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成了考古界的焦点,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居址被人们发现,考古队员直奔工地,在一系列妥善的处置后,一副地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画是在411号房址室内灶后侧的地面上被发现的,所以学界均以“地画”相称。经过激烈的探讨后,学者初步达成了这是一副人物和动物并存的共识。上方正中头部模糊之人,有着长方形的上身,而下肢两腿相交呈“交胫”状。左手上弯像是在挠头或者抚发,右手向内弯曲下垂且握有一棍棒类的器物。而根据他右侧有着些许的黑色痕迹推断,应当也是一人。正中人物的左侧人物头圆颈长且胸部突出,左手抚头,右手同样握有一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人物下方的突然则较为费解,学者大多认为是两只小动物,左边的小而头圆有触角且在身上绘有弯曲的腿和尾巴,右侧的则相对较大,除了身上绘有四条腿外其身下还有向前弯曲的四条腿,而人物的左下角还有类似“丁”的图画以及周围的颜料残迹则让人百思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幅图的含义大致有祖神崇拜、丧葬舞蹈、巫术仪式以及生殖崇拜等。要推测图画的含义,必然要明白男子握住的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黑色方框中的动物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古人类的的生殖崇拜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作为一种普遍的风俗流行于世界各地,可见他们对此的高度认同。而相继出土的象征遗迹更是数不胜数,那么这幅图画中的器物可不可以理解成作画之人抽象的男根形象,答案是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新疆石门壁画及巴尔达库尔岩画上尤其明显,还以光头与长发来区分男女。更为有趣的是画中人物一手摸头一手握物的姿态出奇的一致,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如此一来不难推测这也许正如青海舞蹈纹盆上裸露而舞的情形一样,彼时此地的远古人也在进行一场裸露的舞会,因为裸露在远古时期几乎习以为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方框中的动物则被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属昆虫无疑,然而究竟是何昆虫能让当时的人们如此中意呢?有人根据《吕氏春秋》提出了蝼蛄的说法,因为书中记载“黄帝之时,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这种昆虫常年居于地下,以植物茎类为食,而远古人类也大多采集根茎,天天见面故而念念不忘。从而认为它是地母神和生育之神的象征,画中人围着蝼蛄起舞正是表达他们祭祀土地祈求繁衍的愿望。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既然是祈求生育,那“螽斯”更应该当仁不让。也就是北方称呼的“蝈蝈”,不仅外形与图画相似,其“多子多福”的寓意在《诗经》中也是非常的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想象,一群裸露的远古人类看到了螽斯虫,油然而生起自然而然的生殖欲望,随后跳起了渴望生育的舞蹈,俨然一副人类进化的繁衍之像。除此之外,他们还对分娩的妇女尤为重视,不仅举行浓重的仪式祝祷,还会选择野外作为分娩地,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给土地带来肥沃,如果分娩的妇女不幸死亡还会为其举行英雄的葬礼。这份原始的敬畏与渴望绵延至今,正是他们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赞美和向往才使得人类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