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太平岭古道

边走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岭古道被于2015年评为浙江最美森林古道和浙江十大经典古道,自然有一定人文景观底蕴,自然令人向往。多次错过户外大队伍探访,于2021年2月17日安排半天时间探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抢珠附近往乌龙川方向古道

太平岭古道坐落于南北走向的雁荡山脉的群山峡谷中,北起沙头镇珍源村(2019年4月由小溪村、双溪村、水岩村合并而成,取珍溪源头之意),途径小溪、张田庵、古庙岙、龙抢珠、下硐桥(太平殿)到岭窟自然村。是古时连接珍溪港与古庙港的主要通道,更是永嘉与乐清东部虹桥、蒲岐贸易交流的重要商道,故乐清称之为蒲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道始建于明代,全长约3公里(注:小溪至龙珠段约1公里已通车),平均道宽1米,最宽处2米,路面由乱石铺筑。古道形势险要,在冷兵器时代,也是战略重地。自从“珍上线”(清江上埠头至永嘉珍溪口)与“淡下线”(淡溪至永嘉下渡田)均于1986年建成通车后,古道行人渐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驱车从上塘经诸永高速花坦出口、花坦、廊下到珍源村,据从驴友处得知,现已有水泥机耕路通到龙抢珠。开到公路尽头,一大群人携家带口正在烧烤野炊。公路尽头一块较大的平地,可停20来辆汽车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车下来,便是一条5米左右的丁步。丁步千百年来为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丁步虽然比桥梁简陋,但不愧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细细数来,太平岭古道龙抢珠到岭窟短短2公里就有十来条长短不一的丁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过丁步,山隅旁一幢青砖灰瓦的废弃旧屋映入眼帘,屋前田园平整,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龙抢珠”。传说,楠溪苍山尖龙母所产九龙中有一乌龙,经古庙乌龙坑到珍溪以水岩洞为巢,栖息之处名为“龙坑岩”。此处有一奇石,平滑规整,圆润似珠,乌龙流连于此,绕珠而戏。后人将此处命名为“龙抢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沿溪坑前行400米左右,只见左侧小溪边上巨崖底部出现一道长长的接近半圆的痕迹,仿佛是龙发痒时在石壁摩擦出来的,就名之为龙擦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沿溪涧来回前行450米便来到了下硐桥(太平殿)。这石拱桥,古代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溪涧中间的一块巨石做桥墩,桥下两个拱形形成一个特殊的”心“字,真是巧夺天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桥上,前方飞瀑直下,今冬大旱枯水,不然声势更大。在桥上看到的是一折飞瀑,上面连续还有两折瀑布,共成三瀑三潭。仰望南侧,山崖陡峭,落差近50来米,从山崖边凿出的石阶路顺势而上,外面就是十几米深的山涧,令人望而生畏。因为这里道路险要,在以前没有石阶路,行路更险难。人们为了寄托路途平安的愿景,将这里叫太平崖,这山岭自然叫太平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殿一楼左侧石壁上还赫然刻着“太平岭”三个苍劲古朴的大字,落款:蒲岐宣公。据蒲岐崔宝珏《太平殿碑记》记载,民间有宣来生倾家产鬻妻子筑太平岭一说,志书载宣铎得金造蒲岭之事,庙后绝壁上有明代摩崖“太平岭,蒲岐宣公”之文。当地乡贤朱清寿拆旧建新之际,经考证,上述三者系一人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岭又名蒲岭,俗称下硐桥,于三潭三瀑北侧有破落古庙一座,于盘旋石径之下。宣铎者,又名宣来生,明代蒲岐北门人,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卓著,名震当时,传颂至今,富有传奇色彩。此处系永乐要道,山临东海之滨,水发楠溪之源。深涧陡峭曲窄,路人常出事故。宣公有感于此,立志造岭,将捡获的300两银子凿岭架桥。不足,又倾其家产。历尽艰辛。工程卒成。岁月流转,20世纪70年代,山中闹市繁荣,羊肠古道已不适应,期间上硐桥被巨石砸塌,于是百姓募捐,凿通南向绝壁,拓宽道路,更为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记说明了上下硐桥的来由。古时太平岭是从庙后依山而上,经双飞瀑顶部的峡谷天桥(上硐桥),通往岭窟方向。此段有一九十度转弯山道,下临深渊,惊险无比,不小心就出事故。崖壁石刻所示,后来由蒲歧义士宣公出资修建了险段,被后人传为美谈,并刻字、建庙予以纪念。20世纪70年代,更是百姓募捐造了南侧山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青山秀水中,太平殿红褐色琉璃瓦显得特别显眼。正大门有楹联一副:心坚仁义身常累,力扫崎岖志不移。撰联者,蒲岐崔宝珏。乐清陈友中撰写大殿联:清风高士气,碧水善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下硐桥,沿南侧陡峭山岭上行50米,便到了三折瀑顶端。接着一路平缓的五彩滩,前行约1200米便此行的目的地山旮旯中岭窟自然村。一棵三百多年树龄枫树,屹立村口,几座废弃的房子显示了岁月消逝的痕迹。据说古时这里有个寺院,今存残碑,字迹已褪,无法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枫树下过一道丁步向西南方向是通往古庙港的古道"卖绡岭",高达百米。相传古时有位卖绡客(货郎),素闻此处有大猫伤人,经过此岭,有所防备。果然,路边突然扑出一只猛虎。这卖绡客抽出扁担就打,谁知那是岭窟寺院里的和尚装的。卖绡客教训了贼和尚,此后太平了。为纪念卖绡客,此地取名卖绡岭,后叫"绡卖岭"。现淡下公路隧道标出的"双麦岭"是以音讹传的。惊喜的是,2018年一座民房改造成大隐谷民宿。今年又有一间旧房已翻建成五楼水泥套房,可惜的是,这棵标志性古枫树到新房之间十几米的古道为便于运输建筑材料而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此景,难以想象“文革”期间的岭窟自然村居然成为温州市最大的“黑市场”。市场就在岭窟自然村的古道上,木头依靠在古道边地坎上;其他盐、海产等货物就摆放在路边的梯田里。每逢农历二、七之日,这里货物满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仅供赶集者就餐的饭摊就有70多个。1974年,江青曾差著名作家茹志鹃和著名导演谢晋来此体验生活,茹志鹃在日记中记下了这里畸形的热闹和繁华。2012年,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追寻母亲的足迹又来到此,一见昔日那段辉煌历史已经被"弃"、"荒"二字所代替,感慨而去。从岭窟自然村枫树左侧古道上行几分钟便到了淡下公路边(实际上简易机耕路已通到岭窟自然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绡卖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岭从龙抢珠停车场至岭窟自然村全长2公里许,最高海拔300米许,累计爬升150米许,用时半小时。本古道保存完好,溪、潭、瀑、石、碇、桥、庙、崖,古宅、古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随着时代发展,对照驴友前几年攻略,两头皆因通公路缩短了1公里多徒步距离,说不定再过几年,徒步太平岭变成一种念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指南:太平岭古道有(南、北)两入口,自驾线路:

南入口:诸永高速→永嘉古庙出口下→淡下线→岭窟村

北入口:诸永高速→永嘉花坦出口下→珍上线→小溪村→龙抢珠

驴行指南:南入口可与小张家界、龙门峡、埭头古村、赤岩坑村天露谷瀑串联起来游玩;北入口可与水岩灵运仙境、廊下、花坦古村串联起来游玩。