: 李森 通讯员:韩培培 河南报道】元旦前夕,老子故居太清宫景区院内,在河南省鹿邑县长军古陶瓷物馆,惊现东汉建武元年石刻道德经》碑,这是老子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利用东汉建武元年石刻《道德经》碑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深度发掘石刻经与老子故里丰厚的历史文化,该博物馆特此举办——东汉建武元年石刻《道德经》展,该博物馆展出的馆藏件均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展品包括东汉建武元年和东汉熹平二年等五件石刻《道德经》。

据悉,石刻经始于汉代,按雕刻内容主要有儒释道三种: 儒家刻经最早,即东汉熹平四年(175),所刻熹平石经内容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佛家刻经始于北魏末年,以唐高宗显庆元年(61),房山云居寺石刻《心经》最古:道家较少,且所刻最多者为《道德 经》。粗略统计,现有《老子》石刻版本14种,其中以唐太宗时(626-649)虞世南校写者为最古,其次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 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在鹿邑太清宫镌立 “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宋大中祥符(1014)真宗赵桓亲临太清宫朝拜老子并撰文书丹题额“先天太后之赞碑”。这些经书是校释《老子》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历代金石界、书法界、宗教界所推崇。历来儒释道的信仰者对经书很早就有孰早孰晚之争,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对宗教的深度发掘和研究很有必要。

据了解,儒家石刻经最早为东汉熹平四年(175)年,佛家石刻经最早为北魏末年(534)年,道教石刻经最早为唐太宗(626-649)年。该博物馆首次展出的东汉建武元年石刻《道德经》碑在时间上早儒家石刻经150年,早佛家刻石经509年,早唐虞世南校写《道德经》至少601年。

据该博物馆执行馆长康老师介绍,从儒释道三家石刻的年份来看,道教石刻经最早,即东汉建武元年《道德经》碑是目前发现的儒释道三家石刻经为最早版本,这次展示的石刻《道德经》碑文,是老学文献的重要发现,这一发现将对宗教研究产生广泛影响,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编辑: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